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唐一代名将的悲慘結局:高仙芝到死都不明白,唐玄宗為什麼殺他

大唐自開國以來,從不缺乏能征善戰的将領。李靖與李世勣,秦瓊與尉遲敬德,薛仁貴與黑齒常之,每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悍将。然而,曆史的車輪走到天寶十四年,盛世大唐的頂級名将卻紛紛從殿堂跌落谷底。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剛剛在範陽起兵,盡管朝野上下對安祿山的叛亂感到震驚,卻沒有人預料到局勢會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沒有人料想到盛世唐朝的精銳部隊在安祿山面前如此不堪一擊,更不會有人想到,名震中亞、大唐最顯赫的三顆将星,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打不過一個放羊的羯奴。

更讓大唐軍民悲傷到憤怒的是,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沒有死在安祿山的鐵蹄下,反而倒在了宦官與宰相的讒言中。

王覺仁在《血腥的盛唐》中曾詳細分析了高仙芝被殺的前因後果,并明确指出了唐玄宗才是這場慘案的幕後主使。安祿山起兵是一場突發性的叛亂,卻在極短的時間内将盛世大唐的美麗面紗焚為灰燼,百姓流離失所、山河破碎取代了歌舞升平,驚恐、彷徨卻又憤怒的唐玄宗必然會将這口黑鍋扣在别人身上。

而高仙芝很不幸,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成為唐玄宗面前唯一有資格背上這口黑鍋的大唐統帥。那麼高仙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有什麼資格替唐玄宗背黑鍋呢?

盛唐一代名将的悲慘結局:高仙芝到死都不明白,唐玄宗為什麼殺他

名将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麗人,從小随父親前往安西,年紀輕輕便當上了将軍。可直到夫蒙靈詧坐鎮安西節度使時,高仙芝才得到重任,一路高升,成為安西副都護兼任節度副使。

天寶六年,橫亘在吐蕃、中亞與安西四鎮中間的小勃律嚴重影響到了大唐對西域的統治,在夫蒙靈詧的推薦下,高仙芝作為行營節度使,率領一萬騎兵遠征小勃律。

高仙芝用了三個月時間繞過塔克拉瑪幹沙漠,翻越帕米爾高原,渡過河水暴漲的婆勒川,抵達吐蕃人控制的軍事重鎮連雲堡。

連雲堡駐軍人數也有一萬餘人,如果事前得到消息,對于三個月長途跋涉的唐軍,他們占據了絕對優勢。可是高仙芝的一萬騎兵是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連雲堡,打了吐蕃兵一個措手不及,尤其是高仙芝麾下的李嗣業率領大唐最精銳的陌刀隊繞道連雲堡身後,前後夾擊,大獲全勝,攻占了連雲堡。

盛唐一代名将的悲慘結局:高仙芝到死都不明白,唐玄宗為什麼殺他

高仙芝奇襲連雲堡

然而首戰告捷的唐軍卻止步不前了,已經驚動了吐蕃的高仙芝遠征軍想要完成占領小勃律的戰略方針勢必要孤軍深入,唐玄宗派來的監軍,宦官邊令城死活不願繼續前進,高仙芝無奈,隻好将三千兵馬留給邊令城,親率六千人繼續向小勃律挺進。

可是,走到坦駒嶺的時候,将士們的不滿終于爆發了,連日來的行軍沒有走過一寸正常的土地,極度惡劣的自然環境讓剩餘的六千人也心生畏懼,更讓他們擔心的是,在坦駒裡前方四十裡處,就有一個親近吐蕃的城池阿弩越,一旦阿弩越向唐軍開戰,兵困馬乏的安西軍必然會遭到重創。

幸運的是,就在高仙芝努力寬慰将士的時候,二十餘名從阿弩越方向奔來的胡人騎士帶來了好消息:

“聽說大唐軍隊到來,阿弩越城主特命我等前來迎接,城主已經砍斷了婆夷河上的藤橋,與吐蕃斷絕了關系。”

對于不滿的唐軍士兵,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前來講訴好消息的阿弩越騎手其實是高仙芝秘密安排的。已經走了大半路程的高仙芝絕不會放棄這最後的機會,他隻能欺騙手下的将士,将他們帶到阿弩越,至于阿弩越城主是否會在兵臨城下時選擇投降,隻能看天意了。

好在,天意站在了高仙芝這邊,聽聞唐軍翻越坦駒裡後,阿弩越城主立刻開城迎接。而在阿弩越不遠處的小勃律國王和王後則逃進了深山裡。

盛唐一代名将的悲慘結局:高仙芝到死都不明白,唐玄宗為什麼殺他

遠征小勃律

攻占小勃律讓高仙芝欣喜若狂,班師回軍途中,他繞過夫蒙靈詧,直接向唐玄宗遞交了捷報,這讓夫蒙靈詧非常不滿,等到高仙芝回到安西後,整日對他冷言冷語,甚至威脅到了他的生命安全。

而跟随高仙芝一起出征的宦官邊令城卻極力讨好高仙芝,他收集夫蒙靈詧的不軌之事,密奏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對于讓大唐揚名中亞的高仙芝青睐有加, 沒過多久就調走了夫蒙靈詧,将高仙芝委任為安西節度使。

高仙芝也沒有辜負唐玄宗的信任,天寶九年,高仙芝攻滅印度北部的朅師國,将大唐的觸角伸及到中亞每一寸土地。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高仙芝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貪婪欲望也與日俱增。位于中亞錫爾河流域的石國畏懼大唐的兵鋒,與高仙芝簽署了和平協定後,卻突然遭到高仙芝的襲擊,國破人亡,無數的财寶被高仙芝收入囊中,而石國百姓則遭到了血腥屠殺。

盛唐一代名将的悲慘結局:高仙芝到死都不明白,唐玄宗為什麼殺他

高仙芝屠戮石國

石國的覆滅,無疑将剛剛在中亞确立霸主地位的大唐推向了深淵,僥幸逃脫的石國王子四處控訴高仙芝在中亞的暴行,并與其他中亞國家組成了反對大唐的聯盟,甚至邀請剛剛經曆政變,正四處擴張轉移國内沖突的黑衣大食進攻安西四鎮。

然而,早已探聽到消息的高仙芝拿出了看家本領,親率六萬重兵長途奔襲黑衣大食,曆時數月抵達中亞古城怛羅斯。

可黑衣大食不是小勃律,怛羅斯也不是連雲堡。駐守在怛羅斯周邊的大食兵馬多達十萬,而黑衣大食的東方總督艾布穆斯林事先已經知道了高仙芝突襲怛羅斯的軍事部署。先機盡失,兵力上又不占優勢的高仙芝掉進了無休無止的攻城戰中。

随着大食兵馬源源不斷地到達,高仙芝與黑衣大食在怛羅斯河展開了決戰。可在戰鬥的關鍵時刻,高仙芝麾下的兩萬葛邏祿部落卻突然反水,給了唐軍背後一擊,直接造成了唐軍的全面潰敗。

盛唐一代名将的悲慘結局:高仙芝到死都不明白,唐玄宗為什麼殺他

高仙芝兵敗怛羅斯

兵敗怛羅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華夏文明徹底退出了中亞舞台,而讓唐軍無法西顧的最重要因素則是安史之亂的爆發。

怛羅斯兵敗後,高仙芝在西域的作用逐漸被新近崛起的封常清所取代。而安祿山在範陽起兵,盲目自大的封常清帶着緊急招募的戰士奔赴虎牢關,卻遭遇了連續戰敗,不得不退守高仙芝駐紮的陝郡,可封常清在陝郡還沒有站穩腳,安祿山的兵馬就對陝郡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高仙芝二人不敵,在沒有征求唐玄宗同意的情形下,退守潼關。

退守潼關是高仙芝深思熟慮後的結果,此時顔杲卿、顔真卿兄弟在河北的保唐運動風生水起,郭子儀、李光弼也将在不久進抵河北,徹底切斷安祿山的退路,如此以來,隻需要數月時間,就可平定安祿山叛亂。

盛唐一代名将的悲慘結局:高仙芝到死都不明白,唐玄宗為什麼殺他

唐玄宗急功近利

然而,他的想法卻違背了唐玄宗的初衷,面對安祿山叛變,唐玄宗需要的是精銳的大唐戰士正面擊潰安祿山,重新挽回唐軍在百姓心中的聲望,以及他的威嚴,因而他不斷地催促陝郡的高仙芝和虎牢關的封常清采取攻勢。

可是高仙芝不僅沒有正面擊潰安祿山,反而被壓縮到了潼關。這讓唐玄宗非常惱火,而一向畏首畏尾的宦官邊令城又在此刻煽風點火,徹底将高仙芝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宦官邊令城攜帶着唐玄宗的聖旨趕回潼關,悄無聲息地殺掉了封常清後,即令一百陌刀手突襲高仙芝,突聞聖旨的高仙芝來不及做任何反抗,便被押送到了刑場。

縱然駐守在潼關的三軍将士喊破喉嚨,也挽救不了高仙芝的性命,40餘歲的高仙芝臨終前對着長安的方向剛剛怒吼一句“冤枉”,人頭便滾落在封常清的屍體旁。

半年後,接替高仙芝鎮守潼關的哥舒翰被唐玄宗逼着出關與安祿山大軍決戰,結果全軍覆滅,河北戰場的勝利攻勢也随着潼關失守而轉入防守,本可在一年内平定的安史之亂也被拖入了持久戰中,造成這種局面的罪魁禍首唐玄宗卻悄悄的逃離了長安,丢棄了大唐子民。

盛唐一代名将的悲慘結局:高仙芝到死都不明白,唐玄宗為什麼殺他

唐玄宗逃亡

王覺仁對被冤殺的高仙芝極盡扼腕之情,在《血腥的盛唐》中,他用了大量篇幅描繪了高仙芝這位遠征名将的功勳和軍事能力,同時也毫不客氣的批評了他的緻命缺陷,當個人品德與軍事才能不相挂鈎的時候,厄運便會随之而降臨。

然而真正為大唐帝國迅速衰落買單的人,絕不隻是高仙芝和封常清。

在鼎盛時期,唐朝的經濟總量占了世界的6成,領土面積是現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懷揣着敬畏之心湧入長安,2300多位詩人打造了文化盛世。然而,繁榮背後卻是無盡的滄桑,内戰、硝煙,千裡無雞鳴,萬裡無狗吠,這一切,都在《血腥的盛唐》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