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政策下,武漢中國小課後服務迎巨變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張屏 向一帆 張裕 狄鑫

今年秋季學期是中國小全面落實“雙減”政策的第一個學期。教育部要求,推進課後服務支撐實作“雙減”工作目标,新學期要實作課後服務校校開展全覆寫、保障時間“5+2”等;部署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降低學生考試壓力等工作,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标簽”,不得以任何名義設定重點班。并提出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對參加課後服務的教師給予相應的補助等措施。

9月1日,極目新聞記者走訪武漢多所中國小,發現課後托管正迎來巨大變化。

國中開起晚自習,托管延至20時

9月1日,武漢市幾乎所有中國小将放學時間延後到了18:00。

“雙減”政策下,武漢中國小課後服務迎巨變

9月1日,光谷四國小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後托管活動

孩子在江岸區黃陂路國小讀三年級的王先生說,他工作很忙,小孩上一二年級時是4點半左右放學,接送主要由家裡老人負責,最大的困難在課業輔導,是以他很贊成學校課後托管延時,“能把作業在校内完成就好”。

但除了家長最關心的作業輔導,武漢的中國小也希望利用多出來的時間,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他們全面發展。“1+X”模式是以成為大多數學校的選擇,即在完成“學科作業輔導與自主學習”這個“1”後,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或體育鍛煉,即為“X”。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多所學校已提前進行了家長調查,但有人選擇不參加。武昌一名國小生家長說,家裡有人管接送,她不想讓孩子上課後托管,而想讓他早點放學,去上教育訓練機構的課,“馬上要小升初了,還是要抓緊”。

也有學校延到更晚。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七、八年級學生也會在學校待到20點,下午後兩節課開展自習輔導答疑和素質課程,學校安排教師值守,學生基本在校内能完成作業。該校校長魯周超說,該校今年新進了45名教師,在提升教學品質的基礎上,大力促進家校作息時間一體化,確定45分鐘午休,盡力使從初一到高三的學生都能在晚21:30到11:30之間睡覺,并實施彈性作業方案,當作業做不完的時候,睡覺優先。通過一系列舉措,科學管理時間,變“很累但抓得不緊”為“抓得很緊但不累”。“當然,我們還有一個優勢,學校自己就有非常好的食堂,可以提供晚餐。”他說。

華科附中一名七年級學生家長王先生說,這樣家長輕松了不少,為“雙減”點贊。

也有一些學校,在之前設定的18:00後放學的基礎上,又臨時邀請家委會成員到校協商,征集家長意見。“我們其實很希望孩子能夠在學校把作業做完再回家,有些家長甚至開玩笑說,托到多晚就行。我們送飯也可以,幫助學校管理也可以。主要是太怕‘作業’引發親子沖突了。”洪山區一所國中的家委會成員說,現在的方案隻比原來放學晚40分鐘,意義不大,但延時太長,老師會很辛苦,學校的困難也要體諒。

托管課程變豐富,師資面臨挑戰

9月1日16時許,極目新聞記者在漢陽區玫瑰園國小看到,教室裡的學生安靜地做作業,老師則在一旁為學生答疑;16時30分,自主作業時段結束,學生們進入課後托管第二時段:六項無邊界校本課程。學生們根據班級不同,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教室裡和操場上,傳來了讀書聲、音樂聲和笑聲。玫瑰園國小校長張燕萍介紹,該校第二階段的課程分為禮潤德行課程、樂陶藝美課程、射育靈動課程、禦兼智趣課程、書蘊經典課程、數創益智課程等,均由學科老師擔當。

“雙減”政策下,武漢中國小課後服務迎巨變

“這次課後托管延時,我們最大的優點在教師資源上。這些課我們2019年就開發了。”張燕萍說,國文教師可帶學生上《書蘊經典》課程,開展國文課外趣味閱讀;數學教師可帶學生上《數創益智》課程,開展數獨等數學趣味性益智活動;英語教師可帶學生上《禮潤德行》課程的“國際禮儀”“英語口語”課;體育教師可帶學生上《射育靈動》課程或自己擅長的羽毛球、啦啦操、舞龍、籃球、跳繩等;音樂教師可帶學生上《樂陶藝美》課程的音樂課,如音樂鑒賞、歌唱、制作小樂器等;美術教師可帶學生上《樂陶藝美》課程的美術課如繪畫、折紙、黏土制作等。

以前一周一次、兩節課的社團課,如今将分布于周一到周五的五天裡,這一方面令很多校長感到興奮,覺得有了更多自主權,能實作更多教育想法;但另一方面,确實對學校的課程建設和實施能力帶來挑戰。

多所學校考慮引進專業機構、社會資源和家長專業力量。武漢市光谷第二十一國小曾在8月20日釋出微信,在新生中招收跳繩(行政)班、擊劍(行政)班等,受到熱烈歡迎,約320名新生中,一半人報名。學校打算與奧體中心和武漢體院的專業團隊合作,對學生進行集中培養,并計劃與對口國中、武漢市光谷第一初級中學形成連貫培養。武漢市光谷第四國小則在原有的管樂(行政)班的基礎上,再開設一個弦樂(行政)班,1日,學生們已經進行了第一次練習。

武昌區棋盤街國小校長羅宏文說,該校考慮完善家長課堂形成體系,以往的家長課堂很少會面向全年級甚至全校,今後可以做下嘗試。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龍泉國小校長左軍娥說,學校邀請即将退休的教師加入“源泉銀齡教師雙減課後輔導中心”,協助進行課後托管,還打算借助本土資源,開展走向戶外的項目式課程學習的課後托管服務,如《走進龍泉山》《龍泉豆腐的制作和售賣》等。

放學時出現擁堵,課後服務尚處于磨合期

極目新聞記者采訪中發現,由于放學時間集中于18:00,9月1日,一些學校放學時發生了擁堵。

“雙減”政策下,武漢中國小課後服務迎巨變

東湖高新區一所國小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有40個班,校門比較窄,以前通過錯時放學,每個年級間錯開幾分鐘離校,學生放學還算順暢。但9月1日,所有年級都是18:00放學,家長也很集中,導緻放學非常緩慢,直到18:45,最後一個班才離開學校。“那會又是晚高峰,可能走得最晚的孩子到家都19時多了。放學後,全校行政人員馬上開會,商議如何解決。”他說。

家長對于托管時間的多樣化需求,需要得到更多重視。多所國小此前對此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不托管、托管一節課(17:10放學)、托管兩節課(18:00放學)這三個選項都有人選。在國中,有的家長希望晚餐和作業都在學校解決,有的家長則不願意,認為在學校吃兩餐,孩子沒辦法補充營養。

還有一些學校,以前的社團課程有一些是由校外專業機構提供的,随着上課時間的集中,能提供服務的機構的人手也變得緊張,費用也提高了。“現在,确實擔心影響課後托管的課程品質。”一位國小校長說。

一些學校經過測算,發現實施目前的課後服務後,老師的工作量至少提升了20%,比如國小的一二年級,學科少老師少,但托管工作量和其他年級一樣,單個老師就會更累。學校希望有政策支援,增加相關人手。

“雙減”政策下,學生的時間該如何安排,也成為關注焦點。光谷四小603班國文教師方衛1日為11歲的學生們布置了一篇作文《“雙減”之下,我們增什麼》,學生們的答案或可作為參考——孩子們提到,要增加課堂品質,讓大家在課上就能牢牢掌握所有知識點,還要增加讀書量、運動量、勞動量、睡覺時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