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突厥族年年入侵。每年秋季,北部邊關都會告急,這成了隋朝皇帝的心頭一患。這年秋天,隋朝皇帝派大将賀廷玉統兵抗敵。賀廷玉向皇上建議,這次打仗應多征兵将,戰後将士兵駐紮在邊陲,這樣突厥人再入侵的時候便可以随時抵抗。于是,皇上就指令賀廷玉在全國征兵。
前朝有名的将軍花在春辭官後住在西安城外,改名為花孤。他有一個女兒叫花木蘭,從小便跟母親學工識字,會織布裁衣,能吟詩作畫。同時,花木蘭還跟父親學習騎馬拉弓,舞槍弄棒,學得一身好武藝。
賀廷玉在全國征兵,征兵書發到了家家戶戶,隻要家裡有成年的男人都要應征入伍。花孤的家裡也接到了征兵的通知,指名要花孤應征參軍。此時,花孤已經六十多歲了。老将軍和妻子商量,決心隐姓埋名去當兵,為國家盡忠。這時,忽然一個身穿戰袍的少年出現在眼前,他們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女兒花木蘭。
花木蘭說從征兵那天起,她就已準備扮成男裝,代替父親去當兵打仗。父母聽了木蘭的話,一時很難同意。花木蘭說:“父親年紀已經大了,應該在家休息。我沒有哥哥,弟弟妹妹又還小,從軍的事情我來擔當最合适了。”在她的一番勸說下,父母終于同意了。
出征的元帥是賀廷玉。花木蘭跟随部隊一路行軍,當晚宿營在黃河邊,隻聽見黃河流水洶湧澎湃,聲音好像從天而來。而在家裡,這時候應該正是父母呼喚她吃飯或寫字的時候,她的心裡有些想家了。第二天,隊伍渡過黃河,晚上睡覺的時候,花木蘭已經能聽見敵人戰馬的嘶叫聲。
在民間傳說中,花木蘭武藝精熟,而且熟知帶兵打仗。在一次作戰中,她分析了雙方各種具體條件後,建議夜間偷襲敵人,結果以少勝多,打赢了那場戰役。幾次戰役後,花木蘭的軍事才能受到了注意,兩次得到提升。

四年後,花木蘭被調到中軍,職位升為都統,直接參與各項軍事決策。在冬季的一次戰鬥部署中,元帥賀廷玉選中了一條進攻敵軍的線路,花木蘭認為當時天氣變化無常,行軍中如果遇上大雪封山,部隊就會有進無出,後果不堪設想。但賀廷玉求勝心切,認為短短的三天時間不會下雪。
花木蘭沒有辦法,隻好請求另率一支軍馬與他率領的軍隊走不同的線路進攻,以便兩軍能夠互相接應。事情果然和花木蘭預想的一樣,三天的行軍還沒有走完,大雪便把賀廷玉一行兵馬困在了深山。花木蘭一面派人打探敵人動向,一面迅速組織力量,親自接應賀廷玉出山,救了賀廷玉一命。
十二年後,邊疆戰亂平定,賀廷玉得勝還朝。他把花木蘭所立的戰功奏明天子,皇上要讓花木蘭做兵部尚書。花木蘭非常感謝皇上的重用,但她表示不願做官,隻希望快些回家。賀廷玉率領人馬親自送花木蘭回家,認出了已經七十多歲的花在春,才知道花木蘭原來是花在春的孩子。他不停地誇贊将門果真出虎子。這時,從屋裡走出一個女子。一起帶兵打仗呆了十二年,賀元帥剛知道花木蘭原來是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