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作者:記者李滿

“我爸爸看了戲, 對我說了, 不做包辦婚姻的劉彥貴。明天我們就找媒婆, 退掉财主送來的彩禮。”

這段話,是1956年,民國題材評劇《劉巧兒》女主角新鳳霞下戲時在背景聽到的,含淚對她說出這話的,正是她當時演出地順義當地的姑娘。

還沒等新鳳霞回過神,姑娘就哭着一把抱住了她。姑娘的激動感染了新鳳霞,她緊緊抱着姑娘,她從姑娘的幸福裡感受到了幸福。

這樣的故事,《劉巧兒》電影被播出、《劉巧兒》評劇在各地演出後,新鳳霞看到了太多太多。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新鳳霞扮演的劉巧兒

根據新鳳霞次子吳歡的回憶,《劉巧兒》火了後,母親收到的全國各地寄來的信件多到用麻袋裝。

吳歡說,母親後來告訴他:“那些信啊,多半都是講一個事,就是年輕人受《劉巧兒》影響争取婚姻、戀愛自由,然後過上幸福生活的事兒。”

新鳳霞并不知道,《劉巧兒》這部講述“女子自己找婆家”的戲火爆後,竟在改變無數人生活、促進婦女真正解放的同時,還促進了中國第一部《婚姻法》的普及。

在這之前,婚姻法雖然已經出台幾年,可因為封建思想殘留、婦女普遍教育程度不高,是以各地經常會出現“包辦”“買賣”婚姻,女性很少能在婚姻上取得真正自主權。

《婚姻法》首推遇阻的另一個原因是,各地的基層從業人員在落實時也有諸多不到位。《婚姻法》出台後,大連一個鍋爐廠,一個叫鄧雲香的女子竟因請求離婚被當地政府拒絕,最終走投無路的她隻得選擇自殺。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中國最早的《婚姻法》

而山西盂縣更是曾經出現過更極端的例子,一位農村婦女提出離婚後,當地村支書竟以她提不合理要求為由,将她痛打了四十大闆。

這些在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案例,卻是當時中國的常态。

與此同時,各地為保護婦女權益成立的婦聯組織也都沒建立起來,即便這樣的組織有幸被建立,因為沒有權力,是以這些組織并不能給予婦女有效的支援。如此一來,中國雖已經進入新時代,可婦女解放、婚姻自主依舊難上加難。

誰也沒想到,一直“老大難”的問題,竟被一部評劇電影《劉巧兒》解決了。這是偶然嗎?如果是偶然,今天如此盛産影視劇的年代,為何沒有再出現如此轟動且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了?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新鳳霞與趙麗蓉(《劉巧兒》劇照)

吳歡認為:“《劉巧兒》的巨大影響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我母親的努力是很大的一方面。為了推廣《劉巧兒》,她願意在任何地方唱戲,連着幾天在農村給農民唱,那是常有的事,她甚至在八仙桌上給勞工唱過。”

吳歡口中的“八仙桌一唱”,說的是1950年,新鳳霞在石景山演出時,為讓勞工們聽得清楚、明白,站八仙桌上唱的事情。

那天的新鳳霞唱得非常投入,當唱到“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時,下面有人大喊:“向巧兒學習, 反對包辦婚姻!”

新鳳霞晚年時曾無數次和吳歡說起過這段往事,每次談及時,她的眼裡總閃着淚花。

長大後的吳歡明白了:母親如此熱愛這部戲,并願意為這部戲“上任何樣子的戲台”,全因為:她覺得這件事情的現實意義很大。

“也因為覺得它的意義很大,是以,我母親自己編唱詞、唱段。”吳歡很感慨道地。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吳歡

實際上,“自己編唱詞”是當時評劇的常态。因為當時并沒有作家寫劇本,也沒有導演排戲,是以,《劉巧兒》這部戲最初隻有一個大緻的提綱(俗稱‘提綱戲’),具體排戲,全靠劇團裡的“說戲人”。

新鳳霞飾演的劉巧兒的唱詞和唱段曆來被認為是經典之一,它成為經典背後,自然離不開新鳳霞的努力。

說完了母親的努力的部分後,吳歡接着說:

“我母親的努力是這部劇能影響大的原因,但隻是之一,另一方面它能有如此大影響力,和我母親的經曆也有關系,她在這部劇裡實際是演自己,演自己,能演不活嗎?”

吳歡口中的“母親的經曆”,正是指她母親自己為自己找婆家的故事。

原來,姿容出衆且唱功了得的新鳳霞雖然追求者衆多,卻隻喜歡劇作家吳祖光。在老舍介紹下認識吳祖光後不久,她竟自己主動對吳祖光說:“我想自己找婆家,我想找你。”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吳祖光與新鳳霞

新鳳霞的行為,在當時無疑是開創性的,也隻有這樣的新鳳霞,才能将陝西的“新式女性”劉巧兒演好。

一部作品真正得到認可,除了需要觀衆、官方認可外,還需要原型的認可。《劉巧兒》正是這樣作品,劉巧兒原型封芝琴不僅公開表示了她對新鳳霞扮演“巧兒”的喜愛,還曾說“自己畢生願望就是能見到新鳳霞本人”。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兩人在《劉巧兒》轟動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見上面。

上世紀七十年代,新鳳霞遭遇不幸,而彼時的封芝琴竟也同樣遭受了坎坷。兩人互相得知對方的消息後,都百感交集。新鳳霞提筆給封芝琴寫信道:

“我們兩個沒見過面,但我們是很親近的了。我從1949年演出《劉巧兒》,就對你是熟悉的。我因受迫害得了病,至今不能上台演戲。聽到你也在受迫害,我深表同情。我身體好些一定去看望你。”

因為牽挂,新鳳霞還特地找了一張封芝琴的照片,拿到照片後,她激動得手有些抖,這是她第一次“看見”封芝琴。

1986年,封芝琴一家的生活條件好了一些,她終于可以去看望新鳳霞了。臨出門時,她帶上了隴東的紅棗、黃花、木耳、瓜子和小米……她想着:這些,可以讓新鳳霞補補身子。

兩位“劉巧兒”見面那天,正是春節過後不久,封芝琴在丈夫張柏的陪伴下前來北京。當時,新鳳霞年已近六十,而封芝琴也已六十二歲。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新鳳霞與封芝琴

見面瞬間,這兩位都已不再年輕的“劉巧兒”淚流滿面。緊緊握着封芝琴的手時,新鳳霞說:“我演巧兒時,總想着巧兒該有多好,今天終于見到了!”封芝琴聽了抹着淚說:“是你演得好,我哪兒有那麼好!”

正是在他們這次見面後,吳歡才終于知道劉巧兒原型封芝琴的故事。他發現:原型的故事,和電影裡的巧兒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

封芝琴出生在甘肅省華池縣的一個小山溝,她從小擅長剪紙、繡花,是以人稱“巧手”。18歲那年,她愛上了同鄉少年張柏,但她的父親卻因貪圖彩禮執意将女兒許配他人。無奈之下,張柏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帶着親友搶親。

事後,張柏被華池縣抗日民主政府判了刑。

張柏被判刑後,封芝琴着急了,她徒步上百裡路,去慶陽城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她婚姻的幹涉和縣抗日民主政府斷案不公,為自己争取婚姻自主的權利。

當時的陝甘甯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的馬錫五,采取調查、調解、審判相結合的方式,最終糾正了華池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錯誤判決: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封芝琴與張柏

也是封芝琴來看望母親後,吳歡才得知:他們婚後的日子非常恩愛甜蜜。他們還生下了幾個孩子,如今孩子們也都已長大成人。

《劉巧兒》火了後,封芝琴還是以成了當地“名人”,她先後當過甘肅省華池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出席過甘肅省勞模大會。當地政府還支援他們蓋了“巧兒新居”……

這些消息個個讓新鳳霞高興不已,哪個藝術家,不希望自己飾演的人物“能因自己的演繹而過得更好呢”!

兩人離别時,新鳳霞特地把天津“泥人張”的後代給她塑的“劉巧兒”泥塑,轉送給了封芝琴,說:

“這是你十七八歲的形象,我一直帶在身邊,現在我把它送給你,留作我倆的永遠紀念吧!”

後來的吳歡還得知,封芝琴的孩子們全部都是自由戀愛結婚的,他們所找的結婚對象,都是你情我願的結果。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封芝琴與兒子一家

而吳歡和哥哥、妹妹,就更是如此了。他曾笑着說:“我和我們同輩能婚姻自由,說起來,都是我媽和巧兒的功勞。”

可以說:多方面作用下取得巨大成功的《劉巧兒》,讓中國婚姻走向了自由。時至今日,“包辦婚姻”、“買賣婚姻”已經逐漸消失。

然而,讓吳歡頗為詫異的是,随着時代的越來越向前發展:當下的年輕人的婚姻卻依舊不自由,而這個不自由背後,與“彩禮”有關。

近年,吳歡頻繁看到年輕愛侶因為“天價彩禮”而“鬧分手”的事件。這一切的背後,與很多地方的“天價彩禮”有關。

吳歡坦言,他曾看過一份2021年的最新彩禮統計報告,報告上顯示:除了重慶等極個别地區不看重彩禮,甚至出現零彩禮現象外,很多省份和地區都是重彩禮。

吳歡所說的彩禮報告,是前段時間火熱的名為《2021年中國結婚彩禮排名》的文章,根據這篇文章提供的資料:彩禮最貴的江浙滬等地,結婚時男方需提供的彩禮是一套房加上十萬以上現金,也就是說,結婚的彩禮多達幾百萬。

而在湖南、東三省、青海等地很多地區,結婚的彩禮清單裡,甚至會明确标注“房子+車子+具體金額”。

吳歡在看了報告後連連搖頭,他說:“我媽和巧兒是努力開創了一個結婚自由時代,如今,很多地方又回去了,被‘彩禮’綁架了,回老路上去了,這就不是好兆頭。”

說完這些後,吳歡很感慨地說:

“我媽那時候跟我爸結婚,我們結婚,都不講這些,就是你情我願,這樣的婚姻往往很幸福。

你看我母親和父親,我母親後來癱瘓了,我父親一直照顧着,無微不至。

可你看現在的婚姻,尤其那些婚前顧及這個顧及那個的,‘怎麼擠牙膏的問題’都能讓他們吵一架甚至離婚,完全經不起任何考驗。”

感歎完後,吳歡有些痛心地說:“我母親要是還活着,知道很多年輕人因為彩禮的問題,被帶偏了,沒法真正享受婚姻自由,她會很痛心,她比誰都看重婚姻自由。”

吳祖光與新鳳霞次子吳歡:劉巧兒引領的婚姻自由,如今被彩禮帶偏

新鳳霞與吳祖光

在談及如何讓婚姻重新自由并且收獲美滿婚姻時,吳歡想都沒想便脫口道:

“很簡單,學學‘劉巧兒’跟我媽,結婚、戀愛都看人,不看其他,因為婚戀說到底最重要是‘人’本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