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秘!中銀基金王偉選擇成長股的“四步法”

今年以來,市場風格快速切換,成長題材成為主導A股市場的主旋律,而在三季報陸續釋出之際,成長股再次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日前,有券商指出優質成長仍是配置主線,預計全A三季報整體延續高增長,精選高景氣個股是當下重要的政策之一。

說到挖掘成長股,中銀基金的王偉經驗頗豐。工科出身的他擅長高端制造業領域的投資,他管理的中銀智能制造,就是挖掘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産業更新大背景下智能制造主題相關行業的投資機會。

重倉布局制造業,業績表現優異

最新公布的三季報顯示,中銀智能制造A三季度的淨值增長率達11.48%,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6.80%,超額收益率為4.68%。(資料來源:基金定期報告,截至2021/9/30)

從行業布局方面來看,中銀智能制造A繼續布局制造業,截至三季度末所持制造業股票組合占基金資産淨值比例為82.01%。(資料來源:基金定期報告,截至2021/9/30)

王偉在三季度報告中表示,中銀智能制造A三季度政策上保持了倉位和核心股票的相對穩定,繼續重點配置汽車/電力裝置/電子/機械行業的投資機會,同時逐漸優化結構,重點增持了景氣度較高和具有較大潛力的制造業公司。

回顧過往,中銀智能制造A的長期業績也頗為亮眼。

銀河證券資料顯示,中銀智能制造A過去一年、三年和五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别達72.17%、343.30%和200.39%,同類排名分别為6/244、7/178和14/122,并斬獲銀河證券三年期五星級評價和五年期四星級評價。(同類排名為:1.1.1 股票基金-标準股票型基金-标準股票型基金(A類);資料來源:銀河證券,截至2021/10/22)

優異的業績來源于王偉對行業趨勢變化的敏銳嗅覺、以及對公司的深入認識。

在談到自己的投資理念時,王偉這麼概括:偏好成長股投資,擅長挖掘成長性制造業産業中的機會;同時也是在成長風格裡相對比較穩健的風格,會比較看重估值和風險收益比。

在他看來,中國的A股市場還是有大量的成長股投資機會,這樣的成長股投資也會給投資人帶來比較好的回報。

細緻深研基本面,“四步法”優選成長股

自2015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以來,王偉經曆了幾次市場的大幅波動,這也對他的投資風格和理念有了重要的影響。

在不斷的曆練中,王偉始終堅持自下而上的投資選股方法。在他看來,選擇高品質的優秀上市公司,是風險控制和回撤控制的第一步。

在這些年的基金管理生涯中,王偉以實際行動來踐行理論,并在實操中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理論,總結出了優選成長股的“四步法”。

第一步是用定量名額來判斷行業增速,選出長期持續向上的行業或産業鍊;第二步是定性判斷,結合标的公司的管理層能力和公司治理水準等來分析成長的确定性如何。

選擇成長股,第三步還要考慮行業格局,也就是弄清楚某個行業的狀态如何,集中度是高是低。最後一步則要落實到對具體公司的分析上,觀察盈利、收入、估值等各項名額。

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後言之。王偉言行合一,堅持精心挑選優質成長股的理念并加以實踐,帶領中銀智能制造A走出了一條靓麗的收益曲線。

業績回顧:中銀智能制造A成立于2015年6月19日,最近5個完整年度的回報/業績基準回報分别為:2016年度-28.16%/-16.79%,2017年度 13.71%/0.49%,2018年度 -38.98%/-24.03%,2019年度 53.69%/23.28%,2020年度 109.09%/54.01%,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回報/業績基準回報為20.62%/6.06%,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回報/業績基準回報為11.48%/6.80%(資料來源:基金定期報告)。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在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下,基金投資有可能出現虧損,在少數極端情況下可能損失全部本金。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詳細閱讀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基金合同等法律檔案,了解具體産品情況,并根據自身情況判斷基金是否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比對。文中觀點不構成中銀基金的投資建議或任何其他忠告,并可能随情況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内容,不代表紅周刊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