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筆口袋謙虛"
光明日報記者 尚傑萬馬加 光明日報記者 沈家迪
3388 km,是浙江省舟山市與青海市寶謙市之間的距離。一個在東海岸,一個在西部高原,但由于浙江海洋大學的師生搬遷,兩者是聯系在一起的。
這叫,是現存最古老、最大的爬行動物,因為背甲是紅褐色的,又稱紅龜,現存的數量比較少,這是海關查獲後才專門捐給我們學校。
"它被稱為柳珊瑚,它看起來像一種植物,它實際上是一種動物。
"這是一條Luxe肱二頭肌,它是一條鲨魚,它與每個人認為的不一樣,它是一條幼年鲨魚,它是非法捕獲的。
............
7月22日下午,浙江海洋大學4名大學生志願者在包前縣第二完備國小為學生上海洋科學課。學生們感興趣的是從數千公裡外"包裝"的數百個海洋标本。
志願者謝玉龍介紹,這些标本是浙江海洋大學為寶遷縣中國小生精心準備的,由甲殼類動物、魚類、貝類、針鼹等四大類組成,包括"魯氏雙玉鲨"、"龜鳙"、"虎斑寶貝"等多項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标本。此外,他們還展出了鱿魚、大黃魚、小黃魚等特别展覽,以東海傳統"四海生産"标本組成的魚。
幾乎每一個标本都是浙江海洋大學師生的作品。"就像這次我們帶到這裡的10多種螃蟹标本一樣,孩子們特别喜歡它,這些是我們用來拉出一點鑷子粘在一起的蟹肉,幾乎完好無損,僅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三個多小時才能取出标本。謝玉龍說,每個标本都是由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精心挑選的,學校專門組織了一個團隊去寶前,這些标本設立展覽,在校園内建了一個小型海洋科學博物館。
海洋科學博物館已接待了1,700多名學生。"這裡的大多數孩子從未見過海洋,更不用說接觸過海洋生物了,這些标本可以讓他們對海洋有一種身臨其境的了解,激發他們對探索海洋奧秘的興趣,"寶謙縣第二所全國小校長奧金曲吉說。
浙江海洋大學副校長徐世元赴寶謙指導海洋科學館展覽。他說,寶前海洋科學館的建設是學校"海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由浙江海洋大學紅十字會牽頭,集海洋科學、捐贈、醫療等公益項目為一體,自2016年起已組織實施5年,讓青藏高原兒童看到大海、了解海洋、提高海洋意識是《海山規劃》的主要工作。
這個暑假期間,浙江海洋大學海山計劃10名重點成員赴包前縣第二所國小,除建設海洋科學博物館外,還開展了海洋科學教育、海洋特征剪紙教學、應急救援教育訓練、國際學生英語課堂等相關活動。
光明日報 (八月03,2021 03)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