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黃怡璇:踐行正義不言苦

作者:閩南網

[漳州新聞-閩南網]

閩南網1月7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李昌乾 文/圖/視訊)今天上午,漳州“兩會”如期召開,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www.mnw.cn)推出相關欄目,包括了“漳州檢察迎兩會”,主播專訪“省優秀公訴人”——黃怡璇

她來自漳州市芗城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員額檢察官。2018年12月20日,在全省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上,經過近10個小時的理論筆試,閱讀、分析、解答長達近300頁的卷宗;20分鐘論辯賽,立論、自由辯論、總結,經過現場的激烈角逐,脫穎而出。她完成了一次智力與體力的自我鏖戰,榮獲“2018年度全省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能手”稱号。

專訪黃怡璇:踐行正義不言苦

黃怡璇

迎難而上 主辦刑事案件402件

黃怡璇剛滿30歲,中等身材,黑框眼鏡後面有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眼。從外表上看,她更像一位學者,很難将她與庭審舌戰辯護團的激烈場面聯系在一起,也很難将她與淩晨趕往現場檢視屍體等血腥畫面聯系在一起。

但她的确在公訴崗位上披荊斬棘7年之久。進入芗城區檢察院以來,她共主辦各類刑事案件402件539人,出庭支援公訴1000餘次,多次承辦疑難複雜案件,成為公訴隊伍的有生力量。

其中,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她被抽調至漳州市漳浦縣參與承辦“8.28”反黑專案,參與審查起訴15名被告人組織、上司、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罪,審查曆時10個月,涉及指控罪名12個、犯罪事實34起、被害人228人、證人482人,時間跨度從1994年到2012年,涉及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在當地産生重大影響,期間共調閱審查卷宗99卷,全案一審共計開庭17場,用時26天。

近年來,她屢次獲得省級、市級榮譽。即便如此,她謙虛地稱自己資曆尚淺,還需與前輩學習,多曆練幾年。

踐行正義 奔襲上千公裡不言苦

2011年,黃怡璇大學畢業于集美大學,今年拿到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考入芗城區人民檢察院後,她被配置設定到了最磨練人的公訴部門,從此與公訴結緣。

回想當初,曆曆在目。2011年的冬天,特别冷。淩晨4點,她接到工作電話,需要立即趕往案發現場提前介入偵查。“我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公路上,唯一能聽到的聲音,就是我的腳步聲。”

那一刻,她深刻體會到,公訴工作需要敢于碰硬的大無畏。那一刻,她選擇的不是退縮,而是迎難而上。

遇到疑難案件,黃怡璇勇挑重擔,從不喊苦喊累。有一次,黃怡璇接手一個較大黑社會案件,為了甄别一個證據,她與時間賽跑,當天驅車趕往廣東省惠州監獄提審,一天之内奔襲上千公裡。

在黃怡璇看來,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是面對正義,他們有所作為。“我們時時刻刻在踐行着正義,我們公訴人希望做到問心無愧,我們就很開心。正義真的不是很遙遠,它滲透到工作一點一滴中,你可以感受到擁有正義的力量。”

鑽研探索 撰寫多篇論文獲獎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黃怡璇用實際行動實踐着自己的人生信條。從一名普通公訴一線辦案幹警,到優秀公訴人的蛻變,這其中的努力,回想起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曾有段時間,幾乎每天加班到晚上10點,周末都要來加班。“有好幾次,我下班已是淩晨1、2點,連檢察院的門崗大叔都睡着。”黃怡璇輕描淡寫地說道,“并不是我一個人,而是所有公訴人都一樣,(加班)已是工作常态。”

快節奏的工作,并沒有讓黃怡璇止步。在工作之餘,她能夠不斷鑽研刑事司法理論,結合實踐案例深入探究刑事立法思想,撰寫多篇論文獲獎。2014年8月撰寫《刍議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以目前司法改革為背景》,被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選中并彙編入2014年年會論文集。2017年10月撰寫《試析網絡犯罪中平台責任的法律适用》一文被評為福建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二等獎。

“每次開庭的時候,特别是講到一句話,‘我受芗城區檢察院指派,代表本院以國家公訴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援公訴。’每次講到這句話,我就特别自豪。因為打擊犯罪方面,我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黃怡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