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0月17日第四個全國扶貧日前夕,海南省委宣傳部和省扶貧辦組織省級主流媒體開展"扶貧宣傳農村之旅"活動,媒體記者深入臨沂、漳州、白沙、東方、保亭、武夷山、瓊中等城縣村進行實地考察, 通過視訊、文字、圖檔、廣播等報道方式,講述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改造"扶貧實踐的故事。

黃雪東正在看着毒蜘蛛的情況。南海網記者 高鵬
武夷山市桐石鄉輔瓜村委貧困戶黃雪東,不僅通過養殖毒蜘蛛(又名景羽羊毛蜘蛛)成功脫貧,也為其他貧困戶提供了自己的成功經驗技術,促進了共同發展。
黃雪東是一名32歲的村民,來自桐石鎮輔觀村委會,具有中國化程度。因為家庭困難,2006年,黃雪東獨自外出打工,過着"一人吃飯,全家不餓"的日子。兩年後,黃雪東娶了妻子,随着大女兒的出生,黃雪東一家于2012年回到家鄉輔官村,與父母同住。
"那時候沒有錢,沒有技術,橡膠價格低,女兒要上幼稚園,到處要用錢。我們住在一個破舊的瓦屋裡,刮風下雨的時候,我們感覺到到處都是水。回想起當時的困境,黃雪東搖了搖頭。2014年,黃雪東因土地匮乏、技術匮乏、住房匮乏、教育保障等原因被列入貧困戶。
俗話說,窮就是思維變化。面對自己的缺點和生活的重擔,黃雪東并沒有不知所措,不放棄自己的生命,他一直在努力突破現狀,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2014年底,同石鎮組織了反貧困技術教育訓練,黃雪東積極報名參加此次教育訓練班,黃雪東等六戶貧困戶首次接觸到毒蜘蛛養殖技術。
養殖有毒蜘蛛。南海網記者 高鵬
"蜘蛛可以養嗎?"如果你保留它,你能賣掉它嗎?教育訓練結束後,我們也拉動了技術人員的不斷詢問,确定養殖毒蜘蛛能賺錢,參加教育訓練的貧困家庭都表達了參加的願望,但了解到養殖過程繁瑣,繁殖周期長,需要一定的土地和前期資金, 除了黃雪東,我們都退縮了。
"我的妻子懷着她的第二個孩子,我已經混了這麼多年,我不能再混在一起了。我必須這樣做!2015年初,黃協東從企業購買了2500株毒蜘蛛幼苗,為了扶持黃雪東,2元/隻蜘蛛幼苗,鎮政府每補貼1.4元,企業免費提供毒蜘蛛飼料——4斤黃粉蟲和毒蜘蛛做巢需要木制半成品。
為了籌集資金,黃雪東把僅有的2000元全部拿出來,甚至賣掉了妻子的嫁妝,為了培育毒蜘蛛植物騰出空間,他還自己要求把家裡的一些槟榔樹砍掉。
"我爸爸老婆罵我,但最後我慢慢告訴他們,家人支援我,市有關部門給我提供了發展資金。黃雪東說,就這樣,毒蜘蛛的繁殖正式開始了。
黃雪東住在山腳下,他需要下坡,穿過一座低矮的橋,然後上坡才能回家。為了省錢,黃雪東總是自己挑選物資回家,一旦下雨,橋就被河水淹沒,山水濕泥濘,黃雪東在路上已經摔了好幾次。
毒蜘蛛的巢需要放在木箱中,木箱需要泥土才能使其看起來像一個"洞穴",以便它可以躲避。黃雪東把半成品木制品鋸開,釘在一個小木箱裡,挖出土,用手指在木箱裡捏成"洞"。三個多月過去了,2500隻毒蜘蛛的巢穴才準備好。
與普通蜘蛛不同,這些毒蜘蛛很大,咬人有毒。起初,黃雪東拿着鑷子把毒蜘蛛放進巢裡,用鑷子喂小菜夾出來,将繁殖的黃粉蟲放進小盤子裡,然後用鑷子進巢裡。雖然很小心,但黃雪東還是被毒蜘蛛反複咬傷。
"當時我的一半手臂麻木了,花了一個晚上才好轉。但是我被咬得太多了,我現在不害怕了。"黃曦東自嘲的話語背後,充滿了辛苦和痛苦。如果不及時喂食水,毒蜘蛛可能很快就會死去,黃雪東從不敢拖延,總是準時給毒蜘蛛喂食2500窩,從頭到尾所有喂食都需要一周,黃雪東整天繞着毒蜘蛛轉來轉去,像陀螺一樣。
黃雪東正在喂海狸。南海網記者 高鵬
為了保證毒蜘蛛的存活率,黃雪東在繁殖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問題和困惑,他積極詢問企業技術人員,逐漸掌握了繁殖毒蜘蛛所需的溫度、濕度、喂養等技術要素,從外行變成了"土專家"。
為了在冬天溫暖毒蜘蛛,不要讓它們凍死,雖然設定了一個錫棚,棚子周圍有膠片,但效果不好,黃雪東晚上幹脆住在鐵皮棚裡,火給毒蜘蛛"暖和"。
辛勤的工作總有回報,2016年3月,養殖的毒蜘蛛被企業買回,雖然毒蜘蛛的繁殖過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死亡,但得知公司把回購的錢放進了銀行賬戶,黃雪東興高采烈地跑去檢查。"我吓了一跳,怎麼0啊,我仔細數了一下,養殖的毒蜘蛛一共賣了3.7萬元。黃雪東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錢。
黃雪東的成功收成讓村裡的貧困戶看到了扶貧的案例,我們找到了他,希望學習技術,黃雪東也毫無保留地傳授,成為了村裡扶貧的領頭羊。
養殖海狸。南海網記者 高鵬
2016年,桐市鎮政府建立了毒蜘蛛養殖廠和飼料養殖,配套水、電等建設,在河上修建了一座小橋,吸收了20戶貧困戶,免費為每一個貧困戶和上司分發了13000株毒蜘蛛幼苗。同年11月,鎮政府還建立了海狸養殖示範點,黃雪東再次認真研究,也開始養殖海狸。
黃雪東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用自己的雙手脫貧,住進了新房子,有了豐富的産業,但他仍然不滿意。"雖然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我想幫助村民,隻要我們一起努力,生活就會越來越好。黃雪東的臉上洋溢着自信。
南海網 南海網 南海網客戶五指山9月28日(南海網記者高鵬記者張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