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作者:海洋與漁業

4月6-7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高青營帶領團隊赴惠州、揭陽等城市開展優質漁業發展研究。

4月6日,科研組乘風浪,來到惠州惠東縣、粵港澳移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産業園,考察了一種縫合在一起的新型環保塑膠,成為休閑養殖平台,體驗了喂魚、海釣等休閑活動,并帶領産業園主要實施了海(廣東)海洋牧場有限公司。 董事長闫光秋深入交流,詳細了解産業園建設進度、水産養殖生産、漁業和旅遊一體化發展規劃。随後,研究團隊來到廣東省鈞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詳細了解我國石頭魚種養護與産業創新平台的建立情況,并召開了座談會,認真聽取了惠州市農業農村局和惠東縣政府在尾礦綜合治理方面的意見, 發展影響深遠的海水養殖、規劃水産養殖等方面的工作,促進漁業轉型更新,惠東如何點水面、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産業園建設為契機,打造石材優先魚類養殖中心,就推進漁港經濟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區。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在休閑養殖平台,了解産業園建設與生産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調查網箱中魚類的生長情況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座談會上的深度交流

粵港澳移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産業園位于惠州市惠東縣港口濱海度假區,是廣東省政府準許建設的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2020年總投資2億元,由一岸海(廣東)海洋牧場有限公司牽頭。 惠州市新津曼華海洋産品開發有限公司、廣東省闵鲸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惠州市海威水産養殖有限公司、惠東縣豐茂花業安德斯烯仁有限公司工業園擁有養殖海域98.64公頃,已建成各類深水網箱167口,水産養殖體總量超過14.3萬立方米, 已累計投入金鲱魚、鲱魚形黃鲱魚、淺色黃姑魚、日本黃姑魚、大黃魚、川印笛、牌匾、金魚等大型魚種30.3萬尾23.6萬公斤,預計到2021年底總産量将達到1500噸。工業園突破傳統深水網箱單一養殖的局限,通過發展水生物種保護、深海網箱養殖、海洋休閑旅遊、海潛捕魚、漁業增值放行、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漁業新六産,建設育種、育苗、冷藏、加工、銷售等一體化三産品深水網箱産業叢集,打造"出行"與 "釣魚"、"釣魚"推廣了新的捕魚形式。

高慶英充分肯定了惠州市在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和漁業高品質發展方面的工作,指出發展影響深遠的海水養殖,促進漁業高品質發展是廣東漁業"十四五"規劃的重點任務之一。惠東要加強漁港經濟區建設,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推動形成以水産品深加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休閑、具有漁業文化特色的創意街區為特征的漁港經濟區;要重視海洋苗種産業的發展,圍繞苗種資源保護和優質海水苗木培育方向開展技術研發和示範推廣,努力建設省級好石頭魚苗種養殖場,推動海水苗種産業創新發展。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養殖網箱

4月7日,調研組來到揭陽市惠來縣,先後考察了神泉漁港、大水産有限公司、潤澤水産養殖有限公司、華申水産養殖有限公司等企業,并在座談會上詳細聽取了揭陽市農鄉局、惠來縣政府等有關官員關于神泉漁港建設情況的介紹, 惠來鮑魚養殖業、深海養殖牧場項目建設規劃等,就惠來鮑魚品種産業發展、深海水産養殖牧場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惠來縣是廣東最大的鮑魚産區,産地全國著名的優質鮑魚産地,惠來鮑魚養殖已有30多年的曆史,尤其在皺盤鮑魚雜交育種和育苗技術方面馳名騁。據統計,目前,全縣擁有鮑魚工廠化養殖企業170多家,養殖面積5000多畝,年産鮑魚2000噸,鮑魚苗40多億粒,年産值15億元以上,帶動當地就業1萬餘人。去年6月,在省農鄉廳的帶領下,惠來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惠來鮑魚國際網絡節暨惠來優秀新品雲展,通過數字化農業實踐向全國展示其優良品質的鮑魚。網絡節推動當地每公斤鮮鮑魚價格增長10元以上,實作銷量和漲價雙倍目标,擴大了"北有大連寶,南有惠來寶"品牌影響力。

高清英高度肯定惠來縣在促進鮑魚産業和深海養殖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指出惠來縣要繼續充分發揮發展鮑魚産業的優勢,加強苗種栽培和良好苗種體系建設,延伸産業鍊,促進加工業發展, 擴大産業規模效應;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在大水産有限公司,調查寶苗的成長情況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座談會、聽深海水産養殖牧場項目等報道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鮑魚養殖場

廣東省農鄉廳副廳長高青英帶領一個團隊到惠州、揭陽進行漁業高品質發展研究

北有大連寶,南有惠來寶

資料來源:海洋和漁業。

記者:高曉霞

評論:黃兆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