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景軒的《蜘蛛生活》

作者:每日
趙景軒的《蜘蛛生活》

2012年,趙景軒(中)将畢生學術著作和手稿捐贈給檔案館。

新華社武漢8月4日(張石琪蓮迅)1975年開始研究蜘蛛,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趙景軒的堅持和勤奮,讓他近半個世紀的"蜘蛛人生"精彩紛呈。

趙景軒生于1936年,現為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研究所學生物防治,主要從事中國棉田蜘蛛研究。為了深入研究蜘蛛,趙景軒跑遍了全國各地,去了熱帶雨林,在原來的洞穴下,還多次到越南、高棉等國家尋找蜘蛛。在棉田蜘蛛天敵、蜘蛛生态學等研究中深入研究趙景軒、"荊禹毛蜘蛛"、"趙球肚蜘蛛"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蜘蛛。

1958年,從華中師範大學生物專業畢業後,趙景軒來到武漢師範學院(湖北大學的前身)任教。20世紀70年代,我國農田蟲害泛濫,如何實作無農藥或少農藥成為當時一個重點研究課題。趙景軒決定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治療蟲害,防治病蟲害。然而,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使他走上了專門研究蜘蛛的道路。

1975年,趙景軒在漢陽進行了大規模的棉花蟲害試驗。實驗表明,最好的效果是用紅眼蜂來控制棉鈴蟲隻能控制70-80%,為了控制棉鈴蟲,隻能輔助使用農藥。"我們能完全依靠生物方法在沒有殺蟲劑的情況下進行預防和控制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趙景軒冒着農戶損失不正的風險,再申請48畝農田,繼續進行棉花鈴蟲的生物防治實驗。

功夫不對人負責。趙景軒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雖然他試驗農田沒有噴灑農藥,但棉鈴蟲卻被100%抑制。這是怎麼回事?趙景軒貝斯特,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查,他在48畝陸地蜘蛛的實驗結果特别多。"蜘蛛吃昆蟲,那它們也吃棉鈴蟲啊!"趙景軒恍然大悟,從此踏上了對蜘蛛的專項研究。

放棄以前的害蟲研究,從零開始研究蜘蛛,需要勇氣,也需要毅力。為了研究蜘蛛,趙景軒跑遍了國内外無數的森林、洞穴和熱帶雨林。有一次,趙景軒一行人去了雲南,為了找到最喜歡的蜘蛛種類,他們深入了原來的森林。原來森林的路隻有馬才知道,趙景軒跟着馬在森林裡,在2000多米的山上尋找蜘蛛。回想起當時的經曆,趙景軒還是處于震驚的狀态:"坐下休息并不容易,圍着蚱蜢都圍着,穿幾層雨衣都沒用。"

為了研究更多的蜘蛛新物種,趙景軒遭受了很多痛苦。1982年,他去了西雙版納,被蛇咬了兩次。"蛇以蜘蛛為食,蛇的地方很多,蜘蛛也很多。趙景軒說,為了不把蜘蛛吓跑,他們還要努力學會和蛇和平相處,蛇咬也是不可避免的。1983年,趙景軒在一次中老邊境考察中,被一隻30厘米長的蜻蜓咬傷,在趕到醫院完成抗血清藥後昏迷了兩天。

除了科研,趙景軒還想過找時間做研究、寫書。下班後,飯前十二十分鐘,乘火車出行時間,等人等待時間,這些瑣碎的時間趙景軒都被充分有效地用完了。"一天中的時間有限,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你必須明确每次你在做什麼。"趙景軒說。目前,趙景軒手寫了十幾本書,加起來有700多萬字。

如今,湖北大學研究蜘蛛曆史已有40多年,收集了2萬多個蜘蛛标本。在趙景軒的帶領下,湖北大學培養了衆多蜘蛛研究專家,造就了三代專攻蜘蛛的"蜘蛛俠"。研究證明,蜘蛛是人類的好朋友,研究蜘蛛,可以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生産和生活。

除了繼續蜘蛛研究,趙景軒還熱衷于公益事業和教育年輕學生。2012年,趙景軒将畢生學術著作和手稿以及100多份榮譽證書捐贈給湖北大學。"我們要願意努力工作,努力學習,為科學的發展而奮鬥。趙景軒經常這樣鼓勵年輕的大學生。

趙景軒的《蜘蛛生活》

趙景軒的書

趙景軒的《蜘蛛生活》
趙景軒的《蜘蛛生活》

趙景軒與同學合影留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