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糖醇食品或緻腹瀉 胃腸道疾病患者盡量少吃

中秋将至,正是月餅大賣的時節。近年來,随着大衆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健康,各類低糖、代糖食品受到市場歡迎,代糖月餅也是其中一種。

近日,一則關于某網際網路平台向使用者贈送月餅,卻導緻多人腹瀉的新聞引起了網絡熱議。原來,在該月餅配方當中,糖醇完全取代了蔗糖,而過高的糖醇含量極有可能引發腹瀉。

北京協和醫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博士生馮凱莉是此次事件的親曆者。9月11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馮凱莉說:“這樣的食品雖無衛生問題,但也會導緻食用者出現不良反應。”

糖醇是最常見的營養型代糖,但過量食用可能引發腹瀉。以此次事件為例,供應商将原本占月餅總重量約20%的糖分全部換為糖醇,是導緻食用者出現腹瀉的原因。

馮凱莉解釋說,糖醇進入大腸後,因為吸收差,會留在腸腔内,然後一方面發酵産生氣體,另一方面它們也會升高腸道内的滲透壓,使腸道細胞内的水分被外部的滲透壓形成的濃度梯度“吸”出。這些多餘的水分就會導緻大便變稀,形成腹瀉。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細菌、病毒等感染導緻的分泌性腹瀉,和食用過量糖醇引發的滲透性腹瀉并不一樣。分泌性腹瀉“裡急後重”的症狀,在滲透性腹瀉中很少見。應對糖醇引起的滲透性腹瀉,隻要禁食,等待糖醇被完全排出,腹瀉症狀就會完全消失,而感染導緻的腹瀉,禁食是沒用的。除了腹瀉,糖醇導緻的常見的不耐受症狀還有排氣增加、腹脹等。

馮凱莉提醒,消化功能弱或患有腸道功能疾病的人,如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需要盡量少吃糖醇。

由于并非必需營養素,糖醇并不存在“建議攝入量”。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糖醇耐受能力存在很大差異,我國食品添加劑國家标準GB 2760-2014也尚未規定糖醇的相關限量。從最新研究結果來看,山梨糖醇、木糖醇、麥芽糖醇,成年人一次性攝入十幾克就可能導緻腹瀉,而很多飲料都在用的赤藓糖醇,一般攝入五六十克才會導緻腹瀉。

如何減低糖醇帶來的腹瀉風險?馮凱莉建議,把糖醇加入完整餐食當中,不吃隻含有糖醇的食物,就能改善吸收。而富含FODMAPs物質的食物(如富含乳糖的牛奶、富含山梨糖醇的西梅),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的一些食物(如燕麥、全麥粉含量很高的全麥面包等),由于本身就難以消化,就更不适合與糖醇一同食用。(孫明源)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