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第四季脫口秀大會圓滿結束,周奇墨周老闆奪得了冠軍的位置,赢得了無數祝福和喝彩。而作為參賽四年,三個亞軍的老人,王建國在今年卻再次早早的離開了賽場。一方面是因為想要給新人一些機會,另一方面也的确和他萬年不變的諧音梗有一定的關系。

每每聽到王建國玩諧音梗的段子,李誕總是第一個開始“心絞痛”的人,不過這也不得不承認諧音梗在脫口秀上的搞笑效果。這也讓王建國有了自己的脫口秀風格,之後随着諧音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王建國也就慢慢的成為了中國脫口秀界諧音梗的全壁江山。
這一點在前幾天“率土之濱·三國脫口秀”上也被主持人沈南拎出來“當衆處刑”。而王建國就坐在他的右前方,聽着之前他用來“折磨”其他人的爛活,表情既開心又猙獰。
其實這期脫口秀是基于《率土之濱》這款遊戲六周年之際所出,是以每位嘉賓都準備了自己在這個三國題材的SLG遊戲的一些段子。而作為首發開場的王建國,自然不能空着手來,是以他喊上了自己在遊戲裡的副官呼蘭,一起來聽他精心準備的諧音梗。
要說諧音梗在王建國的手裡已經被他煉化到了什麼地步,還得要看他嘴裡的華佗。因為華佗有給曹操開顱的這麼一段傳聞,是以王建國就給華佗起了個“劈頭士”的外号,雖然沒什麼營養,但的确讓全場觀衆都哄堂大笑。
因為沈南問了嘉賓們一句想成為三國中怎樣的人,每個嘉賓都開始把自己帶入到了那段硝煙四起的曆史,認真思考起了自己最想成為的那個人物。隻有王建國,在說出漢獻帝三個字後又補了一句“不是說他汗腺發達可以稱帝“,又把全場偏嚴肅的氣氛徹底打散,觀衆笑得也是前仰後合。
正是因為這種搞笑的“低級趣味”,讓王建國的人氣慢慢從脫口秀圈子火到了更多地方,就連知乎中的三國曆史問答都能看到網友們提及他的名字。而問題卻是“假如給諸葛亮十萬個王建國,能否北伐成功”……
表面上看來,王建國在“率土之濱·三國脫口秀”上的段子似乎沒有什麼内涵,其實不然。以往每每提及曹操,大家眼中都會第一時間冒出枭雄的“臉譜化”認知。而這種臉譜化的印象卻被王建國用段子一點點沖淡了很多。他更加诙諧,自由的想法也打開了觀衆自己給三國設下的認知枷鎖,更加全面,整體的了解到了不一樣的一個三國。
在對三國的認知打開後,大家也了解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三國,但曆史流傳到現在,很多故事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是以為了能重制三國的那段輝煌,《率土之濱》也嚴格考據各類書籍,盡可能的給大家還原出了一個真實的三國世界。而之是以借助脫口秀的形式來舉辦六周年歡樂趴,也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感受到三國這段曆史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