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2 id="hi-10309">水黾</h2>
拼音Shuǐ Miǎn
别名水馬(《本草拾遺》),水爬蟲(《綱目》),婆子(《東醫寶鑒》),水和尚,水豆油(蔡邦華《昆蟲分類學》)。
出處《本草拾遺》
來源為水黾科昆蟲水黾的全蟲。
原形态體形細長,黑褐色,長約1厘米。頭部為三角形,稍長。複眼1對,位于兩側;單眼退化;口吻稍長,分為3節,第2節最長;觸角絲狀,4節,突出于頭的前方。前胸延長,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質,無膜質部;足3對,前足較短,中、後足很長,跗節2節。腹面灰色,體的下面被有絹樣的細毛。
栖于水上,能跳躍,捕食其他小蟲。卵産于水草上。常以絲狀物包蔽。
性味《本草擡遺》:"有毒。"
功能主治《綱目拾遺》:"治痔。"
複方治一切痔:婆子三十個,用三個紙包,每包十個,于背陰處懸挂陰幹。每包作一服,研爛,空心溫酒調下,良久乃吃飯。三日連三服。久痔膿血者,二、三十服。(《東醫寶鑒》水馬散)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