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馬遜河裡,生活中一種動物,最高能産生860伏的高壓電,瞬間擊倒3~6米範圍内的動物不成問題。它們曾入選《國家地理》雜志網站盤點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号稱“水中高壓線”,它就是讓鳄魚都聞風喪膽的電鳗。
老規矩,煩請各位觀衆外公動動發财的小手,給作者點個贊和關注,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電鳗是怎麼橫行霸道,讓鳄魚都害怕的。

電鳗屬于裸背電鳗科的鳗形南美魚類,其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亞馬遜流域,喜歡在淺水的池沼或水體較混濁的岸邊活動。雖然名字裡帶了一個“鳗”字,但它并不是鳗魚。在生物學分類上,電鳗和鲶魚有親戚關系。
有趣的是,電鳗是原産地著名的食用魚。亞馬遜雨林裡的一些的土著,會利用自己的智慧捕捉電鳗,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以來,生活在幾内亞的土著民族,會在淺水邊挖一個洞,等鳗魚自己鑽進來,再用幹燥的木棍将鳗魚弄到岸上,就能獲得美味的魚肉。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馬趕到水中,電鳗被攪得筋疲力盡無力放電,再一條一條将它們抓起來。
相比聰明有智慧的人類,亞馬遜河流域裡其他的捕食者就沒那麼幸運了,比如凱門鳄。凱門鳄是一種中小體型的鳄魚,體長一般在2、3米左右,大多栖息在亞馬遜河流域。
同樣生活在亞馬遜河,凱門鳄和電鳗是擡頭不見低頭見。作為水中霸主之一,凱門鳄也會捕食行動緩慢、膘肥體壯的電鳗。但别看兩者體型差距大,一旦生死相搏勝負基本上是各占一半。
被凱門鳄襲擊的時候,電鳗會先釋放一次強烈的電流當做警告,把鳄魚電得劇烈抽搐,但通常幾秒後就會恢複。有經驗的凱門鳄這個時候就知道要撤退了,不能硬上,不然很有可能同歸于盡。
但一些年輕沒經驗的,或者是餓極了的凱門鳄,會在第一次被電之後,像莽夫一樣再沖上去一口咬住電鳗,繼續以命相搏。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無解的局面,鳄魚被860伏電壓電到全身抽搐,嘴巴松不開。電鳗被死死咬住脫不了身,持續放電直到死亡,最終的結局就是電鳗和凱門鳄雙雙上西天。
那麼電鳗為何能發高壓電?人類很早以前就知道電鳗能釋放出高強度的電流,但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科學家才徹底弄清楚電鳗能放電的原因。
電鳗的身體兩側有一條特化的肌肉組織所構成的放電體,裡面有規則地排列着的6000到10000枚肌肉薄片。每一枚肌肉薄片就像是一個小型蓄電池,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下能産生0.15伏的電壓。近萬個“小電池”串聯起來,就可以産生很高的電壓。
不過,電鳗放電的時候并不是“火力全開”。電鳗放電時的平均電壓為350多伏,但最大電壓能達到860多伏。隻有遇到性命攸關的時候,電鳗才會拼盡全力釋放最高電壓。看到這裡,也許有朋友又有問題了。水是導電的,電鳗在水中放電為什麼不會電到自己。
因為電鳗大部分的身體以及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構造包住,在水中放電的時候,電流會經由電阻更低的水傳遞,是以電鳗并不會電到自已也不會電到同類。是以,電鳗也進化出群體覓食能力。
一群電鳗聚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獵物包圍起來,然後集體放電,讓獵物陷入癱瘓狀态,更更容易捕食。單個鳗魚捕食的時候也非常聰明,它們會持續放出細小的電流,使躲藏着的魚類抽搐進而暴露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