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為何深受子民的愛戴,朱佑樘:受之有愧理性治國内心仁厚撥亂反正拒絕納妃親情為重結語

作者:十月談曆史

公元1498年,李東陽等文臣以皇族血脈過少為由向朱佑樘進行勸誡:“皇族血脈亦多不亦少,還請皇上下旨挑選秀女入宮!”朱佑樘卻叉開話題道:“如今太子雖然尚且年幼,但是最近對學業過于荒廢,還請各位愛卿要多多用心教導!”

李東陽等文臣見皇帝朱佑樘對這方面沒有過多關注,于是隻能紛紛應允:“定然用心教導太子殿下!”

其實不止他們這些文臣武将向朱佑樘進行勸解,飽受皇帝疼愛的張皇後也因子嗣方面的問題,屢次私下勸誡朱佑樘。

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為何深受子民的愛戴,朱佑樘:受之有愧理性治國内心仁厚撥亂反正拒絕納妃親情為重結語

然而朱佑樘卻是屢次拒絕,一方面是自己兒時的遭遇讓他感到心悸、另一方面就是出自對皇後跟太子的保護心理!

朱佑樘年幼之時,由于母親紀氏得不到父皇朱見深的寵愛,再加上萬貴妃擔優自己失寵而做出的那些事,是以剛出生的他便在後宮衆人的庇護下默默成長,最終被朱見深得知封為太子。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理性治國</h1>

朱佑樘在位長達18年的時間裡,為大明王朝的後世帝王們立下了堅實的基礎,不僅限制錦衣衛、東廠這些人的行為,更是提倡文武百官直言進谏。

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為何深受子民的愛戴,朱佑樘:受之有愧理性治國内心仁厚撥亂反正拒絕納妃親情為重結語

面對父皇朱見深遺留下來那些不合時宜的政策,朱佑樘在李東陽等人的支援下,大膽嘗試去撥亂反正,除了之前規定的早晚朝之外,還經常帶領群臣商議要事。

相對于其他明朝的帝王熱衷于重用宦官集團來輔助自己,朱佑樘選擇自己親自代批奏章,是以年幼時期身體基礎沒有養好的他,經過長時間的熬夜導緻身體逐漸每況愈下。

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為何深受子民的愛戴,朱佑樘:受之有愧理性治國内心仁厚撥亂反正拒絕納妃親情為重結語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内心仁厚</h1>

朱佑樘登基稱帝後,萬貴妃娘家之前那些耀武揚威的人驚慌不已,有人提議嚴懲這些奸佞小人,朱佑樘對此屢次拒絕,之後更是嚴令此事無需再談。

朱佑樘察覺到之前《大明律》裡面的法令過于嚴苛,于是在公元1500年制定了《問刑調律》,最終在公元1502年最終成功編制成了新版《大明會典》,嚴厲執法部門一定要賢明公正。

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為何深受子民的愛戴,朱佑樘:受之有愧理性治國内心仁厚撥亂反正拒絕納妃親情為重結語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撥亂反正</h1>

由于朱佑樘年幼時四處躲避,是以未能得到充足的營養,再加上這段時間兢兢業業地處理國家大事,是以希望通過使用佛道方面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況。

事後經過宦官李廣等人A錢受賄、禍亂朝政的事件得知,想要依靠信奉佛道長命百歲簡直就是癡心妄想,于是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再次那些阿谀奉承之徒。

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為何深受子民的愛戴,朱佑樘:受之有愧理性治國内心仁厚撥亂反正拒絕納妃親情為重結語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拒絕納妃</h1>

朱佑樘之是以拒絕擴充後宮,除了是為了避免将自己之前的遭遇重新轉在自己孩子身上,另外就是與張皇後攜手相伴的這些年,如同朱見深面對萬貴妃那般,不願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傷心。

除了李東陽等文臣武将屢次提起之外,也有皇族後裔對他進行勸誡:“還請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廣招秀女擴充後宮為大明王朝開枝散葉!”

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為何深受子民的愛戴,朱佑樘:受之有愧理性治國内心仁厚撥亂反正拒絕納妃親情為重結語

朱佑樘再次拒絕:“朕意已定,無需再提。”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5">親情為重

</h1>

從小孤單寂寞的朱佑樘,與張皇後攜手共進的那些年,除了将自己的心中的愛意毫無保留的放在張皇後跟兒子朱厚照的身上。

對于張鶴齡、張延齡這兩個經常惹是生非的舅子,朱佑樘在他們的身上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

于是對他們所犯下的的那些事,屢次都是高高擡起,輕輕放下,哪怕面對群情激憤的滿潮文武要求嚴懲張氏兄弟的時候,朱佑樘還屢次充當和事佬,甚至批複:“朕隻有這一門親,再不必來說。”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6">結語</h1>

朱佑樘用自己18年來的努力,給太子朱厚照打造了堅實的班底,可惜的卻是由于獨子朱厚照英年早逝,最終隻能将皇位拱手讓人。

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為何深受子民的愛戴,朱佑樘:受之有愧理性治國内心仁厚撥亂反正拒絕納妃親情為重結語

而失去朱佑樘、朱厚照庇護的張皇後,最終隻能被迫接受現實,獨自一人在後宮孤苦伶仃的生活。

朱佑樘如果得知會迎來這般結局,不知他是否會後悔沒有擴充後宮,進而讓他人趁機撿了便宜,但是其此生的所作所為讓大明文武百官都極為敬佩。

明朝萬曆年間的朱國桢評價朱佑樘:“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參考資料:《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