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衣庫童裝試穿事件,流量時代不能被流量所困

優衣庫童裝試穿事件,流量時代不能被流量所困

流量為王的時代,不少自媒體為了吸睛總試圖在選材上投機取巧,比如在時尚穿搭領域,簡單為女生們搭配一套好看的衣服早已不能在衆多搭配圖文裡沖出重圍。

于是開始出現各種更為獵奇的搭配主題,比如“教你一個月穿搭不重樣”、“怎麼隻花一半的價格買到ZARA、H&M、優衣庫的衣服”……

前者很好了解,即一次性分享大量穿衣搭配組合,後者則是引導購買快時尚童裝款式,進而省去成人服裝和童衣之間的差價。

各種獵奇選材的代價則是耗費在用于搭配上的巨額購衣成本。不少部落客耍小聰明規避這批費用的方式有二:1.網上大批量購入衣物試穿後,運用某寶七天無理由退貨機制回流款項;2.所有搭配均在各大時裝店試衣間完成。

前者明顯受到道德上的非議,而後者則會出現這次優衣庫事件的後果。

部分觀點認為試衣間的存在本身就是為購買行為保留考慮空間,試了合适可以買,不買也沒人可以攔着。看似有理,實際卻是耍無賴。

沒錯,試穿并不是一種穿了就要買的霸王約定,老話也說:試試無妨嘛。但還有個詞,誠心做買賣。

試穿行為的初衷應該是單純誠懇的,“喜歡”、“覺得合适”、“想買”等都可以成為試穿的初衷。“為了拍照”、“漲粉”、“不可能買”則從一開始就賦予了試穿行為複雜甚至負向的初衷。在這種初衷之下,特意試穿與自己身材尺碼不相比對的衣物可以說是存在主觀惡意的,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買,沒打算為自己的試穿行為負責。

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不少人忽視道德盲目追求點選量,把自己變為網際網路世界的一頭困獸。自媒體人借助網絡快速的走紅,通過飛速傳播的社交媒體大量大範圍地産出自己的創意,在網紅們絞盡腦汁不停重新整理自己的成果時,觀衆的需求也随着資訊爆炸不斷擴張。有需就有求,隻要大衆對内容多樣性的需求不止,自媒體追求獵奇的可能性就越大。

是以在某些角度來看,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有點過快了。這更加考驗網際網路人在快節奏營運節奏裡讓心慢下來沉澱自己,做精品内容而非以獵奇取勝。少點獵奇,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少點道德争議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