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葛峰,《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評論員
(本文發表于《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13期)
經過17年的精心準備,"中國版"原油期貨近日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上市交易。
原油期貨上市交易,是我國衍生品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一個裡程碑事件。預計這一金融創新将一舉帶來多種有希望的好處,包括:
首先,原油期貨上市可以為實物企業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這種金融發展對實體經濟的實實在在的服務和支撐,不僅展現在原油的單一交易品種上,而且可以大大延伸到以原油為核心的全套産業鍊和消費體系,如下遊塑膠、甲醇、PVC等化工行業, 是以可以獲得一個相對穩定合理的定價基準,進而更好地發揮價格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其次,原油期貨上市可以進一步促進人民币水準的國際化。因為作為中國第一個開放期貨品種,原油期貨最終選擇以人民币計價,而這一符号對于全球交易者和經紀機構來說,未來有望在基準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和倫敦洲際交易所布倫特原油期貨等全球基準原油合約中發揮作用。是以,其可預見的大規模交易和結算将大大擴大人民币在全球市場的使用和影響力,并加速國際化程序。
第三,原油期貨上市可以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因為原油期貨是一種具有相當範圍因素的金融産品,除了其直接相關的結算、融資、彙兌等配套服務需求外,還包括會計審計、法律服務、資産評估、信用評級、投資咨詢、金融資訊、服務外包等一攬子專業服務體系,以及本市場體系, 營商環境整體上,逆向效應,無疑是符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最本質的内部要求。
第四,原油期貨上市是對動蕩氣候的保護主義雜音的回應,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對其持續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原油期貨上市,其實是中國不斷克服不利因素、學習适應國際規則、有序推進、着力營造雙赢開放過程的一個縮影。
原油期貨來之不易。為了完成這一步,中國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兩次修訂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近年來,财稅部、海關總署、外彙管理局等各部委對相關規則進行了修訂,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制度。 從允許外資參與國内期貨市場,到解決交割過程中的稅收問題,再到如何與外資交易者開立賬戶,如何獲得資金進出,如何兌換外彙。這一艱巨過程的成果,不僅有助于全球原油價格體系更準确、更合理地反映市場基本面,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參與中國市場的機會和豐富的投資選擇。是以這是一個明确的信号,表明中國的開放不會放緩,中國的開放将通過真正的措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