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群衆生活和工作更快樂

作者:中國綿陽新聞網
讓群衆生活和工作更快樂

雲溪鎮鲶魚村新面貌

讓群衆生活和工作更快樂

七英裡的花朵正在綻放

讓群衆生活和工作更快樂

西部水産基地

讓群衆生活和工作更快樂

蓮花場

讓群衆生活和工作更快樂

水果和水果是用桃子收獲的

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實施了三年,鹽亭廣闊的鄉村帶來了哪些變化?即生态宜居的農村環境,發展現代農業産業,簡單文明的民俗風情,高效親民的基層治理。延庭縣黃店鎮村黨總書記王毅說:"通過不斷實施鄉村振興,讓我們的生産條件越來越好,生活環境和品質越來越高,帶來更多的擷取感、幸福感!""

在堅持不懈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延庭縣按照省級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做好全面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果的有效銜接工作;加快全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生态經濟強縣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全面推進農村振興,促進優質高效農業,農村宜居,農民富裕富足,努力開啟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

陳元松,《綿陽日報》媒體記者,□/Instagram

呵護綠色的山水,打造宜居宜居的生态家園

"七裡花鄉"現代農業産業園位于九龍鎮雁亭縣青松村,核心區面積2000餘畝。工業園以蠶文化為主題,以果桑、觀賞花卉和食用百合種植為主要打擊,以鄉村旅遊為載體,已形成三品融合、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去年,實作産值2200多萬元,青松村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示範村。今年3月,"七裡花鄉"作為第五屆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分會,成功舉辦了首屆大型球根花展,讓參觀者羨慕不已!"我之是以回到家鄉種植可食用百合花,主要是為了看到家鄉獨特的生态環境!"談起他回鄉創業開發"七裡花村"現代農業産業園,總經理董勤金對鹽亭宜居生态環境贊不絕口!

雁亭山四水環繞,山體清澈見底,其優美的生态環境在曆史上早已為人所知,詩《聖杜甫》曾唱道:"馬先見鹽亭,山撐縣綠,雲溪花光,春果水。"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延庭縣善于抓住機遇,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加強環境保護,完善水利設施,進一步提升城鄉環境綠化、美化、亮化淨化水準,促進生态經濟強縣的發展。

近年來,延庭縣高度重視生态建設和林業産業發展,牢固樹立了"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資源保護和管理為核心,着力發展林業",實作核桃、藤椒、林下中藥的持續健康發展, 先後榮獲"全國綠化先進機關"、"全國綠化百佳縣"、"全國生态建設先進縣"、"全國綠色示範縣"等先進榮譽稱号。

同時,延庭縣在打環保仗上也取得了看得見的"戰果"。去年全年,延庭縣空氣品質指數達到353天,達标率為96.4%,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到100%,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率達到88.9%,鄉鎮污水處理率達到54%,土壤環境風險安全可控。完成11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28個行政村農村污水處理任務,24個鄉鎮集中飲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千噸級"環境管理項目建設和七博鎮"袁盤橋水庫"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任務......耀眼的數字背後,是延庭縣繼續抗争環保、推動生态鹽館穩步發展的決心。

綠、天藍、水清澈,作為美麗的鹽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延庭縣在"水清"又是怎樣的努力?據延庭縣水務局局長介紹,為了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設,延庭從加強水利建設、中小河流管理、高效節水工程建設、加強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完善"長江長系統",堅持對大小河流鄉鎮地區實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理堵漏作業, 在保證洪水安全流動的同時,建設"河水暢通、水清、岸綠、美觀"的水系。

推動現代農業産業振興 帶動群衆增收

現在是盛夏,也是鹽亭西水産工業園最繁忙的生産時間。噴泉充氧、喂料進料、規格苗圃分離...向外望去,水交彙處的公園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迄今為止,西部水産現代農業園區是西部最大的淡水魚集中水産養殖水生基地。園區以省級文明村、省首批省級村鎮振興示範村延庭縣龍鎮勝利村為核心,輻射水村、中溝村,養殖标志性産品有濰江鲭魚、鲭魚、黃熱丁魚和四人魚。燕江鲭魚又稱"母殼",其肉質細膩、美味,2019年榮獲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稱号。

園區現已建成以西部水産科技園為中心的中心區标準化魚塘3055畝;并帶動阜府鎮、高島鎮、雲溪等村區建立成1120畝集約化魚塘,示範成效十分顯著。

西部水公園逐漸形成了現代漁業、生态旅遊農業和休閑旅遊的融合,帶動當地村民收入增加1500多元。同時,在園區的帶動下,在金昌村、青峰村開發稻田800多畝,在東勢村、青峰村開發藥材1800多畝,藤椒500多畝,在中溝村開發柑橘700畝。據了解,園區總價值達到2.3億元,并帶動龍鎮産業一體化發展不低于1.8億元。

龍鎮現代農業産業的另一個亮點是位于該鎮天水村的華國祥項目。該項目于2012年啟動,由天水村通過投資,吸引了幾位在家鄉開發的成功人士創業。"我們的家在這裡,紮根在這裡,回家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在外面的赤子而戰!"華國祥項目負責人陳鳳鳴表示,在投資夥伴的共同努力和全村幹部的支援下,他們有信心将園區改造成一個以農業産業為主的綜合性項目,促進鄉村旅遊、文化産業和農産品的發展。項目規劃面積10000畝,總投資6.2億元。先後投資1.4億元,土地5000餘畝,種植果樹4000餘畝,其中柑橘類水果2400餘畝,桃子800餘畝,以及櫻桃、石榴、李子、杏子、柚子、椰棗等60餘畝,2019年工業總産值約1.3億元, 基本實作了每月鮮果、時令花卉、春秋節舉辦的桃花節、水果品嘗節,吸引了遠近遊客蜂擁而至,帶動了龍鎮産業的融合發展。

西部水産和水果村,可謂"水地合在一起",成就了龍鎮的産業振興。2020年,該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今年,該鎮拟推薦建立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省級先進鄉鎮。

鄉鎮文化與"總網"推動農村治理現代化

在延庭縣西陵鎮工會和村養老會多功能廳,84歲的退休教師楊顯偉正帶領村裡一群老年姐妹唱着《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一首歌唱着,楊顯偉打開講義,開始了黨的課的主題:"我今天想告訴大家的話題是'中國共産黨為什麼偉大'......"

楊顯偉退休後,回到村裡成立老人協會,為村裡的老人朋友提供了一個"老與樂、老與學"的平台。這隻是西陵鎮弘揚新鄉文化、推進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陵鎮充分發揮新鄉縣在資源、觀念、民産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打家庭牌、農村牌、産業牌、文化牌、生态牌,鼓勵新鄉縣為促進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貢獻力量。積極引進新鄉縣參與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充當基層沖突義務的"調解人",促進社會和諧,培育産業經濟"有能力人",促進地方産業發展,充分發揮"文化人民"專項話語和教誨,推進文化建設,創造農村文明,努力成為"黨委政府政策政策、政策的代言人", 不遺餘力地傳播社會的正能量。

據了解,西陵鎮已成立鄉鎮賢人工作上司小組和鄉鎮聖人理事會,明确鄉鎮聖人标準,建立鄉鎮賢才庫,開展"新鄉鎮賢者"和"五星級文明家庭"選拔活動。王斌、趙曉明等5人入選"新鄉賢",楊顯偉等10戶為"五星級文明家庭",而該鎮9000多名農民工和300多名離退休幹部進入鄉鎮賢者人才庫,實作農村賢者人才的全覆寫。

在推進基層治理工作中,延庭縣黃店鎮發揚"楓橋經驗"新時代,進一步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優化各類電網一體化,建立"一加一一"網格體系,建設"同一組網格、同組、 管理各種事物"一般網格"的管理服務模式,基層治理效果顯著提高。結合"後半條"兩項改革,整合政法、環保、安防、社會救助等工作網格,打造集社會情緒和輿論收集、安定、糾紛調解、民政代理等綜合性綜合網格化、一套網格化運作、一個團隊處理。該鎮已認證一套網格處理事件217次,政策宣傳,民政代理1000多次。

2021年不僅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年。延庭縣将繼續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掀起農村建設熱潮,力争實作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率4.0%以上,成為全市首創。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第一産業固定資産投資達到20億元,新增省、市、縣級現代化農業園區,打造全國農産品質保縣,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省市先進鄉鎮示範村。

近來,為了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果的有效銜接,延庭縣各部門按照統一安排上級部署,進一步鞏固、完善幫扶機制,組織黨員幹部深入村内扶村,繼續落實脫貧群衆的主要扶持政策。為不斷提高扶貧效果,繼續推進"4加2"扶貧産業基地建設,不斷完善産業發展與農民增收機制的聯系,通過發展育種等創業收入,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貧困家庭,努力培育一批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編輯:李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