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評:一聲“金珠瑪米”,暖暖的軍民深情

作者:中國西藏網

“金珠瑪米”是藏族老百姓對人民子弟兵的親切稱謂。“金珠”藏語意為救苦救難的菩薩,“瑪米”意為“兵”,“金珠瑪米”的意思就是“菩薩兵”。這一稱謂中飽含的深情,從解放西藏、進軍西藏、建設西藏的曆史中走來,在新時代愈久愈醇。

網評:一聲“金珠瑪米”,暖暖的軍民深情

圖為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軍進藏部隊和平進駐拉薩 圖檔來源:黨史網微網誌

解放西藏、進軍西藏、建設西藏是彪炳史冊的千古偉業。

1949年12月,毛澤東作出“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的戰略決策。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第18軍、雲南軍區第126團、青海騎兵支隊、新疆獨立騎兵師從四川、雲南、青海、新疆四個方向挺進西藏。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簡稱《十七條協定》),宣告西藏和平解放。根據協定,1951年10月26日,張國華等率進藏部隊進入拉薩,随即,人民解放軍和平進駐西藏全境。

進藏部隊克服困難,嚴格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和《十七條協定》,忠實踐行黨中央、毛主席進軍西藏“政治重于軍事,補給重于作戰”、鄧小平“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政策就是生命”的要求,一邊訓練學習、開荒生産,一邊為西藏人民送醫送藥、挑水修路……解決實際困難,創造了包括興建第一條公路、第一所學校、第一個機場、第一座電站等200多項第一。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一代代人民子弟兵駐藏、護藏、建藏的真情付出,得到了西藏人民的真誠擁戴與信任。習近平曾指出,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永遠是颠撲不破的真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廣大軍民牢記囑托,攜手同心,為社會主義新西藏各項事業的建設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在脫貧攻堅戰中,西藏軍區10名正軍職以上上司每人定點聯系一個縣,助力10個貧困縣如期摘帽,部隊各級傾力幫扶70個特色産業,幫助130個貧困村、2886個貧困戶、9551名貧困群衆如期脫貧;駐藏官兵積極參與“建設美麗西藏”等行動,植樹15萬餘棵、植草1300餘畝,修築溝渠40餘公裡;駐藏部隊在科技、教育、醫療、扶貧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積極支援地方重點工程建設,常态幫建76所學校,免費為群衆治病、減免醫療費用、為地方醫院贈送醫療器械和藥品,為群衆舉辦科技、文化教育訓練班;在“4·25”地震、亞東雪災、年楚河特大洪災等曆次搶險救災中,駐藏部隊官兵沖鋒陷陣,搶救遇險群衆、搶運各種物資、向受災地區和群衆捐款捐物……

軍愛民,民擁軍,西藏人民回報以信軍、愛軍、擁軍的實際行動。在日喀則亞東縣,次仁曲珍、德吉和普次3位藏族姐妹結伴而行,自1982年起,為詹娘舍、則裡拉等6個海拔4500米以上的哨點累計送菜上百噸;在林芝市察隅縣,“老阿媽”旺秋卓瑪60多年如一日擁軍不辍,把駐軍官兵當作自己的親人來照顧;在那曲市,牧民平措為了回報當地人武部幫助他脫貧,開着自己的運輸車義務參加青藏鐵路建設;無償劃撥訓練、演習、生産等用地;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為随軍家屬、子女辦理入戶手續,解決入托入學問題……

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西藏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雙擁高地。(中國西藏網 文/劉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