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是即刻團隊開發的播客App,目前已上架各大應用商店,僅能通過邀請碼使用,導緻一時間微網誌上出現「一碼難求」的情況,那它與其他播客App有什麼不同?
<h4 class="pgc-h-arrow-right">内容推薦</h4>
進入App即展示「資訊流」推薦,每日更新3條播客「資訊流」推薦,聽的時間越長,會推薦越多更加精準的播客内容。那使用者如何判斷推薦的單集是否有自己想要聽的内容呢?如下圖所示,頁面上單集資訊展示條目的空間較大,在首屏約能展示2條的單集内容,除了基礎的節目封面、節目名稱及單集名稱外,小宇宙巧妙地通過将熱門評論外顯,輔以展示播放量及評論數量,引導使用者點選進入二級頁面,進而形成轉化。

<h4 class="pgc-h-arrow-right">強大的搜尋</h4>
不同于傳統播客App僅能搜節目名稱,小宇宙還支援搜尋單集和使用者,甚至是節目内頁的内容也可以搜尋到。對于那些「我對欄目本身不感興趣,隻想聽其中的某一集」或者「我關注某個人或某個話題,想聽聽看關于他的一切」的節目,使用單擊搜尋功能可以更簡單地直達所需。
讓人驚喜的是,在節目内頁長按選中任意詞彙可以呼出「智能搜尋」功能,這個智能展現在它允許使用者選擇用magi搜尋和用互動百科搜尋相關内容。這讓我想到了Mac上一款很好用的工具PopClip(通過對文本内容的擴充來提升操作效率),小宇宙的智能搜尋對于邊聽節目邊扒關鍵詞的「考據黨」來說,無疑會大幅提升在聽節目時擷取資訊的效率。
<h4 class="pgc-h-arrow-right">更便捷的互動</h4>
在單集播放界面,除了正常的進度條拖拽、快速後退/前進等功能外,還有一個點贊功能,使用者聽到精彩的内容或引起共鳴的部分可以通過點贊進行互動,從點贊功能的回報到進度條的高度的升起都能夠進行實時的回報,同時也可以幫助其他聽衆了解單集内容的關注點,以此為⽤⼾營造出符合他當時⾏為和感覺的情景,可以達到提高使用者的參與度的目的。
評論頁的輸入框常駐于頁面底部,點選後輸入框高度延伸,引導使用者評論互動,此時使用者如果是通過單擊播放界面進入的評論頁面,還會出現标記時點的選項,勾選後評論内容即帶上了單集内容的時點。而時點高亮色+下劃線的表現形式可以引導使用者聚焦注意力和點選進行内容的收聽,當其他使用者點選帶評論中的時點即可直接跳轉至對應時間點播放單集内容,為⽤⼾之間的互動建⽴起羁絆,友善使用者間的讨論交流,進而提升了點選率和單集的收聽率。
另外,在使用者輸入評論時,輸入框并不是以模态的形式出現,在使用者評論的過程中依然可以滾動頁面進行互動操作,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不打斷使用者操作的連續性。以iPhone X的螢幕高度為例,除去标題欄+評論輸入框+鍵盤高度外,留給評論本身的空間僅有大約1/3左右,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使用者滾動螢幕查閱感興趣的評論或針對性進行回複的行為非常連貫,非模态的處理可以進一步降低使用者互動的門檻。
這裡有一個改進小建議,輸入框内的預制文案可以換成引導性更強的内容或由系統自動生成一個場景适合的評論,這樣不需要使用者自己思考寫什麼内容,降低使用者評論操作的成本,提高使用者參與度。
小宇宙目前在社交上的嘗試處于使用者友好型狀态,使用者可以檢視他人的播客訂閱清單,發現同好,即「相近資訊的收集愛好者容易獲得共鳴」。如果這個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剛好是使用者收聽的主播,就可以很容易拉近聽衆和主播的距離,主播對于聽衆來說不再是手機螢幕後面冷冰冰的聲音,他更像你的一個朋友,你可以去了解他的喜好,讨論共同話題,更好地跟他進行互動。
<h4 class="pgc-h-arrow-right">情感化共鳴</h4>
不同的主題表達了不同情感,針對不同的社會群體的設計風格也會有所不同。
回到産品本身,小宇宙根據播客節目封面的主題色來适配不同播客資訊頁的視覺風格,營造出适合不同播客風格的氛圍,以此來傳達不同播客節目的特點。
若在熱門的單集下評論,且評論點贊數最高,小宇宙領航員(官方賬号)會給你留言,告知「你的評論上首頁啦!」,通過這種與使用者互動的方式激起⽤⼾的情感認同,提升使用者評論的積極性。
點選「加入播放清單」,通過動效形式給予使用者回報,讓資訊的展示更生動自然,為産品增添趣味性的同時,給予使用者更美好的操作體驗。
下拉重新整理動效中以「宇宙」圖形為載體,将産品的Logo融入了其中,賦予産品獨有的個性和靈氣,讓使用者切身感受到這是一個可以探索的「宇宙」,而不是一個冰冷的工具,在減少使用者等待過程中引發的負面情緒的同時強化了品牌形象。
<h4 class="pgc-h-arrow-right">可以改進的地方</h4>
産品中使用了較多無文字按鈕,對于初次使用的使用者來說存在一定認知負荷,不知道這些都是什麼功能。
存在相同樣式的圖示承載不同功能操作的問題:「播放清單」功能在「我的播客」頁中點選後是加入播放清單操作,而在播放清單模态彈窗中,點選後進入播放清單的編輯狀态,同個樣式的按鈕承載了不同功能操作,容易引起使用者困惑,帶來備援的學習成本。
當你收藏了一篇文章,收藏按鈕狀态從「收藏」變為「已收藏」,點選「已收藏」可以取消收藏狀态,這是使用者對于兩個狀态切換已有的認知。而小宇宙的加入播放清單功能,在點選加入播放清單後,再次點選「播放清單」按鈕,會提示「已在播放清單」,而不是通常認知中的「取消加入播放清單」,容易帶來認知錯誤。
清單右側的「已訂閱」按鈕,視覺感覺上像是不可點的狀态,點選後提示「已取消」,再次點選提示「訂閱成功」。對于有明顯狀态變化的功能性操作可以省去toast,這裡通過「已訂閱」和「訂閱」狀态的按鈕樣式變化已經給予使用者清晰的傳達回報,再次提示反而多餘。
小宇宙的體驗分析就到這裡,總的來說雖然存在一些需要優化的細節(畢竟還處于邀請碼體驗階段),但是設計師可以學習的設計亮點有很多,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下載下傳體驗一番,也歡迎大家一起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