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研究之史料積累,《續資治通鑒長編》第一章

文言文不好的可以略過這段直接看後面。

  丁巳,命宗正少卿郭〈王已〉祀周廟及嵩、慶二陵,因詔有司以時朝拜,著於令。(堒,未見。)

  天雄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魏王宛邱符彥卿(彥卿,初見天成元年。)

  上表乞呼名,詔不允。彥卿宿將,且前朝近親,皇弟匡義汝南郡夫人又彥卿女也,上每優其禮遇雲。

  先是,鎮安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虞侯武安韓令坤(令坤,初見顯德二年。)領兵巡北邊,慕容延釗復率前軍至真定。上既受禪,遣使諭延釗與令坤各以便宜從事【一三】,兩人皆聽命。己未,加延釗殿前都點檢【一四】、昭化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二品,令坤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

  辛酉,賜霸府賓佐將吏襲衣、金帶、鞍勒馬有差。

  壬戌,歸德節度判官【一五】寧陵劉熙古為左諫議大夫,掌書記趙普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宋、亳觀察判官安次呂餘慶為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攝觀察推官太康沈義倫為戶部郎中,歸德節度副使張彥柔領池州刺史。(彥柔,見清泰元年,恐非此人。)

  甲子,以皇弟殿前都虞侯匡義領睦州防禦使,賜名光義。

  有司請立宗廟,詔百官集議尚書省。己巳,兵部尚書濮人張昭(昭,初見乾祐二年。)等上奏曰:「謹按堯、舜及禹皆立五廟,蓋二昭二穆與其始祖也。有商建國,改立六廟,蓋昭穆之外,祀契與湯也。周立七廟,蓋親廟之外,祀太祖及文王、武王也。漢初立廟,悉不如禮。魏、晉始復七廟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廟之中,猶虛太祖之室。隋文但立高、曾、祖、禰四廟而已。唐因隋制,立四親廟,梁氏而下,不易其法【一六】,稽古之道,斯為折衷。伏請追尊高、曾四代號諡,崇建廟室。」制可。

宋朝研究之史料積累,《續資治通鑒長編》第一章

乙亥日派遣使節到全國各州去赈災救濟。

丁巳日,派面指令宗正少卿郭(王已)祭祀後周的宗廟和嵩、慶兩座陵墓。于是下诏讓有關部門已根據時節進行朝拜,并且寫在诏書上面。

天雄節度使,天雄這個地方的郡守,州守太尉兼任中書令,魏王宛邱人符彥卿,符彥卿是後周世宗柴榮分封的魏王爵位,符彥卿上表請求稱呼自己的名字,趙匡胤下诏不允許。符彥卿的各位将領,目前看來都是後周的一些近親。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汝南郡夫人,又是符彥卿的女兒,于是趙匡胤就全部優待,禮遇他們。

原先鎮安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虞、侯武人安韓令坤。

統率兵馬前往北邊巡視,慕容延钊又率領前軍到達真定。

趙匡胤受後周的禅讓當皇帝之後,派遣使節告訴慕容延钊和韓令坤可以根據情況便宜從事,慕容延钊和韓令坤都服從趙匡胤的指令。

乙未日,加封慕容延钊為殿前都檢點,昭化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二品。

韓令坤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

辛酉日,賞賜霸府輔佐自己的将士和官吏們衣服、金帶,鞍馬按照級别不同都有所差别。

壬戌日,歸德節度判官明甯陵劉熙古封為左谏議大夫,

掌書記趙普為右谏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宋、亳州觀察判官安次人呂餘慶為給事中、端明殿大學士,設觀察推官太康沈義倫為戶部郎中。歸德節度副使張彥榮擔任池州刺史。

甲子日以皇弟殿前都虞侯趙匡義擔任睦州防禦使,賜名趙光義。

有關部門請求給大宋建立立自己的宗廟,下诏給百官到尚書省去讨論。

宋朝研究之史料積累,《續資治通鑒長編》第一章

乙巳日,兵部尚書仆人張昭等人上奏皇帝說,請按堯舜禹都給他們設立五廟,這就是二昭二穆與自己的始祖。商朝建立國家後,設定六個宗廟,這就是昭穆制度之外,又祭祀商的祖先契和成湯。周朝設定了七廟,這就是在最親近的祖先之外,又奉祀了太祖和文王、周文王、周武王。漢代剛剛建立的時候,設立祭祀祖先的廟,全部都不按照過去夏商周的禮法。魏國和晉朝開始設定七廟的制度,(江左即是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按照這個制度沒有改變。

但是這七廟當中就把太祖的位置虛化了。

隋文帝隻設立高祖、曾祖、祖父和父親的四座廟宇。唐朝根據隋朝的制度設立了四座親人的廟宇,就是祖上四代的廟宇。後梁得到天下後,也沒有更改這個辦法,效仿古人的辦法折中處理。

兵部尚書濮州人張昭就懇求趙匡胤追蹤自己的高祖父、曾祖父、四代的廟号與谥号,推崇并建立他們的廟宇。

趙匡胤聽了之後,非常高興,下诏說一個字解決,那就是“可”。

宋朝研究之史料積累,《續資治通鑒長編》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