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5歲了,最近經常“撒謊”。把家裡的東西弄壞了,就是不承認;玩具丢了,說是放在其他小朋友家裡了;不喜歡吃的東西,偷偷扔掉,說自己吃過了.....說教不管用,打罵也不行,有時候明明證據确鑿,卻總是不承認,氣得朋友腦殼疼,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這種的問題。在我看來,孩子撒謊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逃避責罰。這也間接地反映了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問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家長的哪些行為容易導緻孩子撒謊呢?</h1>
首先,溝通有問題
家長與孩子溝通不暢,孩子有想法不敢說,或者說了家長不聽,這樣孩子就會以自己的方式達到目的,于是就容易出現“撒謊”的現象。
其次,家長有打罵孩子的習慣
家長是長輩,孩子是晚輩,孩子要靠家長才能存活,家長體格也比孩子大。一旦孩子違背家長意願,家長就會以打罵來鎮壓孩子,孩子不能反抗、也無力反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孩子膽小并不能代表他沒有自己的想法,是以,他就會以自己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是以,你就會看到孩子變得愛撒謊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家長怎樣做,孩子才不容易撒謊呢?</h1>
尊重孩子
凡事跟孩子商量着來,如果發現你們意見不統一,在確定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不喜歡吃炒的青菜,作為家長,我們沒有必要逼着孩子去吃,想想我們很多人,不喜歡吃苦瓜,别人逼你去吃幾口,你是啥感受,是不是很反感,甚至以後都不想沾苦瓜了呢?孩子也一樣,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有同理心,凡事多站在孩子的立場、角度去想問題。我想,假以時日,孩子也會變成這樣的人。
實際上很多我們認為孩子必須做的、吃的東西,都是可以找到替代的。比如孩子不吃青菜,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其實,青菜中的營養物質在很多其它蔬菜、水果中也有,我們完全可以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替代品來達到這一目的。
是以,問題的症結不是在孩子,而是在家長,家長若能想得開,與孩子平等對話,尊重孩子,想必,孩子的撒謊幾率也會下降很多。
管住自己的手和嘴
很多家長,看孩子不聽話,就忍不住打罵,以此來達到目的。目的是達到了,可是卻不知道自己與孩子的心越來越遠了,他不會再跟你掏心掏肺的說自己的想法了。阿爾弗雷德說過:“從個體心理學層面分析,每一個撒謊的孩子都是因為如果不撒謊,需要承受挨罵挨打等代價。”是以,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不要動不動就打或者罵。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難免會撒謊,有時候是有意的,有時候是無意,有時候是善意的謊言,有時候是惡作劇......不管怎麼樣,若非生死攸關的彌天大謊,都建議家長冷靜處理。
<h1 class="pgc-h-arrow-right">發現孩子撒謊,家長怎麼做好?</h1>
說出來但不揭穿
比如,我發現孩子把不吃的青菜倒掉了,卻跟我說自己吃完了。我就可以在孩子能聽到的時候,說:這些青菜不吃扔垃圾桶好可惜啊!然後,該幹啥就幹啥,給孩子留點面子。孩子隻要不是傻子,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謊言被媽媽識破了,但是媽媽沒有當面揭穿他,這會讓他多少有點感動。想想,我們小時是不是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過類似的渴望和感動呢?
巧借故事引導
雖然很多時候,孩子的小謊引不起大亂,但是撒謊畢竟不是好習慣,家長還是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引導。但是現實中,很多孩子可能根本聽不進去家長苦口婆心的教導,是以,家長不妨巧借故事,給孩子做個正向引導。
比如:給孩子講《狼來了》的故事,這個是比較經典的,我們小時候大都聽過,也很受益。
另外,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買相關故事書看,比如《好品格經典童話書》全10冊,其中《木偶奇遇記》就是教孩子做人要誠實的。
除此之外,其它9冊書,也都各有主題,分别是:
1、《小狐狸買手套》:大冬天裡發現大溫暖,可以引導孩子做一個有夫妻的人;
2、《醜小鴨》:曆盡千辛萬苦,不灰心,可以引導孩子做一個自信的人;
3、《絨布小兔子》:讓孩子感受友誼的魔力!
4、《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愛和鼓勵,讓生活充滿快樂!教孩子做一個樂觀的人;
5、《石頭湯》:讓孩子體驗慷慨好施的力量,學會分享;
6、《堅毅的小錫兵》:困難面前勇往直前,給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7、《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開動腦筋,用智慧化險為夷;
8、《七隻烏鴉》:教孩子永遠要與家人相親相愛;
9、《灰姑娘》:心地純真,才能收獲幸福,告訴孩子,做人要善良!
可以說,每冊書的主題,都直面我們的育兒難題,既然我們教孩子聽不進去,就讓故事來啟發他們吧!
活動期間10本書隻要39.8,每本不到4塊錢,家長買回家講給孩子聽也好,讓孩子自己看也行。總比自己天天叨叨強,相信要不了多久,在故事的潛移默化中,孩子便會養成這些好品格!需要的家長,可以直接點選下方連結購買!
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全10冊)0-6歲寶寶睡前親子故事 早教 ¥39.8 購買
文:依科育兒,想了解更多科學、有趣、有料、有愛的育兒分享,歡迎關注!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423頭條知識節##母嬰好物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