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的帶魚情結從小就開始了:
小巴拉子住在石庫門弄堂裡,早飯定是噴噴香的幹煎帶魚配隔夜泡飯,“下午茶”肯定要摸一碗帶魚糟貨吃吃的,到了晚上就有姆媽做的紅燒帶魚,一口汁就能下一大碗白米飯。
靠海吃海的優越位置,加上又離“鮮帶魚批發地”舟山很近,對于帶魚這種肥美又平價的食材,上海人自是喜愛得要命。
猶記得小時候的年夜飯,家裡姆媽總會燒一道酒釀小圓子作點心,有時候吃膩了便把小圓子倒進晚飯的紅燒帶魚裡,滋味反而更濃鮮嫩滑。
這道看似圖簡便的料理,實則是老上海的舊時好味道,可不是現在說的“黑暗料理”,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家常小菜。
現在外賣橫行,就算家裡燒也很難複刻出小時候的味道,姆媽說要吃就要找本地開了有一定年頭的餐廳,還要有懂經的上海師傅,才能把這道點心和海鮮的結合演繹得恰到好處。
在小編心目中,家門口從小吃到大,開了18年火了18年,專注于本幫菜的煌庭大院就很不錯。
這道酒釀圓子燒帶魚也是他家的特色菜,據說每天他家都要用掉15斤鮮帶魚,所有帶魚都來自舟山,鮮美又肥嫩!
主廚梁鴻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師傅,在他這裡,這道菜成了紅燒帶魚的進階版,簡便易做,吃的是上海濃油赤醬的本味。
酒釀酸甜的口感裹着帶魚,恰好蓋住了帶魚的腥味,吃起來更添一絲酒的清香,外皮軟酥、内裡油潤酸甜,相當入味,一口就難忘記。
除了保留老底子的特色,梁主廚還悄悄在這道菜裡多加了一味調料,讓整道菜的色澤更漂亮,且細膩回甜。
梁鴻彪 煌庭大院 主廚
漲開的小圓子吸飽了帶魚鮮美的湯汁,甜中帶鮮,是别處吃不到的鮮,濃稠的湯汁,拌飯一絕,吃一口魂靈頭都被鮮到!
下面就跟着煌庭大院的梁大廚一起來學習吧!
食材準備
/ 食材 / :400克舟山帶魚,35克酒釀,125克圓子
/ 調味 / :雞精,鹽,醬油,黃酒,味精,姜末,蔥花,糖色,雞精
糖色可在網上購得,在家也可用白砂糖來代替。
以下計量機關:
1 火鍋勺 = 30ml
1 茶匙 = 6ml
1 調羹 = 15ml
1 碗 = 250毫升水
制作過程
01
第一步:處理帶魚
選用400克左右的舟山帶魚,以手指橫向測量帶魚魚身最寬處,三指寬(5厘米)為佳。
Tips:
▶ 舟山帶魚相較而言更嫩。
▶ 三指寬的帶魚相對較肥嫩,過大的帶魚口感偏老。
将内髒處理幹淨,并将帶魚表面的銀色脂肪刮除。
▶ 以上這些步驟可交由菜市場師傅處理。
▶ 銀色脂肪若不去除,後續遇上醬油,就會顯得色面很重。
斜切帶魚
讓帶魚最大程度上入味
用刀斜着切帶魚,切成10厘米的長度,帶魚的截面更大,之後更易入味。
3片(2g)姜片切絲,将其和1.3茶匙(8g)黃酒與帶魚混合,攪拌均勻後腌制20分鐘。
事先腌制可最大程度去除帶魚腥氣。
02
第二步:煎制帶魚
開大火,倒入2火鍋勺(60ml)的油,等到8成油溫,将切好的魚片滑入鍋中。
▶ 采用“滑”的方式,會防止油濺到身上。
▶ 8成油溫:冒出大量青煙後,将筷子放入油鍋,周圍立刻起大量的油泡。
不斷晃鍋
讓帶魚不會粘底
煎制期間,不斷晃鍋,以防帶魚沾鍋底。
煎的時候,用鍋鏟翻面,讓帶魚的兩面都可以煎得金黃。等到帶魚表面煎得微微金黃,7~8成熟時即可撈出。
正确示範如下▼
03
第三步:調味
在鍋内放入1/3茶匙(2g)油,将1/3茶匙(2g)姜末下鍋煸香,随後再倒入3.2碗(800ml)高湯,以及1/3調羹(5g)醬油一同煮制。
▶ 家裡沒有高湯,也可以用開水來替代。
▶ 醬油需在放入帶魚前放入,否則成品的顔色會偏重。
加入糖色
為帶魚提鮮增色
随後将帶魚重新放入鍋内,再放入1/3調羹(5g)糖色,1/3調羹(5g)鹽,1/3茶匙(2g)味精,1/3調羹(5g)雞精,和1/6茶匙(1g)胡椒粉一起焖煮。
▶ 糖色是一種秘制料,會讓整道菜的色澤更漂亮,且細膩回甜,可以在網絡上購得。
▶ 實在沒有糖色,在家也可用白砂糖替代。
蓋上蓋子焖煮
帶魚更易入味
随後開小火,蓋上蓋子焖煮15分鐘,直到鍋内醬料收汁後即可。
帶魚先煎後煮,可以讓魚肉更加入味。
04
第四步:加入酒釀和小圓子
揭開蓋子,開中火,放入1/2碗(125g)速凍小圓子。
期間晃鍋,讓帶魚和小圓子不會沾鍋底。
▶ 小圓子因為體量小,是以需要在帶魚煮好之後放入。
▶ 速凍小圓子在各大超市和網上可購得。
随後加入2.3調羹(35g)酒釀一起煮制。
等到小圓子全部漲開後,撒上1/3茶匙(2g)蔥花,即可撈出裝盤。
這一口濃郁鮮香的帶魚,再搭配清爽又解膩的酒釀,一筷子一筷子吃到停不下來!清新的酒釀為整道菜添入了一絲新意,收好這份菜單,讓你在家就能複刻出本幫菜館裡的鮮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