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籁之戰:霧霾中的塵世歡樂

天籁之戰:霧霾中的塵世歡樂

王旭明

在大地一片霧霾、幾乎令人窒息之際;在熒屏各種娛樂選秀節目如霧霾一樣混沌、幾乎讓人精神窒息之際,幸好還有上海東方衛視的一系列節目,幸好還有《天籁之戰》。說真的,第一季《天籁之戰》剛剛收官,我就已開始期待第二季了。

霧霾中塵世之歡樂!

《天籁之戰》好看,首先是因為其自然、真實而不矯情做作的節目風格。節目中,一些名不見經轉的所謂素人歌手,雖然他們當中有不少也小有名氣,但與四位娛星相比,還是“素”了許多。素人歌手與娛星角逐,是真實的名人和草根之争,是真實的歌曲演唱藝術現場發揮之争,這樣一來,節目就好看了,真實的魅力由此顯現。

在《天籁之戰》中,我們驚喜地看到:民間歌者楊子自彈自唱《一生所愛》,用略帶滄桑的歌聲成功挑戰了流行音樂宿将莫文蔚;曾在另一檔音樂節目中作為楊坤“戰隊”學員的蘇詩丁憑借一曲《痛快的哀豔》戰勝歌手楊坤;酒吧歌手任柏儒在《天籁之戰》中拿一把木吉他深情演唱《在水一方》,愣是把有着“樂壇常青樹”之稱的費玉清擊敗;一直視歌手華晨宇(花花)為音樂偶像的趙宥喬用華晨宇自己的歌《煙火裡的塵埃》打敗了他;還有喜歡張信哲歌曲的胖姑娘田園,則唱着張信哲的歌《兩個人的森林》将張信哲“挑落馬下”,等等。

星素對戰即普通人挑戰明星,這既是全新的音樂節目模式,更是人生方向和青年成長的啟迪。收視報告顯示,《天籁之戰》的觀衆構成中,34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占比37.2%,其中多為25歲至34歲的年輕人和在校大學生。這個資料說明,青年更關注的不是已經成名的人如何,而是未成名者在奮鬥路上是如何努力的,最終是如何獲得成功的。可以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而這一過程的藝術化展示,對于青年人的健康成長和激勵,無疑是具有特别意義。

在這樣對戰的過程中,很多細節都是看點。我們一次次被這些細節打動,一次次被這些細節感動得熱淚盈眶。在缺少真誠和樸實的人際關系、尤其是熒屏上的當下,這個節目讓人着迷就不足為怪了。當然,除真實之外,整個節目在結構安排和設計上充滿了懸念,素人上場淘汰歌星讓觀衆覺得過瘾、給力,給大家一種強烈的期待感。

《天籁之戰》好看的另一個原因,是四位唱将所展示出來的深厚音樂素養和人格魅力。從某個程度上說,這個舞台不光捧紅了素人,也是對成名歌手形象的二次塑造。在整個天籁之戰的比賽過程中,除了費玉清、莫文蔚、楊坤、花花四位天籁唱将,舞台上還有張信哲、楊宗偉、曹格、葉倩文、李健等這些老牌歌手的身影,他們都無一例外的展現了自身的素養,尤其對素人歌手和觀衆的尊重。例如,在素人和明星對戰中,有一位素人選中了莫文蔚,在他挑戰失敗要離開舞台的時候,這位男歌手表示,自己來這個舞台就是為了莫文蔚,是以,覺得自己值得了,他拉了一下莫文蔚的手又很有禮貌的松開。沒有想到的是,莫文蔚大大方方地拉起他的手說:“沒事,再多拉一會兒。”這種真情和了解以及對草根之心的體悟真打動人啊。再例如,明星選擇與挑戰者配對的時候,費玉清和花花同時選擇了蘇詩丁,在蘇詩丁反選階段,她選擇了花花。小哥見狀,很有禮貌的說:“就是,你看多般配,不要不好意思。”費玉清在多次許多時候,用類似這樣的诙諧幽默化解了許多尴尬。我特别感受深的是,他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語言藝術,而是人生态度的通透,這實在太可貴了。你看,費玉清在評價他的合作者趙宥喬的時,他說:“别看這姑娘在舞台上很張揚,生活中卻有點害羞的感覺,很可愛。”這話說得多得體啊。

在舞台上,明星對素人歌手釋放了最大的善意和真誠,送上了全部的祝福,甚至希望自己被打敗,這是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更是胸懷。在星素對戰環節,任柏儒的《在水一方》讓莫文蔚聽到流淚,她說:“每一個舉動都是出自你的内心,我哭的不行,我非常感謝你。”楊坤的評價更直接,“這個聲音就是有故事的,他沒有唱功,沒有技巧,還有小失誤,但是這是有故事的。你的眼睛沒有辦法從他身上移開。”而費玉清在輸給任伯儒之後說了一段很動情的話,他說:“好的聲音很多,但有故事的聲音很難尋,他忽然在後面唱了一段《船歌》,這個改編讓我很驚喜。這滄桑的感覺也是一種美。”楊坤從第一場起,就說過,“我希望她(挑戰者)能赢。”第二場,他輸給曾經的學生蘇詩丁時很開心:“三年前你的作品打動了我,三年後你的歌聲震撼了我,做為歌壇曆史上第一個被做掉的歌手,能死在自己學生手裡,我很榮幸。希望你能夠一直唱下去,越來越好,為你驕傲。”

不得不說說主持人程雷。在我所見到的娛樂主持、甚至也包括其他類主持人當中,程雷都讓我眼前一亮。他的主持大氣而不做作、穩重而不死闆,更難能可貴的是十分恰當的表現出他的機智幽默。例如,當任柏儒戰勝小哥,登上金字塔頂端,主持人程雷如此說,“小哥,你給了他一雙隐形的翅膀。”再例如,最後一期花花和蘇詩丁配對成功後,程雷不無調侃卻又有些意味地對花花說:“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範媛媛嗎?”我以為類似的表達,顯然是不能提前準備好的。對于不少隻能念稿背詞的主持人說,難有此番境界。這,才是主持人的魅力。

四位明星不僅僅在舞台上執着于音樂,充分展示着音樂才華,他們的多方面的藝術修養也讓人刮目相看。費玉清的廣場舞、莫文蔚的電古筝演奏、花花跳的探戈舞、還有楊坤的一曲《舞娘》都大膽突破,令人耳目一新。與此同時,他們準确到位的節目評點,不失時機的清唱幾句,以及言語表達睿智,都讓人難忘。

《天籁之戰》好看的第三原因是,它還使大衆充分認識一個新生代歌星,即藝名花花的歌壇小将華晨宇。《天籁之戰》首先展示了他的音樂才華。不說别的,天籁之戰舞台上花花改編的《我的滑闆鞋》,可謂有脫胎換骨之感,瞬間火爆網絡,被譽為2016年度強力RAP。這首歌是2014年就火遍網絡的一首神曲,花花的改編極具颠覆性,打碎了原曲的音樂結構,賦予該曲以新的生命。有評論說,他“既保留了原曲魔性洗腦的特質,又融入自己獨特的了解和情緒,高亢處淋漓盡緻,RAP時率性美好,将原作想要表達的追逐信仰的無奈,淋漓盡緻的揮灑出來,同時還呈現出了一種将艱辛困苦抛到腦後,昂首闊步朝前去的灑脫。”尤其是最後定格的一笑可謂魅惑之極,撩人心扉。有人說,華晨宇能駕馭不同的演唱風格,即使同一首歌,每次演唱也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此外,他的改編創作能力也不容忽視,各種迥異曲風亦信手拈來,從自己演唱到助陣蘇詩頂奪得冠軍,花花音樂也實作了蛻變和華麗轉身。

《天籁之戰》還全方位展示了花花的表達能力。12月4日的天籁之戰中,當大螢幕上顯示出“天籁唱将”楊坤的票數以三票小勝挑戰者劉琪時,華晨宇打斷了比賽程序,他說“等一下”,華晨宇站起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每次我們台下‘天籁唱将’的票,都沒有計入最終票數,那是不是能改變一下這個規則?”于是,惜才的“花花”重新向身邊的“天籁唱将”為挑戰者音樂老師劉琪拉票。原本投票給楊坤的明星唱将,也陷入了糾結之中。而楊坤也站出來,非常大度地說:“我也想給劉琪機會。”盡管,比賽有比賽的規則。最終,票數沒有更改,劉琪還是遺憾離場。不過這一場“小風波”,也讓觀衆看到了“天籁唱将”尤其是作為新生代花花對優秀挑戰者的惜才之情。

在花花的表達中,不乏對人生、社會和自身成長經曆的闡述,同樣給人以啟迪。在歌手周曉曉演唱并挑戰失敗之後,華晨宇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剛才認真的聽了你的經曆,很開心還在堅持你的音樂夢想,我也是選秀出來的,我比賽時,所有人都在說,包括媒體和評委别人說,華晨宇是個天才,沒有必要在這裡比賽。終于,有一次站在PK台上忍不住說,我不是一個天才,我隻是努力的時候比别人早一些。我把我最好的狀态一次放在舞台上,你們直接看到了我最好的狀态。還好,你是十年,而費(玉清)叔叔在這個舞台上唱了何止十年,當你每一次失敗的時候想的不該是下一次要赢,而是要想我為什麼會輸,我哪裡做得不夠好。要知道失敗并不可怕,而在此之後如果還能堅持站在這個舞台上,才讓人感動。不管是十年,還是二十年,隻要還有舞台能夠讓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站在上面,我們就應該珍惜。”花花真誠且充滿鼓勵的這段話感染和打動了無數人,也包括電視機前的我。花花的演講與其說詞語表達的精彩。不如說他的真誠直接。這樣的話語有許多,如:“我真的是太愛太愛他愛你了!”“你的情歌唱得很好,但費叔叔的歌有一種讓我想臉紅的感覺……”“李健老師也是做音樂的,你一定會喜歡媛媛這種少有的音色,她稍微打磨一下會發光發亮的。”等等。

繼周傑倫之後,我一直期望九零後、零零後的新生代的大陸歌手中,能有“第二個周傑倫”産生,從花花身上,我高興地看到了這樣的希望。雖然花花還有一些不成熟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他的風格,尤其是其底色,即待人接物和表達之誠懇,之随性,之熱情,之頑皮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惹人喜愛。我們期待着包括花花在内的更多年輕歌手們,成長成才,在中國大陸這塊肥沃的土地上,成為健康和陽光的偶像,勵志和奮鬥的榜樣。

盡管《天籁之戰》還有不成熟的地方,尤其遺憾的是總決賽,顯得略有倉促之感,但無論如何,《天籁之聲》已經足夠讓我們驚豔和喜悅,足夠讓我們在霧霾之中享受些許塵世歡樂。

我還想引用兩位人士的話作本文的結束:一位是東方衛視中心總監、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勇所說:“節目輸出的是價值觀,内容隻是一個載體。所有成功的綜藝節目都是一面鏡子,它能夠大火,一定是照進了中國大衆的内心。《天籁之戰》,也在試圖做這樣的一面鏡子。” 另一位是複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周晔指出:“電視節目中所展現出的積極價值觀和人際互動,正好擊中了他們尋求挑戰、尋求序列重置的時代訴求,因而具備了超越聽覺美感的更大共鳴。”兩位的話可說是這檔節目最好的注腳,也是我這非娛樂之人大贊一檔娛樂節目原因之所在。

天籁之戰:我在霧霾中享受的塵世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