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作者:安徽海璟

自人類文明誕生之始,因為“吃”而發生的戰争便從未停歇過。

當我們重溫曆史,會發現以食物争奪為緣由的“舌尖上的戰争”,往往充滿了戲劇性的沖突……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公元408年,哥特人向意大利索取胡椒和黃金,但沒有得到,繼而出兵奪取了羅馬城。意大利人被逼走投無路,隻好忍辱在全國收集3千磅上等胡椒贖回了羅馬城。

19世紀初,西班牙國王為了吃到好吃的橘子,派軍攻占了葡萄牙生産蜜桔最好吃的奧利文薩。

1954年,美國就因想長期吃到物美價廉的香蕉,發動了一場乍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戰争——香蕉之戰,将南美小國瓜地馬拉變成了自己的專屬果園。

…………

不得不感歎,口腹之欲似乎也是改變人類社會程序的一種重要方式。

近日,一場由北大西洋的海魚引發的争端再度印證了這個道理,英法兩國在英吉利海峽上演的對手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當地時間5月5日,一支法國漁船隊在澤西島的主要港口聖赫利爾港附近抗議英國政府限制捕魚權的政策,威脅封鎖港口出口。英國和法國先後派出巡邏艦艇前往存在糾紛的海域,漁民之争立馬更新為國家間的對峙!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的漁業政策說起。

1973年英國簽署了共同漁業政策,對其他歐洲國家開放了捕魚權,根據英國脫歐時簽訂的協定:歐盟國家漁船有權在距離英國海岸6到12海裡海域進行捕魚作業。

但2021年,英國官方開始限制法國漁船在英國附近海域捕撈作業,在法方最近送出的344份捕撈申請中,隻有41艘漁船獲得準許,不僅如此,英方還對漁船可進入的海域以及捕撈天數作出了嚴格規定,此舉引發法國方面強烈不滿,最終引緻沖突……

無獨有偶,關于海産品美食的争奪,歐洲的“吃貨們”其實一直都沒停止過。

鳕魚戰争:一道美食引發的三次戰争

鳕魚生活在大西洋北部,是一種冷水魚,最大可以長到近兩米長,一兩百斤重,是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餐桌必備的美食,如今鳕魚的很多吃法都是從英國流傳而來的。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鳕魚雖然族群數量龐大,但歐洲人實在太喜歡鳕魚了,無休無止的捕撈讓鳕魚數量急劇減少,到了20世紀,英國的捕鳕船越開越遠,終于在冰島海域附近發現了比較豐富鳕魚資源,他們興高采烈的同時,未曾想一段經典曆史也即将由此而開啟。

受氣候的影響,冰島境内沒有傳統的種植業,農業生産完全靠漁業,鳕魚幾乎相當于冰島的“命根子”。為了避免自己賴以生存的鳕魚資源在他國的濫捕中遭到徹底破壞,冰島政府先後多次宣布擴大領海區域。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1958年,冰島政府宣布将領海擴充到距海岸12海裡的範圍,限定最遲8月30日,所有外國船隻都要離開該海域。

8月30日到了,其他所有的外國船隻都離開了,除了故事的主角——英國。為了吃上美味的炸魚薯條,英國皇家海軍派遣了37艘艦艇、約7000名士兵為在冰島捕鳕漁船護航。

面對冰島用漁船改造的土炮艦,剛剛打完“二戰”,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的英國海軍完全沒想到冰島人會果斷勇敢地向英國漁船開炮,憤怒的英國人怎能咽下這口惡氣,堅決予以回擊,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次鳕魚戰争就此爆發。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但當時處于美蘇冷戰的的特殊曆史時期,在北約的密切關注下,英國不敢對冰島大動幹戈,最終經過多方調停,這場戰争以冰島的大獲全勝告終。

1971年,冰島再次宣布禁漁界限擴大為50海裡。英國對于冰島這種得寸進尺的做法大為惱火,第二次鳕魚戰争再次爆發。

在為期1年的沖突中,冰島艦艇和漁船用割斷漁網、炮轟船隻的方法驅逐外國漁船,共有69艘英國漁船嚴重受損。英國政府派遣7艘主力戰艦對冰島進行恫吓,冰島對此毫不讓步,并揚言要與英國斷交。北約組織意識到沖突的嚴重性,于是對英國施壓,英國無奈隻能再次讓步。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1974年,由于冰島鳕魚捕撈量大幅下降,為保護日漸枯竭的鳕魚資源,冰島宣布禁漁區域擴大到200海裡,這意味着英國在該海域的傳統捕撈漁區徹底喪失。

1975年12月,忍無可忍的英國再次對冰島開戰,此次沖突持續了5個月,期間歐共體緊鑼密鼓地進行着調停,但是英國依仗自身強大的海軍實力,堅持毫不讓步。

美國考慮到冰島作為重要的反蘇聯核潛前哨艇基地,地位十分重要,再次向英國施壓,英國隻得忍氣吞聲,承認了冰島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

……

龍蝦戰争:聯合國海洋公約誕生契機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20世紀中葉,當時的巴西東北部海域,是著名的大龍蝦産地,優質美味的龍蝦吸引着各國大量漁船趕來捕撈。

相比其他歐洲國家的漁船,法國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前法屬西非海岸,以及後來剛剛獨立的茅利塔尼亞出發,法國漁船可以很快抵達距離巴西海岸100海裡内的區域進行捕撈作業。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1961年,200海裡專屬經濟區的概念當時還是隻是南美洲少數國家的嘗試。對于這片盛産大龍蝦的海區,法國人依照舊例,自然認為巴西海岸的3-12海裡之外的海域是自由捕撈區域。而巴西人則依據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将專屬海區擴大到100海裡。

由于缺乏國際公約的依據,雙方各執一詞,根本談不攏的兩國,很快就展開了武裝對峙,巴西海軍強硬地派出2艘負責巡邏的護衛艦,到相關海域驅逐法國漁船。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1962年2月,法國海軍的1艘T53反潛驅逐艦開始奉命抵達南大西洋海岸保護自己的漁船作業。然而,法國人明顯低估了巴西方面的決心,很快發現自己面對的是蓄勢待發的整個巴西海軍。

為了進一步強化軍事震懾,甚至出動了服役不久的克萊芒俊号航母,以及1艘格拉斯号巡洋艦、2艘大型的T53反潛驅逐艦。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1964年,眼看雙方對峙一步步更新,軍艦、戰機甚至航母都被投入到軍事威懾,事态嚴重到随時可能爆發兩國之間真正的戰争,為避免局勢進一步失控,幾經談判,雙方終于達成了和解協定。

巴西人效仿南美鄰國将專屬經濟區擴大到200海裡,作為交換,法國方面依然被允許有26艘漁船繼續留在原有區域内捕撈5年時間。至此,這場為期4年的龍蝦戰争才算是落下帷幕。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鳕魚戰争”和“龍蝦戰争”,最大影響是促成了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誕生,除少數國家的之間的海域需另外協商外,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理念被全世界大部分國家所認可。

“舌尖上的戰争”值得我們反思

從鳕魚大戰到龍蝦之争,揭秘發生在大西洋的“舌尖上的戰争”

魚類作為人類優質的蛋白來源,不僅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并且味道鮮美,是人們十分喜愛的食品,随着人口增長,魚類食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曆史上的“舌尖上的海戰”,背後真實的原因還是因為漁業資源的緊缺。

如果人類隻是一昧地索取魚類資源,而不顧忌海洋的明天,那麼終有一天,地球會變成一座孤島,被無邊無際的荒漠萦繞。

我們要從海洋得到人們需要的美味,就必須首先保護海洋,珍惜漁業資源,避免竭澤而漁,隻有這樣,海洋才會樂于作出它的奉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