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薛仁貴之後,薛氏一族顯赫五代,卻有一人曾短暫背叛過唐王朝

作者:黑白曆史

薛家,在曆史上很長一段時期裡,都算得上是望族;據記載,河東薛氏為蜀漢蜀郡太守薛永之後,薛永之子薛齊因蜀亡而遷至河東汾陰。薛齊長子薛懿生有三子,分為三房,其中次子薛雕号“南祖”。薛雕的四世孫為北魏河東王薛安都。薛安都的六世孫即為薛仁貴。後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到薛仁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但幸好薛仁貴資質不凡,再次崛起,此後至少顯赫了五代以上,但其中卻有一人曾背叛過唐王朝。

第一代:薛仁貴

自薛仁貴之後,薛氏一族顯赫五代,卻有一人曾短暫背叛過唐王朝

在薛家沒落後,因為家中貧寒,薛仁貴甚至動過遷葬先輩墳墓的念頭,幸好他的妻子勸阻了他,并讓他去參軍,薛仁貴聽從了妻子的意見,加入了唐王朝唐太宗滅高句麗的軍隊;薛仁貴從一名小兵開始做起,但他天生勇武不凡,在戰場上屢立奇功,并得到了唐太宗的親自接待和賞識。

但薛仁貴的崛起卻是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攻西突厥、滅高句麗、三箭定天山降服九姓鐵勒,但後來在進攻吐蕃的時候,兵敗大非川,因而被革職除名為平民。直到十餘年後,因為高句麗餘孽和突厥餘孽叛變,薛仁貴被再次啟用,結果薛仁貴“脫帽退萬敵”,而後取得雲州大捷。

自薛仁貴之後,薛氏一族顯赫五代,卻有一人曾短暫背叛過唐王朝

在取得雲州大捷後的第二年,薛仁貴就去世了,終年七十歲。後唐高宗冊贈他為左骁衛大将軍、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車馬,護送靈柩傳回故鄉,而薛仁貴有五個兒子,分别叫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其中薛讷官至左羽林大将軍,薛楚玉官至範陽節度使;接下來主要說說這個薛讷。

第二代:薛讷

自薛仁貴之後,薛氏一族顯赫五代,卻有一人曾短暫背叛過唐王朝

薛讷是薛仁貴的長子,以城門郎之職入仕,後任藍田縣令;公元698年,突厥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武則天以薛讷将門虎子,提拔其為左武威衛将軍、安東道經略。事後不久又被拜為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轉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将軍。他鎮守邊疆多年,累有功勳。

公元713年時,唐玄宗在新豐講武,薛讷當時為左軍節度。唐軍軍容不整,唐玄宗震怒,流放兵部尚書郭元振,殺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各路軍馬震驚失措,隊形散亂,隻有薛讷和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二人所領兵馬巋然不動。唐玄宗派遣輕騎宣召薛讷,企圖進入薛讷軍營。但薛讷治軍嚴整,嚴禁使者随意進入軍營。唐玄宗大加贊賞,特意慰勉,盛贊薛讷有周亞夫之風。

自薛仁貴之後,薛氏一族顯赫五代,卻有一人曾短暫背叛過唐王朝

公元714年,薛讷受命與左監門将軍杜賓客等率軍抵禦契丹。軍士苦于酷暑,行軍到灤州,不期與敵遭遇,軍事失利,被朝廷責備并削去官爵。但在吐番侵擾臨洮、渭州、蘭州等地時,他仍被起用,以平民身份攝佐羽林軍,為隴右防禦使,奮力抗擊,大獲全勝。唐玄宗得報後,又拜薛讷為左羽林大将軍,掌管京師衛護,複封平陽郡公。這薛讷有三個兒子,薛徽官至左金吾将軍,薛直官至綏州刺史,薛暢官至左羽林将軍。

第三代:薛嵩

自薛仁貴之後,薛氏一族顯赫五代,卻有一人曾短暫背叛過唐王朝

但薛家的第三代領頭人并不是薛讷的這三個兒子,而是薛楚玉的兒子薛嵩。話說這薛楚玉官至平盧節度使,後來,随同哥哥薛讷進行軍事改革,遭到保守派排擠,以渎職為名免其官職,由兵馬使張守珪取代。他的離職,加快了安史之亂的爆發。而這薛嵩生于燕薊之地,生氣豪邁,不肯從事産利,整日練武,以膂力騎射而出名,但也是以家道中落。

正在此時,天下亂世之相已顯,在安史之亂時,這薛嵩被卷入叛軍,以功授邺郡節度使。史朝義兵敗後,以相、衛、洺、邢四州歸朝,拜見檢校右仆射、昭義節度使,封平陽王。參與大亂之後的重建工作上,作出重大貢獻,使得昭義鎮迅速恢複生氣。愛好蹴鞠,為隐士勸止。這薛嵩在病死後被追贈太保,也算是顯赫了。對了,《薛剛反唐》中的薛剛,原型就是薛嵩。

第四代:薛平

自薛仁貴之後,薛氏一族顯赫五代,卻有一人曾短暫背叛過唐王朝

這薛嵩有個兒子叫薛平,得其父薛嵩之助,薛平十二歲時,就擔任了薛嵩所轄的磁州刺史;在薛嵩去世後,軍吏們意圖效仿河朔三鎮的舊例,擁戴薛平出任節度留後。薛平并不推辭,表面答應下來。過後,他就将這一職位讓給叔父薛崿,自己卻在夜裡悄悄護送父親靈樞回歸故裡。

守喪期滿後,薛平被朝廷起用為右衛将軍。從此,他宿衛南衙共三十年。宰相杜黃裳頗為器重薛平,特薦他為汝州刺史,兼禦史中丞,任内頗有政績。公元812年,唐憲宗李純發兵讨伐叛亂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特升遷薛平為滑州刺史,兼義成軍節度使、禦史大夫等職。滑州接鄰淮西,薛平在讨伐淮西的前線,多次立有戰功;最終被拜河中節度使,累封南韓公,晚年被召為太子太保,以司徒緻仕,去世後冊贈太傅,谥号“成肅”。

第五代:薛從

自薛仁貴之後,薛氏一族顯赫五代,卻有一人曾短暫背叛過唐王朝

​這薛平生了八個兒子,其中三子薛文度官至監察禦史裡行,四子薛湘官至許州司士參軍,五子薛宜僚官至家令丞,六子薛從官至左領軍衛上将軍,七子薛廉官至虢州司法參軍;而這裡主要說的就是六子薛從,關于薛從,曆史上記載的并不多,但是白居易曾寫過一篇《薛從可右清道率府倉曹制》,這後被封河東縣子,追贈工部尚書。

但是在薛從之後,應該還是很顯赫的,但是史料上已是鮮有記載,可能是因為已在唐末時期了吧,局勢動蕩;不過薛家出了幾個節度使,所謂節度使就是地方的藩鎮割據勢力,這點從薛嵩死後,他手下的人擁戴其子薛平就可以看得出來,薛家應該不至于就此沒落,而且薛從的地位也不低,薛家還真是低調的顯赫了整個唐朝時期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