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在石縫裡的野草,現在值錢了,原來它就是“鎮咳草”?

作者:老胡說三農

在我們這裡山坡上的石頭縫當中,經常能夠看到這麼一種中型附生蕨類植物:這種植物的株高一般在10-30厘米之間。其根狀莖長且橫走,葉片上密被鱗片,鱗片呈披針形,長漸尖,呈淡棕色,葉片邊緣上有睫毛。

長在石縫裡的野草,現在值錢了,原來它就是“鎮咳草”?

這種植物的葉柄與葉片大小和長短變化很大,“能育葉”通常遠比“不育葉”長得高而較狹窄,兩者的葉片略比葉柄長,很少為等長,很少有短過葉柄的。一般情況下,“不育葉”的葉片呈近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葉片下部1/3處為最寬,然後向上漸狹,短漸尖頭,基部呈楔形,寬度一般為1.5-5厘米,長5-20厘米,葉片上面呈灰綠色,近乎光滑無毛;葉片下面呈淡棕色或磚紅色,被星狀毛。而“能育葉”的長度大約有“不育葉”的1/3,葉片主脈稍隆起,清晰可見,但是,小脈卻不太明顯。

不知出于什麼原因,家畜、家禽都不喜歡采食這種植物,是以,在我們這裡,這種植物是用來漚制綠肥的。

長在石縫裡的野草,現在值錢了,原來它就是“鎮咳草”?

記得在生産隊的時候,每年到了夏秋季節時,生産隊長就會組織社員群衆當山坡上尋找這種植物用來漚制綠肥。不過,這種植物比較難以漚制,在夏季的時候,需要經過35天以上才能夠讓這種植物徹底腐爛;而在秋冬季節時,要想使這種植物徹底腐爛,則需要60天以上。盡管如此,社員們也喜歡利用這種植物漚制綠肥,因為利用這種植物漚制出來的綠肥特别壯,對于提高糧食作物的産量非常有幫助,是以,這種植物就是社員群衆眼中的“寶”。

沒有了生産隊之後,一方面因這種植物已經瀕臨滅絕,另一方面因人們嫌利用這種植物漚制綠肥比較麻煩,是以,人們便很少采用這種植物漚制綠肥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似乎都已經忘記了這種植物的存在。是以,這種植物也就漸漸地多了起來。

對啦!這種植物在我們這裡被稱為石韋。

長在石縫裡的野草,現在值錢了,原來它就是“鎮咳草”?

前天晚上,我在某視訊平台刷視訊時看到了一個關于介紹石韋的視訊,視訊中稱,石韋,又名“鎮咳草”,在我國的安徽、江蘇、浙江、河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分布。《别錄》中曰∶石韋生于華陰山的谷石上,不聞水聲及人聲者良。在二月時采葉,陰幹,藥用。 味苦,平,無毒。有利水通淋,清肺洩熱之功效。

視訊中還介紹稱,随着野生資源的逐漸減少,石韋的價格已經越來越高,就在6月2日的時候,安國藥市石韋小葉全草的價格為110.00元/斤,比5年前的40元/斤整整上漲了70元,可謂是身價倍增。是以,誰現在擁有足量的野生石韋資源,誰就擁有了财富呢!

長在石縫裡的野草,現在值錢了,原來它就是“鎮咳草”?

聽視訊這麼一介紹,我立刻有一點小激動,因為我知道我們這裡的山坡上還有石韋的存在,于是,我打算天亮後趕緊到山上看一看。可誰知天亮後到山上一瞧,竟然連一棵石韋都沒有了。經過打聽才知道,有一位老農居然又采用石韋去漚制綠肥了,直把我心疼地臉都發燒了。然而,老農已經将石韋漚制了綠肥,我還有什麼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