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王冠》這個系列時,丘吉爾的出場就是個中老年油膩大叔的形象,很難想象他年輕的時候會是個英俊的小哥。丘吉爾的基因很好,父親曾做過财政大臣,母親是《紐約時報》股東之一的女兒,隻是他的家庭并沒有帶給他快樂,隻有父母風流韻事的各種混亂。
英國曆史作家邁克爾·謝爾頓在查閱牛津博德萊安圖書館的阿斯奎斯家族檔案時,發現了一段丘吉爾年輕時代鮮為人知的“三角戀”,這段隐秘的曆史颠覆了丘吉爾的高大形象,甚至于,原來英雄也曾為了政治目的利用過一個少女真摯純真的感情。

第一段戀情:
誰在年輕時沒有經曆過情窦初開的瞬間悸動,隻是大多都成了回憶。丘吉爾在父親的安排下,進了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成了一名随軍小記者。
1896年9月,丘吉爾随軍來到了印度。這一次的随軍經曆,讓丘吉爾知道了何為愛情。他遇見帕米拉·普羅登,二人年齡相仿,丘吉爾對帕米拉傾心不已,隻是女孩家不同意。丘吉爾的父親這時已經去世,母親另嫁他人,自己的職業不過是個記者,能有啥前途?丘吉爾被拒絕,他心儀不已的女人後來嫁給印度總督的兒子。
這一段經曆給丘吉爾上了一課,沒有出人頭地,他連和心愛的女人在一起的機會都沒有,于是,他要進軍政壇。期間還發生了另一件事,他在南非采訪英布戰争時被俘,結果,他越獄成功,也是以,丘吉爾一度成為了英國的“名人”。戀情的失敗,讓丘吉爾更加理性,而這次越獄事件,讓他看到了扭轉命運的機會。1900年10月,丘吉爾當選為議員。
第二段戀情:
這時的丘吉爾已是相當老道了,他不會輕易讓情緒控制自己。此時的他,形象的說很像是一隻嗅覺敏銳的獵犬,時刻密切的關注着有利于自己的一切機會,并會采取合适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丘吉爾踏入政壇的身份是保守黨,隻是他和首相鬧翻了,後被取消了黨員資格,他就跑到了反對黨的陣營。
就在其政治前途處于低谷時,丘吉爾認識一女孩,直接扭轉了他的政治命運。1907年4月,丘吉爾認識了維奧萊特,未來首相的愛女,那年她才21歲,正是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年紀。丘吉爾這年30歲,他經曆過情感的種種,知道追女孩子有時還不能太主動。丘吉爾的英俊相貌此時幫了他的大忙,有貌、氣質又不差,人有點拽拽的,很快就引起維奧萊特的注意。
這一段交往,準确的來說,還真算不上是戀情,自始至終都是女孩子在幻想,丘吉爾是不是要向我求婚了?女孩子甚至還要求父親給丘吉爾一個好職位。丘吉爾的父母雖有各種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但曾有的背景卻難以忽視,最終,時任首相大人還是照顧了愛女的情緒,他給了丘吉爾一個很有前途的職務:商業大臣。
丘吉爾一直在謀求進入内閣,故而,和維奧萊特若即若離,隻是這時,又有一個女子走進了他的生活。
第三段戀情:
維奧萊特還在憧憬和丘吉爾的美好未來時,丘吉爾向克萊門蒂娜求婚了。克萊門蒂娜帶給丘吉爾的感覺,似乎像帕米拉還在他的身邊。丘吉爾決定選擇克萊門蒂娜,放棄維奧萊特。此時,丘吉爾不再是10年前的懵懂小夥,他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政治資本積累,他完全可以靠自己拼出一片更為廣闊的新天地。
維奧萊特一片癡情付諸東流,屢次動過自殺的念頭,所幸及時被搶救,得以存活。丘吉爾大概還是有點于心不忍,訂婚後特意和維奧萊特談了談。丘吉爾能不清楚維奧萊特對他的情感麼?連和家人度假都邀請丘吉爾,這不是直接的明示麼?隻是,丘吉爾更看重事業,維奧萊特沒有給他那種情感的歸宿感,他相當理性,隻要政治前程,至于婚姻他還是忘不了初戀。
克萊門蒂娜的出現,讓丘吉爾找回了某種感覺。
1908年9月2日,丘吉爾和克萊門蒂娜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嘉賓共計1400餘人,連國王也親自到場祝賀。隻是,他們的婚姻中始終有個帕米拉。丘吉爾一直和帕米拉有着聯系,看到帕米拉的來信,他都會欣喜不已,這種情感一直保留到帕米拉去世前四年。
對此,作為妻子的克萊門蒂娜,非常憤怒,甚至于,她曾帶着一位男保镖在美國生活了兩年。在很多人的眼中,丘吉爾帶着英國人成功的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戰争歲月。他的感情生活,更多則當成花絮來看,這世上怎會有完人呢?
丘吉爾受過情感的傷害,太清楚那受傷的痛苦,當他周旋于維奧萊特和克萊門蒂娜之間時,當初的那份痛楚就沒有給他任何警示麼?丘吉爾後來還試圖讓這二位女子交好,怎麼可能呢?看着心愛之人挽着他人邁進婚姻的殿堂,誰會有那麼大度?
現實的各種“曆練”,成就了一位史上厲害的首相,同時,也抹去了他那份對情感的純真。
參考資料:
【《丘吉爾的“三角戀”》、《英國首相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