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轟動一時的“蒙娜麗莎”失竊案背後的陰謀

作者:曆史怪味豆

1911年8月21日是周一,按照慣例,盧浮宮閉館,隻有少數從業人員在大廳裡走動。這座著名博物館裡聚集了大量藏品,《蒙娜麗莎》就被放在方形沙龍裡。盧浮宮的維護總監皮奎特在早上巡視時經過,他告訴助手,這是盧浮宮最值錢的畫,市值150萬法郎。離開時,他看了一眼表,指針指向7點20分。

皮奎特離開方形沙龍不久,一扇壁龛的門打開,走出一個人。他前一天便躲在壁龛裡,盧浮宮有很多這樣隐藏的壁龛,通常用來存放畫架和畫布。

此人穿着白色罩衫,盧浮宮維護部門的從業人員總是穿着這樣的罩衫。他直接向《蒙娜麗莎》走去,将它取下來。畫幅本身重18磅,按照文藝複興時期的通常做法,《蒙娜麗莎》被畫在三塊厚木闆上。幾個月前,博物館才通過一些實體方法來保護這幅畫:大塊的木頭支架以及玻璃面闆的盒子,總共有200磅。但是這個沉重的《蒙娜麗莎》隻是用四個挂鈎固定在牆上。博物館的解釋是:發生火災之類的意外時,友善取下。

轟動一時的“蒙娜麗莎”失竊案背後的陰謀

《蒙娜麗莎》被盜後媒體報道

小偷順利取下《蒙娜麗莎》,将畫藏到工作罩衫裡,他在離開時也未露馬腳,唯一的麻煩在底層的樓梯間,小偷用鑰匙開門,但打不開門,他聽到了上面有人下樓,情急中用螺絲刀卸下了門把手。

下樓的是盧浮宮的水管工索維特,他是唯一一個見過小偷真面目的人,後來他回憶道,确實見過一個穿着白色罩衫的人在抱怨怎麼門把手沒有了。索維特用一把鉗子幫他開了門。

小偷從容地從博物館的主出口溜走。當天隻有一個保安被安排在那個出口,那個保安又擅離職守,打掃前廳去了。隻有一個路人看到了一個男人拿着一個白布覆寫的包裹走在人行道上。這個目擊者注意到他将一個金屬物丢到了街邊,走近看是一個門把手。

8點35分,皮奎特再次經過方形大廳時,發現《蒙娜麗莎》不在牆上。他對助手說:“上頭把它挪走了,大概他們覺得我們會偷走它!”直到周二開館時,一個畫家向保安抱怨,怎麼《蒙娜麗莎》沒在它該在的位置,保安也不過是聳聳肩:“大概是給攝影工作室拿走了吧。”畫家追問什麼時候會歸還。保安去找了攝影師,但攝影師說沒拿走,或許是拿去清潔了。最後,保安覺得最好通知一個管事的,于是,瘋狂的尋找工作開始了,最終他們發現:《蒙娜麗莎》丢了!

《蒙娜麗莎》失蹤兩年後,意大利收藏家阿爾弗雷多·格裡在佛羅倫薩收到一封信,發信人自稱雷昂納多,他說《蒙娜麗莎》在他手上。

這位雷昂納多自稱是一個意大利愛國分子,被一種強烈的歸還國寶的熱情驅使,并下定決心至少要“偷回”一幅被拿破侖掠走的國寶——事實是,《蒙娜麗莎》在拿破侖出生前早就被帶到了法國。他另外提到,雖然他不願高價“出賣”《蒙娜麗莎》,但是他作為一個負資産者也不會拒絕國家對于一個愛國者的補償。格裡看了一下寄信人的位址,那是巴黎的一個郵政信箱。

格裡拿着信去找了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美術館總監喬瓦尼·波奇,波奇有一套來自盧浮宮的圖檔,上面詳細地标注了《蒙娜麗莎》原作木闆背後的一些标記。這是赝品制造者不太可能注意到的地方。不久,格裡收到一封署名雷昂納多的電報,他自稱在米蘭,第二天到達佛羅倫薩。

當天,一個衣着整潔的瘦小男人出現在格裡的畫廊。格裡适度表達了對于真僞性的擔憂。“愛國者”雷昂納多重申了他們目前交易的是真品,是他親自從盧浮宮“取出來的”。但偷竊細節,雷昂納多則語焉不詳。

驗貨時,格裡在《蒙娜麗莎》的背面發現了盧浮宮的編号和印戳。他非常激動,但是強迫自己平靜下來,他提出《蒙娜麗莎》需要到烏菲茲美術館進一步檢測。美術館通過對照盧浮宮拍下的《蒙娜麗莎》中的細微裂紋——由于風化和老化在特定位置而造成的小裂紋是很難仿造的——最後得出結論:這就是盧浮宮失竊的《蒙娜麗莎》。

但是對雷昂納多來說,這是災難的開始,就在他回到旅館不久,兩個警察逮捕了他。雷昂納多沒有想到,那兩個正直的名流會在他離開烏菲茲美術館不久便報警。之前,他們還熱情地握着他的手,恭喜這個愛國人士找回了國寶。意大利議會在經過一番激烈讨論之後,将《蒙娜麗莎》歸還給法國,1914年1月4日,《蒙娜麗莎》又回到了它原先在盧浮宮的位置。

轟動一時的“蒙娜麗莎”失竊案背後的陰謀

佩魯賈被捕照

轟動一時的“蒙娜麗莎”失竊案背後的陰謀

《蒙娜麗莎》失而複得

那個叫雷昂納多的賊原名文森佐·佩魯賈,是移民法國的意大利人,1910年至1911年間,他作為粉刷匠曾在盧浮宮工作。最後,他被判一年零十五天的監禁。

佩魯賈出獄後,在意大利軍隊服役,并且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結束後,他又繼續回到法國,做起了老本行——裝裱匠。1925年10月8日,佩魯賈在法國去世,年僅44歲,他的逝世悄無聲息,再沒有任何人記得他。

(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