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三姐——壯族的智慧女神

劉三姐——壯族的智慧女神

劉三姐的故事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湧,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州交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現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藍靛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劉二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

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衆人誇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争相與她對歌、學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地财主莫懷仁貪其美貌,欲占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莫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醜态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财去勾結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于死地而後快。

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衆鄉親的幫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順流沿天河直下龍江後入柳江,輾轉來到柳州,在小龍潭村邊的立魚峰東麓小岩洞居住。

據說來到柳州以後,三姐那忠厚老實的哥哥劉二心有餘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設法來阻止。

一天,他終于想出了個辦法,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丢給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鑽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準你出去唱歌!”接着鐵青着臉一字一頓地補充道:“為兄說一不二,絕無戲言。”先還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着哥哥的滿臉愠色,哪裡還敢像往常那樣據理争辯,拾起丢在面前的石頭,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并唱道:哥發癫,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為兄一言既出,絕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心想:這一招夠絕了吧,還難不倒你?誰料三姐凄切婉轉的歌聲直上霄漢,傳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裡。七仙女非常感動,恐三姐從此不斷失傳,于是施展法術,從發上取下一根頭發簪甩袖向凡間劉三姐手中的石塊射去,不偏不歪,把石頭穿了一個圓圓的洞。三姐無意中見手帕穿過石頭,心中暗喜,張開甜潤的嗓子:哎……穿呀穿,柔能克剛好心歡,歌似滔滔柳江水,源遠流長永不斷!

從此,劉三姐的歌聲又萦回魚峰山頂、樹梢,慕名來學歌的對歌的人連續不斷。後來,三姐在柳州的蹤迹被莫懷仁偵知。他又用重金買通官府,派出衆多官兵将立魚峰團團圍住,來勢洶洶,要捉殺三姐。小龍潭村及附近的鄉親聞訊,手執鋤頭棍棒紛紛趕來,為救三姐而與官兵搏鬥。三姐不忍心使鄉親流血和受牽連,毅然從山上跳入小龍潭中……

正當劉三姐縱身一跳的時候,頓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随着一道紅光,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從小龍潭中沖出,把三姐馱住,飛上雲霄。劉三姐就這樣騎着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們仍世代傳唱着。為紀念她在柳州傳唱的功績,人們在立魚峰的三姐岩裡,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曆史考證

據廣西羅城縣志記載:劉三姐原來618年出生在天河縣(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裡的藍靛村(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下裡社群藍靛村),那裡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中還有記載。下裡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縣城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後殿正中供奉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遊人常在那裡對歌,故有東門(羅城縣城駐地)好玩好耍一說,在國内是獨一無二的。

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劇》創作組經過深入民間采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羅城縣有‘三姐望鄉’和‘秀才看榜’兩塊天然的大石,縣城往懷群鎮方向走20多公裡的鄉間公路,就可以看到這兩塊大石頭。

據了解,這兩塊位于懷群鎮劍江村的大石頭自古以來就豎着的,因其形象性,被當地人起名為“三姐望鄉”和“秀才看榜”。兩塊大石所在的兩座山相對而立,大概隻有200米的距離,“三姐”與“秀才”遙遙相望。“三姐望鄉”可以清淅地看出是一個女孩戴着壯族的頭飾,背着一個背蒌,微微擡起頭,透過層層疊疊的青山,遙望着碧綠的稻田、潺潺的小溪、翠綠的修竹……與之相對的一座山上,一座山峰似乎被劈掉形成一塊天然的崖壁,一塊大石立在一旁。從山腳下擡頭望,仿佛一位秀才站在山頭,翹首擡望,似乎在仔細地查閱自己是否“榜上有名”,秀才帽子上絲帶被山風吹得飄然而起,由此可以斷定劉三姐的故鄉就在羅城。

歌仙節-----“三月三”

每年的農曆初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将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

每年的這一天,自治區首府南甯市及其他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歌節期間,除傳統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抛繡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台賽詩、放映電影、表演國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另外,各種商業貿易、投資洽談等活動亦逐漸增加,形成“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新風尚。屆時,嶺南壯鄉四海賓朋雲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于耳的嘹亮歌聲,寄托着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可能有人會問,劉三姐是歌仙,怎麼又變成了智慧女神呢? 請大家來看她的歌詞。

電影《劉三姐》 歌詞全集

劉三姐:山頂有花山腳香,橋底有水橋面涼;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山歌又像泉水流,深山老林處處有;若還有人來阻擋,沖破長堤泡九州;若還有人來阻擋,沖破長堤泡九州;虎死虎骨在深山,龍死龍鱗在深潭;虎死虎骨在深山,龍死龍鱗在深潭;唱歌不怕頭落地,閻王殿上唱三年;如今世界實在難,好比灘頭上水船。唱起山歌膽氣壯,過了一灘又一灘;财主刁,半夜舉起殺人刀,害我不死偏要唱,唱的大河起浪濤。浪滔滔,河裡魚蝦都來朝,急水灘頭唱一句,風平浪靜且逍遙。

初遇李老漢和阿牛

李老漢:腳下葡萄藤,手中青竹杆,請問姑娘是哪一家的神仙?

劉三姐: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隻因生來愛唱歌,四方漂流難安身。

李老漢:砍柴的姑娘為什麼會流落到江上呢?

劉三姐:上山不怕石崖高,手攀青藤好砍樵;财主到來砍藤短,我落石崖順水漂。

李老漢:漁船雖小能安身,老漢不是陌路人;猛虎再起傷人意,老漢敲它牙三根。

劉三姐(心唱):真像笨鳥不開聲,忽然變成分水龍;隔着船艙喊一聲,五尺漢子臉也紅。

阿牛:小小鯉魚不吞鈎,搖頭擺尾江中遊;知道我家客來了,跳出水面碰船頭。 蜜蜂過嶺為花開 蜜蜂過嶺為花開,清潭起浪引魚來,一心來會劉三姐,八方歌手四路來。四路歌手會歌來,哪管船來是路來,船來搖斷幾支橹,路來磨爛幾雙鞋。

三姐與鄉親們對歌

劉三姐:多謝了,多謝四方衆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隻有山歌敬親人。

鄉親:山歌好呢,好似熱茶暖透心。世上千般咱無份,隻有山歌屬窮人。

劉三姐:莫講窮,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趕烏雲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鄉親:好歌聲呢,三姐開口賽洪鐘。歌聲還似鋼刀利,難怪四方都聞名。

劉三姐:取笑多,畫眉取笑小陽雀。我是嫩鳥才學唱,絨毛鴨子初下河。

莫府管家來請李老漢 李老漢:不欠租米不欠債,無親無故無往來。我家不是财神廟,财主哪會進香來。

莫管家威脅李老漢 劉三姐:天下怪事樣樣有,敬酒不吃吃罰酒。山中老虎都見過,難道怕你這條狗。

劉三姐罵莫懷仁 劉三姐:不種芝麻他吃油,不種桑田他穿綢。窮人血汗他喝盡,他是人間強盜頭。

采茶歌 三月鹧鸪滿山遊,四月江水到處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飛向白雲頭。草中野兔竄過坡,樹頭畫眉離了窩。江中鯉魚跳出水,要聽姐妹采茶歌。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層白雲一層天;滿山茶樹親手種,辛苦換得茶滿園喲依喲。春天采茶茶抽芽,快趁時光掐細茶,風吹茶樹香千裡,賽過園中茉莉花喲依喲。采茶姑娘時時忙,早起采茶晚插秧。早起采茶頂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喲依喲。

這些歌詞都是即興創作, 有禮有節, 不卑不亢, 層出不窮, 不正展現來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