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高見廣春在 1999 年出版的反烏托邦小說《大逃殺》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驚悚故事回憶之一,在 2001 年導演深作欣二改編成《大逃殺》真人電影版,但由于劇本題材過于聳人聽聞,日本唯恐有影響青少年行為及政府形象的疑慮,當時主要影片制作人員必須前往日本國會接受議員質詢,成為日本首開國會備詢先例的日本電影。事實證明《大逃殺》上映之後真的轟動全球,甚至影響了往後好萊塢的驚悚電影。

《大逃殺》電影版由藤原龍也和女主角前田亞季一起主演,故事描述新世紀之初,某個國家陷入衰敗,失業率超過 15%,多達 1000 萬人失業、80 萬名學生辍學,青少年犯罪率亦急升。失去信心的大人出于對年輕人的恐懼,通過一條簡稱為「BR 法」的《新世紀教育改革法桉》,以死亡的恐怖支配年輕人,進而奪回大人的威嚴。 某天城岩中學 3 年 B 班在原本開開心心的畢業旅行上,卻被随機選中成為了「BR 法」的實施班别,規則宣布全班 42 個學生隻能活下1個人的荒島厮殺現場。
《大逃殺》上映 20 周年紀念,這部日本經典力作推出了超清晰 4K 修複版全新中文版預告,并于 7 月 1 日,将在香港重映。
《大逃殺》小說的作者高見廣春,畢業于大阪大學文學部美術科,在1991~1996年間曾服務于四國新聞社。于1996年開始寫作本書,并于1999年參加角川書店所舉辦的恐怖小說比賽。由于,所述寫的題材過于驚悚,也太不合乎道德标準,引起了評審們的批判認為“讀了以後很不愉快”,是以沒有給予這本小說首獎。後來,本作在1999年4月經由太田出版社負責在日本出版。
該書穩坐暴力文學經典寶座,十餘年内仍無作品可以超越,并且對後來的文學作品産生巨大影響。比如日本暢銷小說《國王遊戲》,以及美國文學作品《饑餓遊戲》,均以《大逃殺》中的遊戲規定作為故事藍本。再比如近年來大火的吃雞遊戲,也是以《大逃殺》中的遊戲規則作為藍本。
作者在序中強調:小說才是原著。同名電影的地位不用多說,但是礙于改編限制,電影并沒有提到小說的背景設定——小說裡描述的日本是一個“限制對外貿易”、“網絡受到局限”、“禁止搖滾樂”、“如有反抗便會遭到政府制裁”的集權統治國家。這部始作于1996年的小說,早就如《1984》般對社會制度做出了預言。
另外,小說文字緊湊,對每個人物都有深刻的描繪,主角七原秋也和中川典子更是颠覆了讀者們通過電影認識的那兩個廢柴形象。
如果說電影的亮點是老師,是相馬光子,是千草貴子,是人性的光與暗;那麼,小說的亮點則是那個操蛋的法西斯政權。隻有讀完小說,你才能說自己真正看過《大逃殺》。
《大逃殺》改編漫畫《生存遊戲》
導演深作欣二,1930年7月3日出生于日本茨城縣水戶市。日本戰後第二代導演、編劇。畢業于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文藝系。代表作有《無仁義的戰争》、《柳生家族的陰謀》、《蒲田進行曲》、《火宅之人》、《華之亂》。第6,10,1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2003年1月12日,深作欣二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72歲。暴力片宗師深作欣二,一生鮮有失敗作品,作為一個“國民導演”,其作品大多賣座且口碑頗佳。他的幫派片和時代劇,影響了很多人。深作不僅擁有拍攝B級片的才能,《複活之日》那樣的大制作科幻片他同樣遊刃有餘。氣勢磅礴的神話時代劇《魔界轉生》《裡見八犬傳》不僅凝聚着詩史和傳說色彩,同時也具有超一流的叙事。深作對電影叙事的宏觀調控能力,絕不在黑澤明之下。
有人問導演深作欣二為什麼要拍一部大逃殺的電影,導演深作欣二說是因為經曆過二戰時期,當時他中學三年級就被動員分派到日軍軍需物資制造廠工作,有一位朋友被美軍軍艦炮擊炸死,是以對國家的不信任和對大人的憎恨感一直存在。
2.深作欣二是主動找到北野武,希望他來演出的,北野武看到是深作欣二邀請,欣然接受邀請答應演出,而且北野武加入後,願意投資這部影片的人開始增多,可見北野武在當時就是大佬級别的演員了,整部影片拍完後,深作欣二還主動獻花,感謝北野武的支援。
3.學生演員挑選是發出海選令,所有适齡學生都可以自願報名參加演出,總共收到6000個報名,登記後挑選800名,再挑選42名,最終決定選出是在2000年4~5月。
藤原龍也
前田亞季
前田愛
4.男女主演標明:其實這部影片飾演七原秋也的藤原龍也是第一個決定的角色,飾演中川典子的前田亞季确實沒有參加海選,而是劇組請過來參演的,角色待定,中川典子一開始決定由岩村愛來演,就是影片一開始抱着娃娃笑的那個前任優勝者,但是岩村愛腿受傷了,無法演出,就讓前田亞季頂替了,我挺納悶的,前田亞季2000年很有名的,不是通過選拔既然是請來的人,那不演女主角請她來演誰,我挺好奇的,前田亞季的姐姐前田愛反倒參加了海選,被選中,就是第二部的女主角,其實那時候前田愛也算演員了,參加海選挺失身份的,不知道前田愛不參加海選,能不能參演這部劇。聽說兩姐妹小時候關系不好,争強好勝,不知道是不是前田愛看妹妹前田亞季能出演,是以不服氣就參加海選來參演。
栗山千明
柴崎幸
5.栗山千明演的千草貴子本來是和柴崎幸演的相馬光子角色互換的,就是說柴崎幸演千草,栗山千明演光子,但是在演出前,深作欣二臨時決定互換,劇組其他人強烈反對,但是深作欣二力排衆議,堅持己見。
6.飾演桐山和雄的安藤政信是主動找到深作欣二希望參演,因為安藤政信是深作欣二的粉絲,深作欣二一開始其實讓他演川田章吾,安藤政信卻說自己想演一直殺殺殺很酷的桐山和雄的角色,而且桐山和雄最開始有句台詞,大緻是說生命沒有平等的,但是安藤政信說最好不要加台詞,深作欣二同意了。
7.飾演川田章吾的山本太郎,是有一部出演的電影角色給深作欣二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影響,是以深作欣二和他見面,讓他來演,一開始川田章吾不是上屆遊戲獲勝者的設定,具體怎麼設定不明,可能也是18歲,但是東映公司高層很生氣,說山本太郎看起來這麼老了,哪裡像18歲呀,無奈,隻能把川田章吾設為上屆的優勝者。
一個班級42名學生,全體被逼參加BR(Battle Royale)法案,他們必須在3天之内互相殘殺,直至剩下最後一個人才可以活下去。他們唯一的結局隻有兩個,生存或者死亡。是選擇殺人、逃避、隐藏還是被殺?3天的時間,42個人,上演了最為骨肉豐盈的人間寓言。
一、社會叢林,規則至上
一開始死亡的人有三個,班主任林田因為反對B班參與BR大逃殺,被認定為無能的成年人。女18号藤吉文世因為不聽規則,私下裡和人說話,被北野一擊斃命。男7号國信慶時,因為質疑自相殘殺的“遊戲規則”,被引爆頸前爆炸裝置而亡。
二、生命天賦與生俱來,優劣有别。别抗拒它,接受它,并且靈活運用它。
每個人被組織者随機配置設定了武器,有望遠鏡、鍋蓋,沖鋒槍,弩箭,鐮刀、斧頭,手槍等等等。這就像我們光秃秃來到這個世界,美貌、智慧、健康,天份、禀賦、才華已經先天配置設定妥當,别無選擇。擁抱它,接受它,靈活運用它,才是生存之道。
三、鲶魚效應
一灘死水的沙丁魚永遠會在半路中窒息而死,隻有求生的欲望,才能讓生命煥發更大的活力。天生殺人狂川田章吾和桐山和雄這兩條鲶魚的加入,成為了班級最大的催化劑。
四、擁抱現實,還是逃避社會
兩對情侶選擇自殺,選擇永遠的躲避,徹底放棄了躲藏和抗争,生、死、愛互相交錯,是人性的善良還是懦弱,是生活的選擇還是壓迫?有人在完全茫然的狀态下,拿起武器,攻擊他人,有的人抓着手槍在追殺,口中還念念有詞背着公式,念念不忘考上大學這個夢想。
五、我隻是不想坐以待斃
相馬光子兇狠、歹毒,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極,鐮刀、槍支、僞善、可憐,甚至是身體都成為她活下去的武器。但是,她并不是天生殘暴,隻是因為命運将她安排在了那樣的一個家庭中。從小開始,她就用決絕的眼神宣告,她終生就将成為人生的鬥士,反抗一切剝奪她生存的因素,無論是嫖客的亵渎、同班同學又或者是殘暴的天生殺人狂。
六、愛和恨,生和死距離究竟是多長
拿着GPS的杉村弘樹,手上有預知敵人靠近的最佳防禦武器,他冒死橫穿島嶼,就是為了保護暗戀很久的姑娘琴彈。結果為了愛奮不顧身的他,卻被暗戀的琴彈亂槍射死。到底多遠才是愛和恨,生和死之間的合理距離?
七、我雖生而善良,亦不乏抗争的勇氣
很多人活着,不願意去傷害别人,也不願意被别人傷害。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他們就放下心中的善良,擡起手上的武器。就像千草貴子一樣!即便是周邊的生活已經變得全然不一樣,她也沒有想着去傷害别人,依舊像是往常一樣,堅持鍛煉,毫不松懈。當危險來臨時,她定然鋒芒出鞘。生不懼怕,死亦安然。
八、堡壘的崩塌,隻是脆弱的信任
燈塔六子原本相安無事,因為一個外來者七原秋也的出現,信任的天平出現了傾斜。為了毒死這個外來者(曾被目睹殺害同學),神佑子在午餐中倒入了氰化鉀,結果誤殺了中川有香。此事成為導火索,引爆整個燈塔。亂戰之中,燈塔六子倒在彼此的槍口之下。在生死面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竟是如此脆弱和不堪一擊。
九、暴力社會,就算是精英,也無法避免生死
三村信史,集合了濑戶豐,飯島敬太兩個好友之力,利用平生所學,以黑客身份入侵并破壞了監控系統,制成了威力無比的炸藥,距離對抗殘暴的組織隻有一步之遙,然而,他們終究還是死在天生殺人狂的手上。他們既有技術,又有創新,又能發揮團隊精神,他們可說是這群學生中的精英?然而在暴力社會中,精英團體依舊避免不了生死!
十、社會無論怎麼“血腥”,都要堅持走下去。
瘋狂暴力的北野武一直默默守護着中川典子,他一個人在廣場上那麼認真地做廣播體操的模樣,是刺痛人心的孤獨。他以虛拟的水槍為誘餌,促使七原結束了他無望的生命。
強者川田在死的時候,終于明白,當年參加BR遊戲隻有他們兩人幸存時,他的女人慶子射向他的那一槍,是以自私的名義成全愛情,慶子原本就打算犧牲自己,成全她愛的川田。
遭受舉國通緝的七原和典子,重回人世,在東京街頭,勇敢地相視而笑,并告訴彼此,要堅強地走下去時,無論到哪裡,隻要全力以赴。
整部片子中,最精彩的鏡頭,出現在北野武的身上。他被槍殺後,聽到手機鈴聲,又是站了起來,矢口反抗女兒和妻子的話語,随後,吃下典子的最後一塊曲奇,安然死去。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抗争。
大逃殺并不是變态的影片,它以變态和血腥之名,折射真實的世界和真實的人性。
在孩子眼裡:社會即是漫天迷亂的巨網,大逃殺,是世界在逼迫孩子們長大、面對和搏殺
在年過7旬的深作欣二的眼裡:大逃殺,是告訴孩子們,社會無論怎麼“血腥”,都要堅持走下去。
借用豆瓣上某位同學的評論來做最後的總結:
紀伯倫說,隻有愛和死能改變一切,愛比死更偉大。
羅曼羅蘭說:認清這個世界,然後愛他。
那我将羅曼羅蘭這句話送給你、我,及所有的人吧,認清這個世界,不管其如何醜惡,如何鄙陋,帶着愛和溫情,堅持在你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