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經》是我國地理書籍最古老的一部書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又是我國現存書籍中儲存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作品。在《山海經》中,有我國最早的地圖。它以象形地圖繪制出來的,圖面主題突出,層次分明,筆工細膩,可惜現在大部分失傳了。《山海經》有《山海經·海内經》、《山海經·中山經》、《山海經·海外西經》等。在《山海經·海内經》治水篇中講述了鲧治水失敗被殺,其子禹治水定九州的故事。在《山海經·中山經》中講了許多山,如熊山、半石山等。
《山海經》是由晉朝郭璞所撰。《山海經》分《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雖僅有三萬一千餘字,但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從天文、地理、神話、宗教,到民族、動物、植物、礦産等,天南海北,包羅萬象,堪稱我國古籍中蘊珍藏英之最者,實為研究上古時代絕好的寶貴資料。
《山海經》是我國地理書籍最古老的一部書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又是我國現存書籍中儲存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作品。在《山海經》中,有我國最早的地圖。它以象形地圖繪制出來的,圖面主題突出,層次分明,筆工細膩,可惜現在大部分失傳了。十八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多數認為不出于一時一人之手,其中十四篇是戰國時作品,《海内經》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内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産、藥物、祭祀、巫醫等,儲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晉郭璞作注,其後考證注釋者有清代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今人袁珂《山海經校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