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 Daily.com
河南日報客戶記者 馮俊福 石曉琪
河南聯考2021年度科學綜合考試的重點是什麼?當我回答時,我怎樣才能得到高分?看看河南省高中老師的複習分析!
實體:壓力軸問題的難度明顯提高
鄭州外國語學校進階實體老師李馬認為,今年的實體測試題難度較2020年有所增加,所檢驗的知識點基本上都是基于主要知識命題,分數合理(力學41分,電磁學)學習48分,現代實體6分,考試15分), 壓力軸問題的測試難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的分析有更高的要求,其他題目也比較正常,但也有亮點和新奇,整體上看是一套非常令人興奮的問題。詳細分析了以下幾點:
選擇問題如問題17,檢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題中給出剩餘元素品質比和時間關系的圖像,看起來很複雜,甚至會有學生試圖找到品質比和時間函數的關系,但仔細觀察圖分析,品質比從2/3到1/3的時間是半衰期, 直接可以得到答案,這個問題可以考察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問題21一樣,檢查闆模型中的相對滑動問題,解決問題的線索隐藏在兩個圖像中,我們需要分析和判斷闆何時一起滑動以及何時相對滑動,然後方程計算相關實體量之間的關系,并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檢查。
實驗問題22考察了平抛運動速度的計算,需要計算重力加速度,問題23是測量電源的力和内阻,涉及保護電阻的選擇、實驗原理的分析、圖像資料和誤差的計算。這兩個問題側重于考察學生的基本技能,雖然有創新,但仍然屬于正常問題。
第25個問題的計算問題作為壓力軸問題,考察金屬棒和U形架構的電磁感應和相對滑動,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計算棒的整體加速度、速度和安培力可以經過多個過程,進出磁場,加速度和恒速, 一起移動和相對滑動,主體條件給出的少,但方程多了列,計算也比較大;這個壓力軸問題很全面,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非常能展現聯考的選拔功能。
問題33的檢驗題分别是檢驗查理想要的氣體狀态變化圖像和理想氣體狀态方程,仍然是研究熱的最核心部分,問題34首先要檢驗對機械波圖像的了解,是一個經典的話題,第二個問題光學測量玻璃磚背景的折射率, 不僅要考察折射定律,還要考察整個反射和幾何光學角度處理,這兩個課題難度适中,兩個課題都是3-4個核心檢驗點。
貫穿今年的主題,橢圓軌道上的重力,平坦抛擲運動和電源的實驗主題,電力和内阻,電磁感應問題在壓力軸問題中沒有經過近7年的檢驗,而今年再次出現了知識點,而靜力學、交流電流等知識點今年沒有涉及, 這值得2022年候選人的關注。
生物學:主觀表達問題的比例增加
鄭州外國語學校生物教學與研究組組長張昌河認為,2021年聯考(B卷)生物考試題是基于生物系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選擇問題的難度與往年基本相同,主觀問題的難度有所增加。注重基礎,增強靈活性,引導學生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牙問題",注重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聯考命題的積極引導作用。突出的特點是主觀表達題的比例增加,突出科學探究和檢驗科學思維的核心素質,特别是實驗設計和實驗分析題,分數和難度都有所提高。
選擇問題1,考察不同蠶絲分裂時期動物細胞DNA數量和染色體行為特征的變化,展現"細胞通過分裂增殖"的核心概念,也考察了蠶絲分裂與減法分裂的差異。問題3全面考察水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問題4和5分别考察神經遞質和肺炎球菌相關知識,是核心基礎知識的教材。問題31以表格的形式考察了細胞間資訊交換模式之一激素調節的運輸路線、靶向、生理作用等,延續了去年的命題形式,在反映基本生理學的同時有利于生物學的核心生理學。
高中生物實驗的檢驗分為教材中的實驗分析和産生問題情況下的實驗設計。這兩類問題都反映在今年的聯考中。選擇題2的4個選項分别考察了大班藍和龍膽紅兩種染料的應用,鹽酸的作用和植物細胞吸水損失的實驗,這兩者都是教科書的内容,突出了基礎。29個問題在檢驗光合作用核心知識的同時,創造一個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給定條件,設計實驗方案,全面考察學生的生物實驗探索能力,突出創新。問題38要求在質粒載體上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篩選目标菌株的方法,這直接指向對實驗實際操作的檢查。加強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核,旨在引導生物教學回歸學科的本質,強化實驗教學,助力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問題30以教材中大草和雙小核蚱的聯合栽培為依據,為學生提供"競争排斥原則"的資訊,對物種間競争現象的分析預測進行檢驗,并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這個問題不僅創造了問題情境,而且還結合了實驗分析。這個問題的材料來源于教材,問題設計高于教材,綜合考生了解生态學知識的使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32是傳統無基因組合定律的問題類型,不同的是要求學生繪制遺傳插圖,通過構模組化型解決實際問題,并在科學思維方法中展現模組化和模組化的應用。本期還側重于學生在綜合考察遺傳法核心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模型方法研究所學生物現象的模型建構能力。
化學:"碳峰""碳中和""江五探測器"入标題
鄭州外國語學校進階化學教師姚偉民認為,2021年全國綜合B卷化學試驗的設計在科學上是合理的,難度适中。總的來說,問題的類型更傳統,内容豐富,以新穎的形式呈現。測試題強化了情境問題的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一些熱詞如"碳峰"、"碳中和""元5探測器"等載體出現,非常貼近生命,凸顯了化學的本質價值。這些問題還注重學科能力的考察,注重對知識的了解和應用,如問題13和28,通過對圖表的深入了解,展現了化學學科的魅力,突出了化學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注重滿足社會發展新時代的人才需求。
從整體難度來看,與前幾年基本相當,考試基本遵循風格從易到難,逐層遞進,增加了考試的基本知識,最後兩道題和28道題通過巧妙的設計和知識整合,兼顧了差異化程度。
選擇題主要考察STSE、實驗化學基礎、離子方程寫作、有機化學基礎、電化學、材料結構周期律、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等傳統問題類型。前4個問題非常簡單,後三個問題也逐漸變得更加困難。問題11抓住了"類似于地球土壤"的關鍵資訊,引入元素物種并不困難。問題12隻要分析陰陽極中發生的具體反應,就很容易得到答案,問題13考察了不溶性體系中溶解度變化的問題,測試了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我們首先了解了水準坐标和數量級的含義, 然後找到起點和pH值4點進行計算和推理,答案還是很容易得到的。
26個問題和27個問題都是流行的問題類型,與通常的模拟問題的做法非常相似,這并不難做到。專注于多重平衡系統的計算和對機制的了解。雖然載流子不是很常見,但實踐很正常,第(2)仔細詢問三段可以,不需要計算結果,難度可以說是降低一個等級,(3)問題的主要焦點是了解水準坐标的含義以及K和T之間的關系, 可以說是縱深淺。
對材料結構和性能問題考察了原子結構、配配化合物、雜交、熔點比較、關鍵角度判斷原理等,都是在普通實踐中常見的測試點,細胞結構設計也很簡單,難度比預期的要小。有機化學的基本問題給出了兩個資訊,結構稍微複雜一些,用苯環ABC三個異構體代替同種異構體判斷,合成設計不檢驗,難度适中。從選擇題目上看,可能或結構性題題更有利于學生的分數。
本文摘自河南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