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融媒2月24日訊(記者 黃文淵 張慈)“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春社的時間一般為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早在幾百年前,北宋就有春社之說,在每年春分前後,有祭祀土地神的傳統,如今繁瑣的祭祀活動已經淡化,但在湘西鳳凰,這個民俗依然保留了下來,特别是社飯,是世代居住在大山裡的苗家人必不可少的過社儀式。

今年的春天似乎來得特别早,走到田間,已是一片早春風景。春日的田野裡,處處是花香,但是野生的蒿菜卻有一股獨特的清香,也為尋找它的人指引了方向。在野蒿菜長滿的田野裡,苗族阿妹在阿媽的指導下,結伴在山裡采摘蒿菜,她們靈巧的雙手快速将蒿菜尖摘下,蒿菜尖是整株蒿菜最好的部分,鮮嫩的菜尖讓社飯更加唇齒留香。不一會兒的功夫,竹籃裡已經是滿滿的一筐新鮮蒿菜。
煮一鍋社飯,蒿菜和野蔥的配比是均等的,社飯的香味一大部分來源于野蔥,摘完蒿菜,阿妹們又挖了野蔥,野蔥也是這個季節應景的食物,野蔥生長在相對肥沃的田地裡,阿妹們總是能夠憑着多年的經驗找到他們。挖了野蔥,做社飯的材料就準備好了一半。
回到家後,大家一起把野蒿菜和野蔥清洗幹淨,野蒿菜味道苦澀,清洗過程中要先剁碎、搓揉、再把蒿菜汁過濾掉,隻留下蒿菜渣,蒿菜渣裡也保留住了蒿菜的清香。
蒿菜清洗幹淨後,需要放入油鍋裡炒幹水份,然後再把準備的臘肉和幹蒿菜一起炒香,把臘肉的油都炒出來之後起鍋,鍋裡放入清水,水煮沸後放入配好比例的糯米和白米,鍋裡的米湯瀝幹後放入野蔥和炒好的蒿菜和臘肉,攪拌均勻後蓋上鍋蓋,竈膛裡留着火悶煮一個小。悶煮社飯的間隙,阿妹們忙着準備了搭配社飯的特色菜,葷素搭配,經過用心的烹調,成就了一桌美味佳肴。
煮社飯的過程不僅複雜,需要的時間也很長,每年春社前後,淳樸傳統的苗家人都會邀請親朋好友一起過春社,聚在一起吃一鍋熱氣騰騰的社飯。都說人間煙火氣,最能安撫人心,而這一鍋凝聚了做飯人的心血和精力的社飯,它不計時間長短,不計過程繁雜,因為這是一份關于家鄉的情懷,一份關于童年的記憶,許多傳統古老的味道漸漸流失在曆史的長河裡,但是這些記憶中的味道卻成了我們揮之不去的鄉土記憶,因為這些味道裡蘊含的愛會溫暖我們的心靈。
來源:鳳凰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黃文淵 張 慈
編輯:滕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