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念和李子柒的紛争,說到底還是李佳佳誤解了李子柒和資本

微念和李子柒的紛争,說到底還是李佳佳誤解了李子柒和資本

本文系深潛atom第343篇原創作品

今天這個标題,可能有點繞口和重複。但這是一種能指和所指夾雜一起的表達困境。

海派清口還很紅火的時候,以海派清口開創者自居的周立波,習慣于在表演中來一句:以下觀點僅代表由周立波扮演的周立波的立場,與周立波本人無關。這個機靈抖得他自我感覺良好,觀衆也聽得花枝亂顫。作為搭檔的關棟天,每次也配合着嬌嗔,自己一個名演員,淪為了一個報幕員。

這對關系好的不得了的搭檔,很快就分道揚镳了。是周立波膨脹了,還是關棟天不爽了,其實都不重要。因為生意就是生意,合夥做買賣,就要有做買賣的規矩。農業社會,還說個“親兄弟,明算帳”;更何況現代商業社會,支攤子之前,就要談好股權和利益配置設定,一切清爽,才能有後續的持續合作。但凡事後說誰付出多,把交情和利益配置設定混在一起說的,都是不專業的。

其實,周立波和關棟天的裂隙,早就藏在“由周立波扮演的周立波”那俏皮話裡了。舞台上的周立波,是一個IP,是一堆人和資源打造出來的一種人設。雖然在“能指”上都發音一樣,但在“所指”上意義完全不同,至少要分解為表演者、經營者、合夥人三重身份。

李子柒是最近的熱點。起因是李子柒的扮演者李佳佳,和李子柒IP的經紀公司微念鬧翻了。這件事簡單點說,就是李子柒這個IP做大了,杭州微念和李佳佳對兩者各自貢獻和收益的了解産生了分歧。等李子柒在綠洲上釋出了雙方鬧掰的資訊後,大家才發現,李佳佳居然沒有那些李子柒走紅平台的賬号。

李佳佳在回複網友留言時說:資本好手段。然後引來一大批同情。但坦率地講,這句話言過其實了,因為李佳佳本人也是資本玩家。不能說鬧掰了,對方就是資本,自己就是小白受害者。

微念和李子柒的紛争,說到底還是李佳佳誤解了李子柒和資本

△李子柒助理回應

但這一切的糾纏不清,根子就在内容創業。你說你能做好内容,憑什麼證明?這個周期就很長。你先需要自己出名,沖出來,然後還能保持一定的更新頻率,看到你穩定的内容水準,才會有資源找過來,跟你談合作,談加持,談賦能。

其他賽道的創業,可以用自己之前的從業經驗,結合市場行情,去例證自己的能力和可行性。但内容創業的特殊之處在于,内容的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平台都為你搭建好了,你需要的是按照規則,創造出使用者和算法喜歡的内容。

很多人會在聽多了創業故事後,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麼覺得創業故事都是編故事,要麼覺得那些在講述時把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簡化成“just do it”的人才是真誠的。在現實中,這兩者其實都過猶不及。

以内容側為例,作出内容是第一步,作出好内容是第二步,而持續穩定的作出好内容,其實是貫穿整個内容創業的主線的。這肯定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這都是團隊分工協作的結果。

還需要市場側、品牌側等等。怎麼得到平台更大力度的支援,怎麼把商業利益最大化,這些都是系統的工程,具有高度的專業性。

做内容的人,最放不下的,是“内容為王”還是“管道為王”的辯難和執念。你說管道為王,那麼管道還是得拿内容說事;你說内容為王,在一個水準線上的内容創作者那麼多,為什麼有的能冒頭,有的默默無聞呢?在傳統媒體機構,因為對外都盯着知識工作者的光環,是以在内部做内容的人會覺得自己更體面一點。但誰的生活能離開碎銀幾兩,少了做經營的人,再好的内容都價值有限。

隻不過,有人願意做面子,就得有人甘于做裡子。内容創作者利令智昏的最離譜的地步,是覺得自己撐起來整個局面,而不尊重自己作為生産協作的一個環節的事實。

微念和李子柒的紛争,說到底還是李佳佳誤解了李子柒和資本

△需要談好條件

至于李佳佳,和機構鬧掰,明顯是不劃算的。大家都需要一點彈性,做生意就是分利益。據說微念服務李子柒這個IP的員工有小500人。但這不能保證微念可以輕松的再孵化一個李子柒出來,或者換了李佳佳重新換個人上來就可以延續之前的調性和成功。

而是,要超越一種既有的思維——有你沒我,你死我活——這都是不成熟的心态。而是,如《教父》裡柯裡昂所說的——好吧,我們坐下來談談。做久了李子柒的李佳佳應該明白,她早不是一個素人,而是一個老闆。那麼老闆對老闆,有什麼不能敞開談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