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參加這個“夏令營”,就有機會進入黨政機關?上海楊浦這樣選拔人才

作者:上觀新聞

一個月前,複旦大學法律系研究所學生劉騰飛從未想過自己會每天走訪在城區一線,處理舊改、交通違法等行政複議案件,直面居民提出的種種難題。在楊浦區司法局實習的這段時間,讓他更了解了法律工作的意義。

日前,2021年楊浦區大學生暑期實踐營迎來結營儀式,包括劉騰飛在内的48名來自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在不同的社會治理崗位上收獲了一份難忘的經曆。而在結營儀式後,他們将有望被優先錄取為青年儲備人才。

參加這個“夏令營”,就有機會進入黨政機關?上海楊浦這樣選拔人才

打開一扇互相了解的“視窗”

每年,楊浦區委主要上司都會親自帶隊到上海、北京的“雙一流”高校開展宣講推介,舉辦楊浦開放日活動、暑期實踐營項目,讓高校學子走近楊浦。今年的暑期實踐營與以往組織大學生到黨政機關實習不同,這是楊浦區首次嘗試将實習與青年人才招錄工作相結合。

前期,楊浦區向上海9所高校廣發“英雄帖”。招生對象為明年應屆畢業、符合選調條件的學生。通過校内公告、報名預篩、擇優推薦,在各高校推送的500名學生中,最終有48名學員進入實踐營。結營後,表現優秀者可納入2022年度楊浦區青年儲備人才人選。

這就相當于将招錄季從往年的9月提前到了暑期。而這一個月時間,成了這些年輕人與楊浦區互相了解、雙向選擇、建立感情的“視窗期”。

參加這個“夏令營”,就有機會進入黨政機關?上海楊浦這樣選拔人才

平時大多生活在闵行區的華東師範大學學生葛歧,過去對楊浦區的唯一印象是五角場彩蛋。加入實踐營以後,在體育局群衆體育科實習的他每次組織社群健康師活動和群衆賽事都需要大量走訪社群。而每周一次的“巡訪楊浦”活動,從長陽創谷到睦鄰中心和未來生活原型街,從到古老的楊浦區圖書館到現代時尚的楊浦濱江,更讓他親身用腳步丈量了這片創新熱土。

葛歧的研究所學生專業是高分子化學與實體,學理工科出身的他沒有和其他同學一樣走上科研道路,而選擇走到基層一線,是因為“相比起學術研究,群衆工作的社會職能更豐富”。 在每周的主題活動中,他還主持策劃了一期以“滬語”為主題的活動。“在上海的基層工作,首先要聽得懂群衆的聲音。”

“我感受到了法律背後的溫度”

在參加實踐營以前,劉騰飛曾想象過将來自己會在一家律所上班,每天對着冷冰冰的法律文書。來到楊浦區司法局的第一天,他跟着帶教老師負責行政複議工作,接手的第一個案子是一起非機動車的交通違法案。

“雖然隻是一個小案件,但提出複議的市民特别認真,提了很多交通違法的輔助案例,需要我們從法律法規的角度耐心分析和解答。”從交通處罰到舊改征收,随着處理的案子越來越多,他也逐漸明白,“群衆的事無小事”。

“有的群衆不了解法規制度,剛開始會非常着急,而每一位司法局的從業人員在接聽市民電話的時候,總是貼心安撫,耐心分析,這讓我感受了法律對人性和個體的關注。”

參加這個“夏令營”,就有機會進入黨政機關?上海楊浦這樣選拔人才

同樣學習法學專業的同濟大學學生霍晨,曾在法院、法援中心、律所實習過,但讓她感受最深的還是這個月。“以前實習時,每天都看大量卷宗和法律文書,現在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調研最生動的人們的生活。”

7月末,上海遭遇台風“煙花”襲擊,許多在楊浦區建管委實習的同濟學生主動“請纓”,加入了城區防汛一線,在風雨中體驗了基層工作的艱辛。“在日複一日與市民打交道的經曆中,我愈發感受到了城區工作的溫度。”

每一個想法都可能變成現實

在複旦大學學習社會工作的伏爽,這一個月裡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楊浦濱江的各個黨群服務站。居民來服務站時最需要的什麼?服務站有了小小講解員以後,下一步如何激發大學生的參與?她結合自己的觀察形成了一份調研報告,為濱江黨群服務站建設建言獻策。

上海交大的學生姚安琪同樣對楊浦濱江感情最深。在團區委實習的她參與了濱江人人市集的策劃工作。“下一期人人市集馬上就要展出了,我充滿了期待。”她說,能看到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是最有獲得感的事情。

參加這個“夏令營”,就有機會進入黨政機關?上海楊浦這樣選拔人才

在黨政機關崗位實習中,營員們體驗了社會治理的苦與樂;分組承擔巡訪活動任務,感受了城區的活力;策劃組織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鍛煉了團結意識群組織能力;走訪基層一線,撰寫調研報告,為提升楊浦軟實力提出建議……

而這一個個細小的想法,正是楊浦區建設“四高城區”、打造“人民城市建設标杆”所需要的思想和創意。

大學生暑期實踐營為大學生們搭建了紮根基層、鍛煉成才的平台,也為城區發展和黨政機關發現了“好苗子”。近年來,已有37名選調生和106名儲備人才先後加入楊浦隊伍,儲備人才通過帶教培養,已有半數以上考取了公務員。

欄目主編:周楠 文字編輯:黃尖尖

來源:作者:黃尖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