在古今中外的戰争上,有許多關于“動物助戰”的事例。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國家利用一些動物的特性,在研究、訓練動物兵,以适應越來越複雜的現代戰争。現将曆史上的一些動物助戰的幾則事例作簡音介紹,在二戰時期,美軍将蝙蝠打包在一個箱子裡,并在它們身上安裝小型的引爆裝置,投落在日本上空。

戰争中軍犬的用處還是很普遍的,他們經常在一線進行着搜救,掃雷,追蹤敵人等任務。圖為納粹德國時期的軍犬,打扮得有模有樣。要說二戰最傳奇的軍犬,當然要數戰鬥民族的“斯莫基”了。 據統計,“斯莫基”參加了12場戰鬥,8次榮獲“戰場之星”勳章,它還在150次空襲中幸存下來,并且經曆了沖繩台風。作為一名盟軍“戰士”,“斯莫基”曾參加過空降作戰行動,和傘兵一樣使用降落傘空投到日軍後方。圖為盟軍士兵和他的軍犬。
充當偵察兵的雞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防化專家發現雞對毒劑非常敏感,當有微量毒劑分子存在的情況下,雞會有明顯反應。是以軍事家們利用雞的這一特性把它帶到了戰場。
海灣戰争中,多國部隊雖然裝備了大量高科技現代化的化學探測和報警器材,但還是借鑒雞對有害氣體比人和其它小動物敏感的特性,征集了大量活雞“充軍”。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充當“防化偵察兵”。試驗證明,雞對速殺性神經毒劑的敏感性比人靈敏得多。當小雞中毒死時,士兵可迅速采取防護措施,以免遭毒劑的傷害。這樣的舉措可有效地幫助化學探測和報警器材及時準确地發出“化學襲擊警報”,并校準現代儀器可能出現的誤報。
蛤蟆陣大顯神威
1943年的夏天,被我軍民長期圍困、餓壞了肚皮的交口據點之敵,從沁源縣城拉來了一汽車鐮刀和麻袋,他們要動手搶麥子。怎樣才能拖住敵人,保衛我根據地人民搶收夏糧呢?在作坪村召開的二區輪戰隊和八路軍聯席會議上,根據陳赓司令員“置敵于疲憊不堪”的訓示,大家研究讓蛤蟆出陣。
在敵人将要出發搶糧的前一天晚上,他們剛剛入睡就被據點周圍的“呱呱”叫聲給吵醒了。鬼子無奈,用機槍步槍亂打一氣。可是,還沒鑽進被窩,那被槍聲吓壞了的蛤蟆清醒過來,更加拚命地叫開了。沒辦法,鬼子隻好又起來打槍……就這樣,鬼子休息、蛤蟆叫,蛤蟆休息、鬼子鬧。(哈哈哈哈)攪得鬼子一夜不能合眼。第二天,眼看着山下不遠的地方老百姓在收麥子,鬼子卻困乏得呼呼睡大覺。原來,這就是作坪村民兵和八路軍擺的蛤蟆陣。他們捉來一串串蛤蟆,先把胡椒粒塞到蛤蟆喉嚨裡,再扔到鬼子據點周圍,那蛤蟆因受胡椒的刺激,通夜大叫不止,弄得敵人無法入睡。敵人出來捉蛤蟆,民兵就在蛤蟆腿上挂地雷,炸得鬼子連窩都不敢出來了。
海鷗反潛占先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德國在大西洋展開了一場潛艇大戰。雖然德國潛艇性能優異,非常善于隐蔽自己,但英國人總能及時發現并搶先進行攻擊,緻使德國潛艇損失慘重。
原來,早在戰争初期,英國的一位名叫托馬斯的潛水艇長,便着手研究如何對付德軍潛艇的工作。某一天,托馬斯少校無意中發現不遠處的海面上,漂浮着潛艇裡扔出來的剩飯菜,一大群海鷗正在争相覓食。這時,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海中形成了。于是,隻要潛艇巡航,托馬斯少校便指令士兵不斷向海面上施放食物,每次扔放食物,總有大批海鷗在潛艇的海面上争搶食物。時間一長,即使不施放食物,海鷗一發現海水中有潛艇的黑影在移動,也會在海面上尾随盤旋,等待食物。
起初,托馬斯少校的部下并不了解,他們抱怨浪費了大量的食物。但托馬斯少校一笑了之,仍然我行我素,盡管他也知道,在戰時,食品是非常珍貴的。過了一個多月,德國的潛艇在海上興風作浪,并向英國潛艇挑戰。托馬斯少校給士兵們下達了指令:“一旦海面上發現有海鷗集結飛翔,就可斷定那兒有德國潛艇,應立即攻擊!”
這時,士兵們才明白了托馬斯少校的“苦心”。這樣,海鷗成了英軍的“反潛雷達”。英軍在海鷗的幫助下,擊沉了數十艘德軍潛艇。
美國的海豚兵
海洋裡的智慧動物海豚,有着特别發達的定向、定位和感覺器官。美國一直在訓練海豚從事軍事活動。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首次利用海豚尋找标志和教練水雷。美國海軍訓練的寬吻海豚能将一種金屬條同另一種金屬條區分開來,海豚根據潛水艇上的金屬條,識别是友艦還是敵艦。如果是敵艦,攜帶水雷的海豚就會向它發動攻擊。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海軍組成了一支海豚特遣分隊,在越南海灣進行秘密軍事行動。在馴獸人員的指揮下,海豚在指定海域進行水下搜尋工作,一旦發現武裝的水下人員,海豚就立即向馴獸員發出信号。這種寬吻海豚的吻部綁上刀子,吻突上還裝上一個帶有注射針和麻醉液的瓶子。當海豚發現水下間諜時,就拼命遊過去,用刀和針進攻,使對方暈迷,再将他推到水面上。
1973年,美國海軍一頭代号為“間諜”的海豚,潛遊到前蘇聯的一個海港内,把一台微型探測儀吸附在前蘇聯的核潛艇底部。幾個星期後,海豚又把這個儀表收回來,成功地探測到有關潛艇燃料方面的情報。
“鲸兵”不辭而别
冷戰時期,美國海軍成功馴化了一批鲸魚,讓它們專門執行水下危險任務,如搜尋和回收各種試驗發射的魚雷、飛彈、失落的儀器裝備以及跟蹤潛艇。這些軍用鲸魚在淺海和深海區均能來去自如,其速度不亞于輕型快艇,曾出色地完成了許多艱巨的任務。
正當美海軍為此沾沾自喜的時候,一頭“功勳卓著”的鲸魚在一次演習中,帶着身上價值50多萬美元的儀器裝置突然“不辭而别”。專家們研究後認為,超負荷的演習是這頭鲸魚“開小差”的主要原因。不過,這一事件并沒有影響到美海軍“軍用鲸魚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