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文/潘彩霞

1896年5月,63歲的德國作曲家約翰内斯•勃拉姆斯收到一封電報,内容是:“我們的媽媽今天安詳入睡了。”

信是鋼琴家克拉拉•舒曼的孩子們寄來的,勃拉姆斯的心頓時轟然倒塌。他急匆匆地從瑞士趕往法蘭克福,一路上絕望而痛苦。恍惚中,竟然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車。

兩天兩夜後,當他終于趕到法蘭克福時,葬禮已經結束了。站在墓前,勃拉姆斯無比悲傷,他緩緩地把小提琴架在肩膀上。口袋裡,有4首剛剛作好的曲子,那是他準備獻給克拉拉77歲的生日禮物。

琴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43年的情愫,在指尖清晰地鋪展開來,這是一場從未有機會被鋪陳在陽光下的告白。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勃拉姆斯與克拉拉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h1>

1853年9月30日,音樂家舒曼家裡迎來一位金發青年,他叫勃拉姆斯,是位年輕的作曲家,一位小提琴家聽過他的演奏後,深深折服,推薦他來拜訪舒曼。

舒曼從書房走出來了,他穿着便服和拖鞋,面色柔和,目光親切,勃拉姆斯頓時從緊張中松弛下來。在舒曼示意下,他坐到鋼琴前,彈奏起自己創作的《C大調奏鳴曲》。

舒曼的眼睛裡閃着亮光,幾個小節之後,他激動地說:“請停一停,我希望克拉拉也能聽到……”

克拉拉,是他的妻子,少年時便表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彼時,已是非常有名的鋼琴家,以演奏格調高雅,聞名歐洲。

裙裾翩翩中,一名少婦款款而至。勃拉姆斯不禁望過去,隻一瞬間,他就被一道無形的光環罩住了。她是那麼美麗、高貴,超凡脫俗,微笑的大眼睛裡透着友善,讓人如沐春風。

一個笑,擊敗了一輩子。那一刻,勃拉姆斯完全遺忘了自己。盡管,克拉拉已經34歲,是幾個孩子的母親;而他,隻有20歲。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舒曼夫婦

聽着勃拉姆斯的演奏,如同聽着“蒙着面紗的交響樂”,舒曼夫婦陶醉了。那晚,克拉拉在日記裡寫道:“今天從漢堡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隻有20歲,是由神直接差遣而來的。”

而舒曼,也在那天的日記裡留下一句話:“勃拉姆斯來看我,他是一個天才。”

橫溢的才華令舒曼非常欣賞,在擱筆十年之後,他以極大的熱情為《新音樂雜志》提筆寫評論,他稱勃拉姆斯是“出類拔萃的人物”,甚至大膽預言,他将是“未來的大師”。

從此,勃拉姆斯拜舒曼為師,住進了舒曼的家。在他們夫婦指導下,他進步神速。

演出時,克拉拉開始彈奏勃拉姆斯的作品,勃拉姆斯由此聲名鵲起,登上了德國的音樂舞台。

共同的創作中,克拉拉的才華和風度越來越令他傾倒。可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師母,他努力把一份感情埋在心裡,就像炙熱的岩漿,隐藏在深深的海洋裡。

對克拉拉的崇拜和熱愛,也讓勃拉姆斯發生了改變,他一改少年時的桀骜不馴,變得儒雅文靜。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勃拉姆斯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h1>

1854年,不幸來臨。受遺傳性精神疾病影響,舒曼失去理智,瘋狂地跳進了萊茵河。神智混亂中,他給克拉拉留下一張字條:“親愛的克拉拉,我将要把我的結婚戒指丢進萊茵河,你也把你的丢進去罷,這樣兩枚戒指就大團圓了。”

所幸,舒曼自殺未遂,他被救起來,送進了精神病院。此時,克拉拉正懷着他們的第七個孩子。

得知消息時,勃拉姆斯正在外演出,他立刻趕到克拉拉身邊,安慰她,照顧她。他放棄寶貴的成名機會,幫助克拉拉照顧孩子們,支援她外出演出。

在瘋人院裡,勃拉姆斯見到了舒曼,他的情況時好時壞。每當舒曼心情激動時,勃拉姆斯就把克拉拉的照片放到他手中。後來,他在信裡向克拉拉彙報:

“他吻着它,然後哆哆嗦嗦地雙手捧着它放下來,這真是最動人的一幕。他說到你時所表現的溫馨,以及他見到你的肖像時的欣悅,我都無法加以描繪,隻能讓你自己用最美的想象去摹拟了,我是快活得幾乎要醉倒了。”

沒有絲毫嫉妒,隻有愛她所愛的真摯與純潔。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克拉拉

勃拉姆斯給了克拉拉莫大的慰藉,而她的寬厚仁慈,對于悲痛的忍耐力和自制力,也令他欽佩不已。朝夕相處中,他對她的感情更加熱烈了。

然而,勃拉姆斯隻能掙紮在感情與道德之間。在給好友的信中,他傾訴了自己的痛苦:“我常常不得不極力控制住自己那雙渴望抱住她的手,這在我是這麼自然,她根本就誤解不得。我想,我不能再愛一個未婚的女孩,至少,我已經完全忘了她們。”

1856年7月,舒曼再次自殺,留下悲痛欲絕的克拉拉和七個年幼的孩子。就在這時,外界傳言,說克拉拉的第七個孩子是勃拉姆斯的。

為了不給克拉拉造成困擾,葬禮第二天,23歲的勃拉姆斯選擇離開。那天晚上,克拉拉心情煩悶,她在日記裡寫道:“這簡直是另外一個葬禮。”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舒曼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h1>

此後,他們靠書信聯系,信裡隻提舒曼和音樂,唯獨沒有感情。

勃拉姆斯寄情于創作,每完成一首曲子,他都會寄給克拉拉。創作《第一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時,他寫信告訴她:“我正為你畫一幅可愛的肖像。”

她是他心中的缪斯女神,熱烈的愛,無盡的思念,都傾注在筆下的五線譜裡。

1859年,克拉拉40歲生日時,收到勃拉姆斯寄來的《小夜曲》。作為傑出的鋼琴家,聽到這首曲子時,她當然更明了他的心。但在回信中,她隻說音樂:“美得就像我正在看着一朵美麗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

她當然也愛他,愛他善良的禀性,高尚的心,可是,舒曼,是她永遠的情感歸屬。

這期間,勃拉姆斯也曾試着接受另一份感情,甚至與一位女歌唱家交換了戒指,但是最終,他還是放棄了。他對女歌唱家說:“我渴望将你擁抱,但結婚是不可能的。”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在沖突和痛苦中,勃拉姆斯用20年的情感創作了《C小調鋼琴四重奏》,作品涵蓋了對舒曼的悲劇印象,和對克拉拉的思慕,以及對無望的愛的消沉。

克拉拉了解勃拉姆斯的感情,但她更愛惜他的才華,她與他互相守望,在愛情的根基上,成長出友誼的綠蔭。

創作《C小調第一交響曲》時,勃拉姆斯經常被“巨人的腳步”(指貝多芬)攪得心煩意亂,克拉拉在信中啟發他:“暴風雨的天空可以孕育一部交響曲。”

後來,她收到勃拉姆斯寄來的樂章,當她看到勃拉姆斯以克制、恬淡、超然平衡了内心深處的悲情時,忍不住淚濕衣襟。

《C小調第一交響曲》一經演出,便轟動整個歐洲,曲中表現的情感,給了世人最大的精神安慰,一度被盛贊為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勃拉姆斯也是以成為與巴赫、貝多芬齊名的古典音樂家。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他的成功,與克拉拉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克拉拉的後半生中,他也是她重要的精神支柱。

克拉拉一度生活艱難,一個人帶着7個孩子,孩子們又接二連三遭遇不幸,是勃拉姆斯用作品撫慰着她。他還悄悄資助她,在全國巡演舒曼的作品,他的生活和創作,無一不圍繞着她。

通信40年,除了把創作的每一首曲子寄給克拉拉,那些落款是“完全屬于你的約翰内斯”的情書,一封也沒有寄出。

在那些情書中,寫着這樣的句子:

“我想欣賞你,在你身邊,但是我卻踟蹰不前,盡量不要去碰你。”

“我希望我可以像戀人一樣柔情蜜意地給你寫信,你對我來說是無以言表的珍貴。如果時間不會流逝,我想把你嵌入玻璃之中,或者把你鑄成金石。”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多年後,對于和勃拉姆斯之間的關系,克拉拉這樣向孩子們解釋:“在那痛苦的數年中,他以一個忠實的朋友的身份來分擔我的不幸。他使我傷痛的心變得堅強,讓我振作精神,而且盡他所能來撫慰我的心靈。事實上,他是位不折不扣的朋友,而且是我唯一的支柱。”

1895年10月,分别41年後,他們在法蘭克福相見。克拉拉76歲了,此時的她,已經被歲月侵蝕了容顔,勃拉姆斯仍然熱情擁抱,他眼裡的神采,一如當初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

創作的激情再次迸發,可就在他為她準備好生日禮物時,卻傳來了她的死訊。

勃拉姆斯終身未婚,克拉拉走後,這個世界已沒有什麼可讓他留戀,他焚燒了那些手稿和信件,僅僅11個月之後,便追随她而去,隻留下那句動人心魄的話語,見證他從未表白過的愛情:“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

20歲愛上師母,勃拉姆斯一生未娶,43年後墳前表白,次年追随而去010203

晚年克拉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