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太監李蓮英也有後人,他的重孫女至今健在,目前在做這些事情

清朝大太監李蓮英,是我國近代史中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侍奉慈禧太後多年,是其身邊重要的紅人。可是您也許不知道,作為太監的李蓮英,居然也有自己的後人,甚至他的重孫至今健在,還經常為其掃墓。李蓮英為何會有後人?他的後人又會是誰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大太監李蓮英也有後人,他的重孫女至今健在,目前在做這些事情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李蓮英生于1848年11月12日,卒于1911年3月4日,祖籍河北省。李蓮英原名為李進喜,在清鹹豐五年時,因為家境貧寒無奈淨身為太監,于第二年托人進入宮中。李蓮英在宮中摸爬滾打多年,看慣了宮中的黑暗,繼而總結出一套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世技巧,為其日後發迹奠定了基礎。

大太監李蓮英也有後人,他的重孫女至今健在,目前在做這些事情

至同治六年時,李蓮英如願晉封為宮中太監二總管,并由慈禧太後親自賜名連英,後被人們稱為“蓮英”,目的是諷刺他不男不女的意思。李蓮英機智聰明,善于揣摩慈禧太後的心思,并深得其器重,最後,慈禧太後甚至打破了“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皇家祖制,親封李蓮英為正二品總管太監,統領全宮所有的宦官。李蓮英陪伴慈禧太後近53年,一生謹小慎微,專門按主子的心意辦事,成為當時朝廷内最有權勢的宦官,還被民間稱為“太後老佛爺身邊的紅人”。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後去世,李蓮英也從此失去了靠山,萌生了隐退之心。當時的李蓮英隻有61歲,卻宣布要為慈禧太後守孝百日,之後低調出宮,在民間過起了逍遙快活的日子。至1911年二月初四,時年63歲的李蓮英因病而亡,被葬于阜成門外海澱區八裡莊西二裡的恩濟莊關帝廟北邊李公祠内,從此蓋棺定論,成為了清朝曆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大太監李蓮英也有後人,他的重孫女至今健在,目前在做這些事情

一直以來,關于李蓮英的謎團層出不斷。有人稱李蓮英是壞事做盡的大太監,所做之事也都是誤國誤民之舉。但有些人卻認為,李蓮英一生謹小慎微并低調行事,并非曆史定論中描寫的那般不堪,相反,他在朝廷中的聲譽有口皆碑。在動蕩時期,李蓮英的墓葬曾經被人為破壞,墳墓封土與棺椁也盡數被毀。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李蓮英的棺材之内,居然隻有一顆幹癟的頭顱,卻并沒有身體部分。正是這一奇怪的現象,引起了後世史學家們的争論,并且至今尚未達成學術一緻。

據相關專家稱,李蓮英的墳墓在當地被稱為是“雞蛋墳”,也就是用雞蛋清與糯米漿混合沙土制成的墳墓,目的就是不希望後人對自己的陵寝有所打擾。不過一個問題也接踵而至,是何人會盡心盡力地為一個老太監制作如此堅固的墳墓呢?答案很簡單,正是李蓮英的後人。

大太監李蓮英也有後人,他的重孫女至今健在,目前在做這些事情

李蓮英也有後人?作為一名太監,他又怎麼會有後人呢?事實上,李蓮英的确有四個兒子,但這四個兒子都是他的義子,據史料稱,李蓮英在發迹之後并沒有忘記家人,而是将他們全部接到北京,負責為其進行開銷。由于李蓮英無後,他的四個兒子,而且都是從其兄弟家過繼而來的子嗣。

李蓮英的四個義子,分别為長子李福康、次子李福德、三子李福蔭、四子李福慶,皆是農家子弟,并沒有太多的過人之處。幾個人也算是孝順,在李蓮英去世之時,曾展開過“大破孝”,稱隻要有人前來為李蓮英叩頭,便可以領取三個白面饅頭與一碗豬肉炖粉條,算是為這位幹爹盡了最後一點孝心。

大太監李蓮英也有後人,他的重孫女至今健在,目前在做這些事情

李蓮英的去世,給四個兒子留下了大筆遺産,正是這些遺産,也注定了他們不同的悲劇人生。四子中除李福蔭之外,其餘三人都不思進取,不是狂嫖濫賭便是唱戲念佛,僅幾十年的光陰,便将财産揮霍一空,淪落成街頭的乞丐。李福蔭卻秉性純良,從不喜歡肆意揮霍,反而是簡樸至極,不斷買房置地,将小日子過得非常紅火。

如此情況一直持續到解放,李福蔭的财産才被充公,從此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是李福蔭卻并不埋怨社會,同時也感激義父李蓮英的恩德,基本上每年都要親自前往其墳前進行掃墓拜祭。不過在解放之後,李蓮英的墓地已經被當地相關部門劃歸為北京21世紀實驗學校,施行嚴格的封閉式管理。但是李福蔭上墳心情急切,最後隻能與該校上司商議,每次前來都需要開出一個證明,才能被允許進入學校。時至今日,李蓮英九旬的孫女李正樂與其重孫也時常前來學校進行拜祭。他們說,李蓮英是他們家中的先人,作為後人,為他上墳掃墓,那是理所當然之舉。

大太監李蓮英也有後人,他的重孫女至今健在,目前在做這些事情

談到這裡,我們不禁感歎,在百年之前,李蓮英威風八面,是當時舉足輕重的人物。可是到了解放後,他作為一個負面人物,承受着人們的褒貶,其後代也未能享受到這位大太監的餘蔭,實在令人感到有些悲哀。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