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陂“四級模範”走進朱鋪村黨史館參觀學習

黃陂“四級模範”走進朱鋪村黨史館參觀學習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8日訊(記者劉娜 通訊員邱舒)“這裡講的是黨的曆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面牆記錄着‘黨徽’的演變曆程……”26日下午,在黃陂朱鋪村黨史教育館,村黨支部書記朱俊剛指着牆上的圖檔,将黨的曆史故事娓娓道來。

當天,黃陂區委宣傳部組織道德模範、時代楷模等全國、省、市、區先進典型代表到朱鋪村黨史教育館參觀學習,并召開座談會。全國道德模範孫東林、湖北省道德模範葛天才等代表圍繞“建好基地、做響品牌、形成示範”的總體要求,深入交流讨論。

黃陂“四級模範”走進朱鋪村黨史館參觀學習

先進代表們參觀朱鋪村黨史館。通訊員井迪供圖

村民家門口的黨史教育館

鮮活生動更易入腦入心

“以前參觀黨史館,要舟車勞頓去外地,現在家門口有了黨史館,村民随時可以來轉轉,真是好。”全國道德模範、“信義兄弟”孫東林從黨史館走出來,既激動又自豪。

孫東林是土生土長的李集人,得知朱鋪村建了黨史教育館,第一時間組織公司黨員員工前來學習。“來參觀了很多次,感覺非常親切,每次看到這些革命曆史都像照鏡子,會想想自己的日常言行,是否做到黨員标準,是否發揮了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是否對身邊人産生好的影響。每學一次都是對自己的一次提升。”

“村民學習黨史有了好去處,一幅幅珍貴的曆史圖檔、一件件曆史物件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鮮活生動,更容易入腦入心。”黃陂區曲藝協會主席胡中裕一邊參觀一邊感慨。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部分,經濟振興了,精神文化也不能拖後腿。”原長軒嶺街文化站站長杜有源連連稱贊,“朱鋪村無論是百姓大舞台,還是村級黨史館,都是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場所,村民不僅荷包鼓了,腦袋也富了。”

武漢市時代楷模、黃陂區稅務局第二稅務所副所長楊志文說,參觀黨史館,讓他想起了去年的新冠疫情,“在黨的上司下,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這些寶貴的經驗方法是我們應對風險、迎接考驗的重要參考。”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裴高才說:“李集街道是個道德高地,要充分運用好本土文化資源,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凝聚人心促進鄉村振興。”

基層黨組織就是群衆的依靠

黨員強起來才能成為黨與群衆的“連心橋”參觀完黨史館,先進代表一行又召開了現場交流會,朱俊剛任村支書5年,抓村幹部作風,抓黨員教育,抓村黨組織建設等建強基層黨組織工作成為大家讨論的焦點。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都要村幹部去落實,村幹部首先要自身強起來,才能成為黨與群衆的‘連心橋’,這是農村幹部的使命。”姚家集街道杜堂村第一書記葛天才感觸頗深。

“基層黨組織就是群衆的依靠,基層工作必須接地氣,基層黨員幹部必須主動服務群衆。”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勝天村黨支部書記龔衛平說,“朱書記善于調動村幹部、黨員、群衆的力量。基層黨組織是鄉村建設的‘主心骨’,但鄉村振興不是一個人幹出來的,也不是村“兩委”幹出來的,而是黨員幹部帶領廣大群衆一起幹出來的。”

黃陂區第三屆助人為樂道德模範、現任黃陂木蘭鄉政府組織委員的劉良娟,曾經當過8年大學生村官,對農村工作深有體會,她說:“村級事務僅靠幾個村幹部的力量遠遠不夠,要真正團結黨員隊伍,激發黨員的積極性,帶動村民群衆,才能順利推進農村各項工作落地。”

“鄉村治理首先要抓黨員,黨員是為人民服務的,也是聯系群衆的橋梁。”蔡家榨街鳳凰寨村原黨支部書記龔勃生有感而發,在他的召集下,鳳凰寨村以村“兩委”成員和在村黨員為骨幹,成立了村黨員志願服務隊,為村民服務。隊伍成立後,“黨員主動幫村民解決生活問題、開展清潔家園活動,在鄉村治理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編輯:鄧臘秀 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