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裡,人盡可夫是一句罵人的話,是罵女人的話,而且是罵女人最狠的一句話。
中國女性最注重名節,是以在舊中國,如果跟一個女人吵架,最解氣的莫過于罵她不守婦道。

文人罵人跟俗人罵人有所不同, 比較文雅。
“破鞋”這種話是俗人罵人的話,人盡可夫則是文人罵人的話。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人盡可夫是一句成語,意思就是一個女人作風輕佻,跟很多人保持不正當關系,所有男的都可以成為她的丈夫。</h1>
但是這句成語的本意卻并非這個意思,不過是後人的引申,讓其變味了。
人盡可夫原文見《左傳》:
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厲公無奈祭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
<h1 class="pgc-h-arrow-right">這是“人盡可夫”的出處。閱讀之後就會明白,原文跟女人作風沒有關系。</h1>
那段文言文翻譯出來是這樣的:
鄭國有個美女叫雍姬,她的父親祭仲是朝中大臣。
因為出身高貴,雍姬的身價非常高。
盡管提親的人絡繹不絕,父親祭仲還是東挑西撿,決心要女兒選個門當戶對的男人為夫。
挑來挑去,祭仲将女兒雍姬嫁給了國君鄭厲公的表弟雍糾。
一來此人是皇親國戚,女兒嫁給他一輩子衣食無憂,穿金戴銀、榮華富貴。
二來女婿是國君的表弟,可以讓自己跟國君的關系更加牢靠,也等于是一筆政治聯姻。
再說雍糾這個小夥子人品不錯,不僅眉清目秀,而且人也很厚道,人品不錯,跟雍姬非常般配,也算是金玉良緣,雍姬本人也非常滿意。
兩人結婚後感情也不錯,如膠似漆,相敬如賓、夫唱婦随,叫人羨慕不已。
可是這段被人看好的婚姻,沒有維持多久就解體了。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鄭國國君厲公要讓自己表弟雍糾除掉祭仲,也就是雍糾的嶽父、雍姬的親爹。
按說祭仲對鄭厲公是有恩的,當年鄭莊公去世後,太子忽是合法繼承人,當了鄭國國君,是為鄭昭公。
後來公子突在大臣祭仲的支援下發動政變,将鄭昭公趕到了衛國,自己當了國君,成為鄭厲公。
鄭厲公在祭仲支援下當了國君,自然對他感恩戴德,委以重任。
祭仲也因為自己擁立有功,非常飛揚跋扈,不把鄭厲公這個國君當幹部。
鄭厲公身為國君哪能受這樣的委屈,就想除掉祭仲。
祭仲是黨羽衆多,根基深厚,明着除掉不好辦,隻能背地行事。
可是祭仲大權在握,戒備森嚴,刺客必須能接近他,不會引起懷疑。
想來想去,鄭厲公就想到了自己的表弟雍糾來完成這個任務。
<h1 class="pgc-h-arrow-right">雍糾一聽表哥鄭厲公要自己去殺嶽父,也不肯從命,怎奈君命難違,胳膊擰不過大腿隻好答應了。</h1>
雍糾雖然接受了任務,但是心裡很糾結:
嶽父對自己不錯,自己跟妻子也非常恩愛,下不去手啊。
如此一來,雍糾這小夥子就每天愁眉苦臉、長籲短歎,晚上也輾轉反側。
妻子雍姬,發覺了丈夫的異樣,覺得他有心事。
于是,妻子就刨根問底,再三追問。
雍糾非常老實,不會撒謊,就将周厲王委托自己殺嶽父的事和盤托出虎,告訴了妻子雍姬。
雍姬得知實情後,心情非常沖突,陷入了兩難境地。
一邊是自己相濡以沫的丈夫,一邊是将自己撫養大,恩重如山的父親。
如果将鄭厲王的陰謀告訴父親,雍糾肯定難逃一死。
假如不向父親通風報信,父親又會有生命危險。
怎麼辦?雍姬拿不定主意。
想來想去,難以定奪,于是她将實情告訴了自己的母親,讓母親給自己拿主意。
誰知道當母親得知女兒的“難題”時,不以為然:
“父親隻有一個,是無法替代的,失去就再也沒有了;丈夫還能再找。”“理論上說,隻要是男的都可以做你的丈夫,丈夫還是父親重要,答案明擺着;這有什麼好為難的?”
雍姬聽了母親的話,茅塞頓開,立即把鄭厲王的罪惡計劃告訴了父親。
祭仲得知後果斷采取行動,殺死了雍糾。
鄭厲公見陰謀敗露,倉皇出逃。
祭仲迎回了逃亡在外的鄭昭公,擁立他重新即位。
由此可見,“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的本意隻是說,雍姬在關鍵時刻站在父親這邊,犧牲了自己的丈夫,做的非常對。
是後人發揮想象力,将其引申為女子不尊重,亂搞男女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