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浙江投資商曾這樣詢問淮南遞出的“橄榄枝”:淮南一不延邊、二不沿海、三不沿江,淮南有什麼?
這個發自靈魂的問題,一直萦繞在淮南人的腦海:淮南用什麼吸引客商?靠什麼融入天下?憑什麼實作崛起?
看合肥、比滁州,他們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跨越,無不得益于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轉變。讓我們在自我審視中認清自己,讓我們在對比思考中彌補短闆,共同迎來“破蛹蝶變”時!
看資源,要素集聚并不少,若想鑄就騰飛的平台,淮南當要補足“想發展、要發展,抓落實、快落實,争一流、創一流”的幹勁!
在地理上,合肥并不位于沿海省份,隔壁的江浙滬都是發達地區,經濟和地理條件比自己優越的城市比比皆是。但作為安徽省省會,國家規劃的中國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以 “米”字形高鐵樞紐,将安徽所有的地市納入“一小時高鐵圈”的同時,以原始創新迸發出“第一動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合肥帶來了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3個,成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支柱。磁限制核聚變、鐵基超導、類腦科學、生命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一批從“0”到“1”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原創成果競相湧現。
翻開近年來合肥市出台的重要檔案或會議報道,原始創新屢被提及,由此也帶來了傳統産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戰略性新興産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從區位上,滁州與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僅一河之隔。從滁州站搭乘高鐵前往南京南站,僅需要18分鐘。這樣的區位優勢也使滁州深度嵌入了與南京同城化的發展之中。東接南京,西連合肥,滁州“主動‘投懷送抱’,甘當發展配角”,成為合甯雙圈互動當之無愧的門戶樞紐。
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融入合肥、南京兩大都市圈,滁州推進與南京江北新區無縫對接、等高對接,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持續加快建構以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一雙小手牽着兩雙大手,滁州改革不停步,進取不懈怠。
縱觀合肥與滁州,創新與改革,是高品質發展的兩大關鍵詞!
對照合滁,淮南拿什麼吸引世界的目光?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态經濟帶、中部崛起、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戰略機遇疊加,正是我們打開門謀發展、走出去促合作的大好時機。
作為全國十三個億噸煤基地之一,全國六大煤電基地之一,淮南既可以形成完整的資源型産業叢集,也可以為其他相關産業發展提供支撐。
化工、醫藥、汽車、紡織等34個重要産業,擁有龐大的産業勞工隊伍,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4個省級開發區,土地資源、空間優勢更讓淮南具有深厚的發展潛力。
5G、大資料、智能終端、物聯網等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淮南大資料産業集聚發展加速突破帶來新的契機。
深部煤礦采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字号”創新平台落地淮南,高鐵、高速、航運,四通八達,江淮運河、淮南港航運資源優勢凸顯……
對照合滁,淮南不缺區位交通、資源禀賦、産業基礎等比較優勢,缺的是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危機意識,缺的是“不進則退、小進即退、慢進也是退”的緊迫意識,缺的是勇于創新、攻堅拔寨的進取意識!
淮南轉型發展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實作,隻有在新的曆史方位下,找準我們的工作定位,做出我們的曆史擔當,才能按下高品質發展的“加速鍵”。
一次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就是要重燃淮南人的改革激情、再次激活敢闖敢試的基因。正如市委書記任澤鋒所說:“我們要破除思想桎梏,打破思想藩籬,以實幹謀發展,以實績論英雄,人心思幹、人心思進蔚然成風,把黨員幹部的朝氣、銳氣、心氣彙聚成推動淮南高品質發展的蓬勃之氣!”
看氛圍,營商環境日漸優化,要為發展強筋壯骨,淮南更需跳出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窠臼,展現革故鼎新的魄力!
赴合肥、滁州考察,所到之處展現出的思想觀念之新、體制機制之活,發展變化之大,帶給淮南幹部強烈的思想震撼、力量震撼和發展震撼。
京東方、長鑫、蔚來……有人說,靠着一次次“豪賭”,合肥換來一個個産業的崛起,實作無中生有。
其實不然,合肥不是“賭城”,關鍵還是因為合肥的産業布局良好,抓住了産業發展的風口。缺什麼就補什麼,引入龍頭項目,最後産業成鍊、成群。
今年4月,蔚來第10萬台量産車在江淮蔚來合肥先進制造基地下線。然而在2019年“蔚來”的至暗時刻,出現補貼退坡、召回事件、資金短缺。困難時刻,合肥市政府伸出援手,雪中送炭,讓蔚來恢複了元氣。從“蔚來”樣本可以看出,伸出援手的背後,是合肥精益求精的項目研判,是高位排程專班推進,更是“先共渡難關,後共享富貴”的長遠謀劃。
竭盡所能為項目發展創造更加優越的環境,在滁州同樣如此。在奮力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的過程中,滁州市本級和8個縣(市、區)全部建成長三角線上專欄和線下專窗,31個法人事項和20個個人事項可在長三角區域41個城市線上“一網通辦”、線下異地辦理。
“在投資滁州前,我都不知道全椒縣這個地方,也沒到過滁州。”亞士創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軍表示,對外地客商而言,最重要的是邁過心理上的坎,滁州市一直在營造“你們也是自己人”的氛圍,讓企業感到地方黨委和政府是企業發展的堅實後盾。
很多滁州幹部都表示,與企業家的密集互動已是他們工作的常态,滁州鼓勵幹部與企業家接觸交往,是為了主動熱情搞好服務,增強城市的“溫度”,讓這座城市在發展路上,釋放更大的魅力。
在合滁,招商引資政策支援上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有擔當、很舍得”,算大賬、算活賬、算長遠賬,先替客商着想,而後共享富貴,有力地支援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成功落戶。
若要實作高品質發展,要素保障是關鍵!審視淮南,加快融入長三角、發展“飛地經濟”,全面參與淮河生态經濟帶開發,全力推進合淮産業走廊建設,淮南的營商環境日漸優化。
2020年9月,淮南市出台《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辦法》,在安徽省“網際網路+營商環境監測系統”釋出2020年1至9月各地市“企業開辦”名額營商環境測評排名,淮南市與宣城、蕪湖、六安三市并列第一。
“引江濟淮工程淮南段剛啟動時,稅務部門就積極與我聯系,專班聯絡人主動解決項目涉稅問題,這讓還沒摸着頭緒的我心安了許多。”日前,引江濟淮葛洲壩建築集團工程項目部财務負責人朱攀在稅務聯絡人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相關手續。
消除痛點、解決難點、疏通堵點,我市從企業開辦、工程項目報建、不動産登記、納稅等19個方面深入破題。企業開辦實作1日辦結,印章刻制實作政府買單,免費為企業提供稅控盤,實作企業開辦零成本;綜合受理平台實行“一窗受理”,不動産登記辦理時間不斷壓縮……去年以來,淮南與上海闵行區等長三角城市城區、開發園區、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
從考察、洽談到簽訂協定、企業落地僅用13天,完成登記注冊僅1天,我市全程代辦行政審批,讓安徽貝可體驗到一站式服務便利與快捷。企業負責人陳樂告訴記者,“四送一服”雙千工程讓企業樂享“紅利”,深圳市商業顯示産業促進會淮南分會,已經吸引珠三角16家商業顯示研發制造企業落戶。
産業靠招商,招商靠環境,環境靠培育。發展環境的優化,需要持之以恒,方能久久為功!
“制約淮南發展環境的根本性因素在人。”曾經在淮南任職的一位上司在接受采訪時坦言,淮南有些幹部不得力、不出力,一些工作精準度、精細化不夠,沒有見到很好的效果。
甚至,淮南一度存在妄自菲薄的思想,甘于平庸、甘于落後,甚至把全省倒數當成一種常态,盯住眼前困難和自身短闆唱衰淮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加強規劃引領、強化用地保障,拓寬融資管道、優化政務服務,也不能隻停留在表面,更要見諸于行動,以行動來落實行動,唯有更需跳出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窠臼,淮南才能展現革故鼎新的魄力,創業、創新的種子才能萌芽、生長,淮南的産業才能成鍊、成群。
看底蘊,生态人文愈悠遠,想要容納百川鑄亮點,淮南唯有拿出正視問題的自覺,方能在解放思想中凝聚突破前行的動力!
去年3月,安徽省社科院正式釋出《2019年安徽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數分析評價》,合肥高居幸福榜單首位。去年7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釋出,合肥是年輕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
合肥,古稱“廬州”,距今有2200多年曆史,名人輩出、文化燦爛,素有“三國故裡、包拯家鄉、淮軍搖籃”之稱,是國家首批園林城市,有綠色之城的美稱。初夏時節,從蜀山之巅到巢湖之畔,從中心城區到美麗鄉村,城湖相映,處處綠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綠色正在成為合肥發展最動人的色彩,綠水青山涵養“金山銀山”,成為合肥人的“幸福不動産”。
“城市山水最羨滁,山宜樵木水宜魚”“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詩與遠方牽手,賦能城市發展,今天的滁州,處處皆美景、移步即成畫,清流河畔碧波蕩漾、花博園繁花似錦、老城區古色古香……走過平湖煙雨,跨過歲月山河,滁州人深信,從規劃到實施,從紙上到地上,一任接着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收獲的必将是一座宜居宜業宜遊之城。
相比之下,合肥、淮南、滁州的文化底蘊可謂各具特色,合肥一座大蜀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三國文化、包公文化源遠流長;滁州一座琅琊山,一篇《醉翁亭記》,蜚聲海内;淮南一座八公山,一部《淮南子》千古流傳,豆腐文化名揚四海。
合肥有李鴻章、周瑜、包拯、楊行密、劉銘傳、丁汝昌……
滁州有歐陽修、韋應物、吳敬梓、朱元璋、戚繼光……
淮南有楚考烈王、楚幽王、孫叔敖、黃歇、廉頗、劉安……
不足為慮、收回成命、洗耳恭聽、衆矢之的、鐵面無私……這些都是源自合肥的原創成語。
峰回路轉、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這些都是源自滁州的原創成語。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塞翁失馬、雞犬升天、淝水之戰、兔死狗烹……這些都是源自淮南的原創成語。
一折山水一折詩,淮南同樣有着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蘊,一座“山城相依、水城交融”的山水園林城市正在淮河河畔展露芳華。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一座城,方寸之間蘊含着淮南的千年文化。”2020年冬至,杭州凱銀控股集團董事長朱紅返鄉探親時,從淮南購買了《二十四節氣》“春”“夏”“秋”“冬”系列特種郵票。自從二十四節氣登上“國家名片”,這二十四枚郵票已成為淮南的特色文化旅遊産品。
兩千多年以前,西漢淮南王劉安和門客編撰了一部“牢籠天地、博極古今”的傳世奇書《淮南子》。如今,《淮南子》研究在傳承創新中充滿活力。
從壽州窯、“淝水之戰”古戰場遺址到“淮南蟲”古化石遺址、古茅仙道觀,越來越多的人們走進淮南,欣賞八公山美景,品味千年古城壽縣的民俗之樂。
從花鼓燈、火老虎到正陽關擡閣肘閣、豆腐傳統制作技藝,遊客在品味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韻味中,感受到“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文化魅力。
八公山、舜耕山、上窯山“三山鼎立”,淮河、安豐塘、高塘湖秀水繞城,形成了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山、水、城融為一體的獨特城市風貌,淮南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世界。
對于淮南來說,看到差距,方能有更多的可能;認清自己,更要樹立拼、搶、奪的“精氣神”;打破桎梏,才能實作提升的必然!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都要以堅如磐石的信心、隻争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在轉型發展中追趕跨越。
從淮南肩負的使命責任看,解放思想已經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每個黨員幹部履職盡責的必須、必要之舉。唯有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變的思想、變的思維、變的方法,在重點領域、重點工作求變求突破,才能闖出一條改革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