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相聲界任你是誰都沒一個小捧哏吳鶴臣名氣大,筆者希望吳鶴臣病愈重返舞台的那一天也能坦然接受這種特殊的爆紅方式。按照郭德綱的理論,先紅了再說。得,吳鶴臣現在都紅透各大網站平台了,滿眼望去全是關于他的消息讓人應接不暇。

是以這次筆者寫的相聲捧哏系列要介紹的演員是,趙殿燮。
藝名:趙炎
一、 多才多藝,調皮淘氣
趙炎1951年出生于北京,比姜昆小了半歲。他的人生軌迹起碼在四十歲以前和姜昆是高度重合的。不過在少年時期,趙炎要比姜昆多才多藝,也更調皮淘氣。
從小愛唱平劇,好到戲校想錄取,媽媽不讓,孩子要考大學。
喜歡跳水、單杠、雙杆、會空翻,玩兒體操到能拿獎的地步,八一少年體操對和跳水隊要上門錄取,媽媽不讓,孩子要考大學
愛踢足球,喜歡玩自行車車技,培養出李連傑的什刹海體校上門勸學,媽媽還是那句話,孩子得考大學。
沒想到中學還沒上完,運動開始了,趙炎隻能和姜昆一樣奔赴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
二、 無心插柳,時來運轉
趙炎的父親母親都是從事機械行業的,是以從小他就對機器不陌生,他很快在兵團裡當上了拖拉機手,由于表現出色還被培養成為康拜因駕駛員,成為很多人羨慕敬仰的對象。
現在年輕人可能不懂啥叫康拜因,也不知道當年這玩意兒有多火。康拜因其實就是聯合收割機,在幾十年前的大農場裡那簡直就是逾時空堡壘一樣的存在,能開康拜因的人地位不亞于現在的民航飛行員。要是當時告訴趙炎,讓他别開康拜因了去說相聲,打死他都不會同意。
但是多才多藝“害”了他,因為趙炎的文藝才能突出,團裡幾次三番要調他去宣傳隊,最後連團裡上司都親自出面才把他從高高的康拜因駕駛樓裡拽了下來。
幹一行愛一行的趙炎在宣傳隊一樣如魚得水,話劇、唱歌、表演、平劇、單口相聲、河北梆子、山東快書幾乎樣樣拿得起放得下,他成了兵團名人,八一廠、黑龍江話劇團等機關都把他當做培養對象經常關注,此時的他其實一度還是兵團戰友姜昆學習的榜樣。
1976年趙炎姜昆師勝傑等人都參加了全國曲藝調演,他們都被當時的中廣說唱團馬季看中,不過進京的過程卻一波三折。
馬季率領唐傑忠等人到黑龍江建設兵團硬是依靠連續慰問演出十幾天的“苦肉計”才把姜昆拿下,而當時的趙炎已經被調到廊坊,機關同樣拒絕放人,馬季采用派人長期駐守盯梢的方式跟追債一樣最終讓對方妥協,趙炎也調入了中廣說唱團成為相聲演員,在馬季的徒弟中,他則成為了姜昆之後的二師兄。
三、 被捧哏埋沒的多面手
趙炎的名字也是在這個時候改的,在此之前他叫了二十多年的趙殿燮,那個燮字則是他五行缺火而來。隻是這個名字對于演員來說并不讨巧,念快了成趙殿下,不認識的則念成趙殿變。是以原名馬樹槐的馬季建議他改名。
趙炎的妻子建議他改成趙焱,這樣依然還是帶着火,結果馬季認為還是有些别扭,索性留兩個火,最後就成了如今的趙炎。
從成為正式相聲演員開始,趙炎除了表演單口相聲之外,絕大部分時間被定為成為了捧哏。要說他的捧哏水準,可以說是收放自如、不卑不亢,不過筆者還想給他再加一個詞,不溫不火。
筆者認為趙炎挺适合逗哏的,我們在《五官争功》和《訓徒》中可以看到,群口相聲裡趙炎的發揮非常好,在一些子母哏的對口中他的表現也很不錯。定位捧哏似乎有些埋沒了他很多的才華。
趙炎另外一個表現出色的領域則是電影,《南洋富翁》《笑破情網》裡他都是擔綱主角,尤其是《笑破情網》,他在電影中恰恰是擔綱了逗哏。我們從這部電影的三段相聲中也可以領略到趙炎逗哏的不俗實力。當年筆者還一度認為他和鄭健的組合能夠延續下去,可惜了。
即使是捧哏,趙炎也得到了全國觀衆的喜愛和認可,他在1985年的十大笑星評選中高居第五,選票和第四名的侯耀文相差無幾。他的身後則是石富寬、常寶華等著名捧哏演員。
四、 目光犀利的好脾氣
趙炎當年的紅火似乎總是和他的老師及搭檔馬季分不開,而馬季最器重的徒弟是姜昆,最喜歡的徒弟是劉偉,最放心的徒弟則是趙炎。
也就是這個放心間接“害”了他,馬季為了拯救大熊貓劉偉放棄和趙炎上春晚,轉而去給劉偉當捧哏,一下子把趙炎給閃了,之後的歲月裡馬季還曾多次支援劉偉,這讓趙炎頗為“受傷”。
也就是在進入九十年代之後,随着姜昆唐傑忠和牛群馮鞏的先後走紅,趙炎似乎慢慢被觀衆淡忘,除了和馬季史可達的《訓徒》之外,他鮮有經典段子問世。
好脾氣的趙炎之後多次給師弟或者師侄捧哏,不論是周炜還是付強,雖然他水準依舊,無奈搭檔和好作品欠佳,趙炎的表現也更為平淡。
最讓筆者難以接受的就是那段《東西南北大拜年》,這大概是春晚曆史上最無聊的相聲了,好脾氣好說話的趙炎更像是趕鴨子上架一樣在這段相聲裡為一幫小青年膩縫,真是讓喜歡他的觀衆“心寒”。
不過,趙炎在年近古稀之年依然對相聲保持着熱愛。他在當相聲欄目評委中曾有一段驚人之語,那就是如今相聲節目普遍缺少深入生活的作品,這一點和貼近生活的獨幕喜劇相差甚遠。
單論這一句評語,趙炎老師可謂是目光如炬,回頭望望近年的春晚還有如今走紅的相聲商演和相聲選秀節目,真正貼近生活從生活中挖掘素材的作品越來越少,演員們不是從網絡摘抄逗笑段子就是耍一些騷浪賤的低俗笑料,相聲的發展可謂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本來挺輕松的話題又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