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化石"桃水母首次出現在南通,有記錄在長江近海地區

作者:中國江蘇網
"活化石"桃水母首次出現在南通,有記錄在長江近海地區

16日,根據群衆的線索,經專家鑒定,江蘇省南通市環境監測中心從業人員在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現了一種稀有生物——桃水母。這是太湖盆地發現水母後,長江近海海域的首次記錄,南通此前沒有報道過。

6月13日,該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萬科翡翠心湖的一些業主發現,該地區人工湖中出現了一種稀有生物,形狀像桃花,像一個小降落傘。在接到公衆的響應後,江蘇省南通市環境監測中心從業人員立即前往開展專項監測。現場觀察到水母栖息地為封閉的人工湖,水體清澈見底,透明度約50厘米,水生植物較多,現場肉眼可見大量水母群在水面遊泳。現場取樣後,将監測儀帶回實驗室進行顯微鏡觀察和攝影,并對水體的理化名額進行了分析。通過現場觀察和顯微鏡觀察,經相關專家核實,确認為桃子水母,非常罕見。

"桃子水母具有生物挑食性,隻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出現,是環境名額極佳的生物,非常罕見。在優質清澈水體、弱酸、适食、水溫25-30攝氏度等條件下,生存時間僅為1-2個月。"監測員告訴記者,水母是水獺屬淡水水母,是淡水中唯一一種活水母的小水母,以小型動物園為食,一些水母物種被列入中國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臨界等級。在中國長江流域基本上出現在初夏的節日。

桃子水母怎麼會出現在小區的人工湖裡?它們來自哪裡?水母通過水獺和水母的兩個階段,必須附着在一定的基質上,當條件合适時,水獺末端膨化"生長"成水母。

南通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海洋學院)副教授龔傑解釋說,社群可能在人工湖建設過程中引進了水獺來取水,另一種可能性是它們被發現離長江比較近,有很多水鳥,以水獺和休眠卵的形式出現,沉積在人工湖的底部。水母的出現,在南通,給南通生态環境品質提供了很好的證明。

桃子水母:又稱"桃魚、降落傘魚、水母"。我國水母的記錄是世界上最早的,1609年(明萬曆37年)《回歸國》有"桃花魚"的記錄,這是世界上最早記錄的桃花水母。桃水母比恐龍更早出現,可以追溯到5.41億年前的寒武紀,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