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約太湖之濱 領略交通魅力“騎行江蘇看美麗農路”蘇州站完美收官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在美如人間天堂的蘇州,一路騎行看一路風景。10月28日,“騎行江蘇 看美麗農路”蘇州站在太湖之濱舉行。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江蘇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江蘇省人大财經委副主任呂小鵬、江蘇省政協經濟委副主任蔡榮國、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曉東等相關上司出席啟動儀式。

本次啟動儀式,是今年“騎行江蘇 看美麗農路”的第三站,也是收官之站。活動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蘇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蘇州市交通運輸局、高新區管委會、吳中區人民政府、江蘇交通廣播網承辦。活動期間,長三角地區交通運輸部門、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全省各設區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和相關工作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國家、省、市級媒體記者和江蘇自媒體聯盟“大V”以及騎行愛好者共450餘人,以騎行的方式參觀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分享“四好農村路”建設給廣大群衆帶來的幸福生活和美好出行。

本次騎行活動從西京灣出發,沿着環太湖公路騎行4.5公裡至馬山驿站,在遊覽蘇州特色市集、參觀馬山驿站後,騎遊組繼續前往蘇繡小鎮、舟山村核雕小鎮、柳舍村,全方位體味“農村公路+”發展新模式在助推生态旅遊、産業發展、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農路通達,一通百通。為更好發揮“四好農村路”的綜合效應,蘇州市持續提高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營運水準,不斷優化路網結構,“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蘇州農村公路裡程接近1萬公裡,占公路總裡程85%,實作了8個“百分百”。即:縣道三級以上等級公路100%,營運三類以上橋梁100%,鎮村公交開通率100%,農村物流網絡覆寫率100%,政府财政穩定投入100%,農路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100%,路長制鎮、村實施率100%,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覆寫率100%。

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農村公路+”模式發展,實作農村公路與蘇式文化的深度融合,助推農村公路促進鎮村産業發展、鄉村振興,蘇州一直牢記新要求、踐行新使命!

重規劃 強協作 打造“長三角”一體化交通樣闆

本次騎行活動所在地,環太湖公路是蘇州最美的農村公路之一。環太湖公路跨江浙兩省,全長約 416.2 公裡,聯蘇州、湖州、無錫、常州四市,江蘇境内約 364.6 公裡(其中蘇州 286 公裡、無錫71公裡、常州7.6公裡、湖州51.6公裡),與國省幹線路網共同建構起了“快進慢遊”的環太湖公路網絡。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示範路,兩省四市堅持頂層設計、注重協調合作。2020年12月,四市共同簽訂環太湖一體化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路建設架構協定;今年3月,召開主題研讨會,确立了“聯席會議制度”;今年7月,蘇浙兩省四市在蘇州聯合釋出環太湖“四好農村路”一體化全國示範路藍圖,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四市将跨區域聯手,共同建立416.2公裡的環太湖示範路。

與此同時,不斷強化市、區縣和鎮村三級主體協同,深化公路部門與旅遊、建設、水利等部門的關聯,并堅持用建設減法,換生态加法、效益加法,以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探索出一條環太湖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讓太湖美得更有形态、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努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的交通樣闆。

環太湖一體化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路的建立,将不斷促進整個區域全面發展,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強品牌 興産業 打通農民增收緻富“快車道”

治國之道,富民為要。近年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深刻把握促進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加快完善各項交通重點舉措,以“農村公路+”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村公路與地方經濟、社會、生态等融合發展,不斷打響品牌、振興産業。

在蘇繡小鎮,以繡品街為中軸線打造的生産、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創新發展新空間引人入勝。“生産”片區設定了文化會展、産業創新孵化等闆塊,為蘇繡産業轉型更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生活”片區配齊了基礎設施及康體娛樂設施,為小鎮居民打造了豐富的宜居環境;“生态”片區依托太湖濕地生态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實作了蘇繡小鎮三生關聯的規劃格局。作為唯一入選“2021長三角鄉村文旅産業優質投融資機構”榮譽名單的蘇繡小鎮,它的發展也見證了蘇州農路在助力産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舟山村核雕小鎮,核雕産業不斷做大做優,核雕文化品牌不斷打響做強,以“舟山核雕”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工藝正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完整的産業鍊。核雕不僅成為舟山村的金字招牌,也成為百姓增收緻富的龍頭産業。自2011年起,核雕村便以一條文化軸,一條濱水景觀帶、一條山林生态帶,核雕文化展示區、核雕藝術體驗區、古街休閑區、禅藝區的“一軸、兩帶、四區”為整體規劃并進行建設,并逐漸發展成為環太湖公路上一張靓麗的名片。

如今,我市農村公路将沿線景色、特色鄉鎮、非遺産業串聯成線、線環成面,有效帶動了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打通了一條農民增收緻富的“快車道”。

活文化 促融合 增強群衆公德心“獲得感”

文而化之,形神相融。早在2020年,蘇州市交通運輸局就出台了《蘇州市交通運輸局“黨建引領”專項工程實施方案》,并不斷踐行黨建品牌建立工作的相關要求,以黨建為引領,将公路與黨建、旅遊、曆史、地域等文化有機交融,打造了蘇州環太湖黨建文化路,成為太湖岸邊一道令人矚目的靓麗風景。

蘇州環太湖黨建文化路全長 257.5 公裡,連接配接了蘇州太湖沿線的相城區(7.8 公裡)、高新區(25 公裡)、吳中區(186.7公裡)和吳江區(38 公裡),沿線覆寫西京灣、香雪海、杵山生态公園、漁洋山、光福、西山、東山、旺山、木渎、臨湖和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新四軍太湖遊擊隊紀念館等重點風景名勝區。

自建設以來,蘇州交通部門始終堅持安全為基、品質為先、文化為要、服務為重、黨建為核,因地制宜打造“平安放心路”“太湖文化路”“革命紅色路”。通過融入革命史、黨史、黨建、廉政等紅色元素,實作了新時代交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釘釘子精神、鋪路石精神、孺子牛精神和廣大黨員對黨的“赤誠之心”“不忘初心”“卓越匠心”的高度融合,實作了曆史文化、地域文化、旅遊文化、行業文化、時代文化、紅色文化的有機融合,叫響了“紅韻太湖、水墨絲路”品牌,讓環太湖文化公路成為紅色風景線,讓遊客和百姓時刻能找到黨組織、聽到黨的聲音、感受黨的關懷,不斷增強群衆公德心“獲得感”。

下一步,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将堅定錨定建設交通強國示範先行區的目标,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強“四好農村路”發展,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友好、群衆滿意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交通力量。(文/王心怡 臯明君)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