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茶福

陳清晨/賈一凡賽後落淚
“我覺得我沒有最佳狀态,隻有更佳。”2日的武藏野森林體育廣場,東京奧運會羽毛球比賽進入最後一天的比賽日,“Lucky姐”陳清晨期待為中國女雙完美收官。
殺進女雙決賽後,2号種子陳清晨/賈一凡面對的是一老帶一新的印尼組合波莉/拉哈尤,後者此前淘汰了另一對中國女雙杜玥/李茵晖。
“凡晨組合”此前對對手的戰績為6勝3負,略占上風。但是在最近兩屆世錦賽上,均在1/4決賽時被波莉/拉哈尤擋在四強之外……
在東京奧運賽場,陳清晨/賈一凡依舊在對手面前辦法不多,0-2(19-21、15-21)輸掉決賽,遺憾摘銀。
陳清晨在東京奧運會自帶流量。
“人類C語言大師”
“我現在有銀牌了,沖金。”“對!沖金。”這是東京奧運會羽毛球女雙半決賽後,中國組合陳清晨、賈一凡在場邊通過轉播鏡頭,傳遞給全世界的對話。
這對同為1997年出生的女雙組合,因為出場自帶音效字幕組,在東京奧運會火出圈 。
陳清晨更得了一個新的名号——Lucky姐。除了已經被大家玩壞了的“人類C語言大師”、“厲害”、“ 牛啊你”,半決賽中陳清晨再出新語錄:“她殺不死我”、“她也會失誤”、“比不過我網前 ”、“她過不了我”。
這時候的賈一凡更像是冷面殺手,人狠話不多,向搭檔豎起大拇指:“ 一流!”
“凡晨”組合挺進決賽後,就連南韓籍主帥姜珍京也受弟子的激情感染,用他有限的中文詞彙高喊“牛X”,為兩位中國姑娘鼓掌。而她們戰勝的對手,正是來自姜京珍祖國南韓的女雙金昭映/孔熙容。
“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在場上喊的是什麼,大聲地互相鼓勵是想用信念支撐下去。我們想盡辦法、用盡全力去打,因為淘汰賽隻要輸了就沒有下一場了,我們想進一步,再進一步。”
陳清晨對于自己以這種方式出圈,也是始料未及。
“凡晨”組合。
隊裡來了南韓名帥
事實上,裡約奧運會後的5年,中國女雙背負的使命和重擔,隻有她們自己知道。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葛菲/顧俊為中國羽毛球拿下奧運首金時,賈一凡、陳清晨還沒有出生。以女雙為突破口,國羽開始了王朝的建立。
此後,一代又一代的女雙名将,開始了長達16年的統治。楊維/張潔雯、杜婧/于洋、田卿/趙芸蕾先後在雅典、北京、倫敦捍衛了中國女雙在奧運殿堂裡的榮耀。
然而,裡約奧運會上,中國女雙卻遭遇滑鐵盧,連決賽都沒有打進——眼睜睜看着日本女雙松友美佐紀/高橋禮華登頂,是國羽曆史上的至暗時刻。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軍成為國羽新的掌門人後,最大刀闊斧的舉措——就是聘請了中國羽毛球曆史上的首位外籍教練南韓人姜京珍。
一般人,對姜京珍這個名字并不熟悉。但一說到“李龍大的教練”,無不啧啧稱贊。
姜京珍曾是南韓羽毛球著名雙打球員,曾獲得過1997年全英公開賽男雙冠軍。退役後, 姜京珍進入南韓隊執教,2004年起開始擔任南韓隊男雙教練,培養出了李龍大、柳延星、高成炫、申白喆等雙打名将。
2016年,姜京珍出任南韓國家隊主教練,并帶隊在2017年奪得蘇迪曼杯。
2019年9月,姜京珍和他的同胞柳镛成,來到中國分别加入女雙、男雙組的訓練。
而剛接到中國羽協邀請時,姜京珍直言有些不敢相信,畢竟曾是世界霸主的中國女雙有過那麼輝煌的戰績,但他還是毅然決定接過帥印。
“因為從我運動員到當南韓隊主教練期間,中國羽毛球隊一直是世界一流強隊,人才濟濟。能夠成為中國羽毛球隊首位邀請的外籍教練,我感到很榮幸。”
波莉/拉哈尤組合。
假裝聽不懂韓語“再來一次”
從那以後,姜京珍就多了16個“女兒”。
那時的中國女雙,比賽打起來失誤一籮筐,姜京珍就想盡辦法。他的技術訓練,似乎可以衍生出無窮的方法,多球課也會變得樂趣多多。
“有時候他會發直線接斜線、斜線接直線、橫着接豎着,每個人會繞着整個場地跑得非常開,每練一組都需要撒開全力去接球。又比如要加強連貫性,撲搓推勾在三四拍之間換着法地調動網前人的應變。”
一位隊員說。每當她們掌握得差不多,下一個充滿趣味性和新鮮感的新内容又來了。
掌握韓語詞彙量最多的賈一凡爆料,由于韓文沒有“f”的發音,是以名字裡含有“f” 的隊員都陷入了“重災區”——每次姜教練喊她的名字,都是賈一胖,而馮雪穎也成了胖雪穎。
“大家有時會假裝聽不懂韓語‘再來一次’,但是對‘最後一次(馬吉馬)’反應都十分靈活。”從此,姜京珍形成了中英韓三國語言,外加肢體語言輔助的執教風格。
這種隻有自己隊員心領神會的“神秘力量”,為中國女雙保駕護航,一步步走到東京。
“凡晨組合”,巴黎再來。
可以輸球,但不能輸了氣勢
600多個日夜的打磨,讓中國女雙可以自信地站在奧運賽場上,可以讓24歲第一次出征奧運的陳清晨發出怒吼。哪怕最終的結局有些失望。
男雙沖金失利後,前國羽隊長蔡赟發文:“什麼時候你們能體會到背後多少人為你付出 ,你就會不顧一切。”暗指男雙可以輸球,但不能輸了氣勢。
而全程參與了國羽在成都封閉集訓的兩屆奧運會冠軍高崚,此前就曾不無豔羨地感歎:“現在的隊員太幸福了,恨不得幾個人‘伺候’一個人,從後勤、康複、體能,全方位的保障,還有專門的科研團隊對對手做技術分析。”
高崚說,對手固然強大,但更強大是國家的訓練保障和整個團隊強有力的支撐。
“是以不要覺得自己就不如别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又怎麼樣 ?場上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盡情地享受比賽。”這是國羽出征前,高崚送給小師妹的箴言。
而對于“凡晨組合”來說,失利不是終點,3年後的巴黎,她們還有機會。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