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門口的電影院 文/金步搖

作者:終南文苑
家門口的電影院 文/金步搖

重陽節那天,我回娘家探望父母。家裡隻有弟媳一個人,她告訴我說:“咱媽去看電影了,咱爸出去鍛煉了。”我笑了:“咱媽舍得看電影了?咋不和爸一起去呢?”弟媳說:“重陽節電影院搞活動,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免費看,人家倆人的檔期不一樣,媽要看《中國機長》,爸早上鍛煉,下午和一幫老漢們去看《我和我的祖國》。”

  坐在家裡等父母,我并不急,也不打電話。媽就在村口的金輝環球廣場四樓看電影,擡腳就到,爸鍛煉也在村裡,走不遠。父母苦了一輩子,到老能自得其樂地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我們村坐落在西安城南郊,叫金泘沱。現在看來,我們村離大雁塔隻有五分鐘車程,地理位置優越,可20世紀80年代那會兒,村子還很封閉,是個隻能靠種地吃飯的偏僻地方。小時候,雖說站在村邊的土崖上,我們能望到大雁塔、電視塔,可是靠兩條腿走起來,起碼得一個多小時才能到。村北有一個大土坡,鄉黨們要去城裡辦事,必要翻越那條土坡,來回很費勁。倘若自行車後座上馱點菜或者大米,架子車上拉點糧食呀煤呀,任憑你使出洪荒之力,也隻能望坡興歎,沒有一點脾氣。

  困難有,辦法自然也有。我們對付大坡的辦法,是全家總動員,走的時候送一程,回來時再“接坡”。比如說我爸今天要去城裡買化肥,到了下午五點多,估計我爸快回來了,我媽就帶着我們姐弟三個等在坡下面。等到我爸回來了,我們拉的拉推的推,一家子出幾身汗,才能把架子車推上坡。下坡的時候小孩子最高興,大人把車轅高高聳起,車尾挨着地,讓小孩子靠後坐着壓重,那車尾就一路摩擦着黃土地面,“呲呲”地溜下坡去了。無論對自行車或者架子車來說,“溜坡”都是個技術活,如果掌控不力,讓車子失去阻力沖下坡去,那可是要人仰馬翻,受傷挂彩的。

  不必問我父母鄉鄰或者我自己第一次看電影的經曆,答案大都是村國小的大操場。七八十年代農村有了重大事件,會在國小的操場上給大家放一場電影,我爸把這樣的電影叫“給眼睛過生日”。我媽則把操場電影叫“逛隍會”。确實,看這種電影和逛會沒什麼兩樣,十裡八鄉的鄉黨們都聞風而至,賣瓜子花生的小生意人一手提着口袋,一手拿個電壺蓋子,一毛錢一壺蓋,賣力地滿場吆喝。人一多,孩子們更是無端地興奮,他們發揮特長跑前跑後,爬樹上牆,無所不能。大人也不閑着,拉家常、論劇情、評親鄰……人多了熱鬧,交談聲自然一個高過一個,生怕自己的嗓子被淹沒了。

  到了80年代後期,操場電影的放映次數多了起來,一般村民家裡辦個紅白喜事,也敢有氣魄給大家演一場電影助助聲勢。後來電視機慢慢普及,人們對喝風受凍的露天電影興趣漸漸淡了下來。雖說如此,但農村人想正兒八經去電影院看場電影,還是很難。

  我第一次進影院,大概是1988年,上初一。記得那時候一部叫《紅高粱》的電影風靡了整個世界,我們國文老師決定帶我們見識一下這部獲獎電影,對我來說,見識的不僅是電影,還有電影院。我們是一路風煙滾滾連跑帶跳從春臨村的54中走路去的西影文化宮,電影院外表肅穆,像個教堂一樣,有個尖頂。裡面很大,一排排淡黃色木質座椅,一個個穿戴整齊的觀衆,讓我們這幫孩子很快安靜下來,忘情地投入到了劇情當中,很過瘾。因為喜歡讀小說的緣故吧,我喜歡看電影,雖然難得去一次影院,但是很喜歡那種全身心投入的豐富感情體驗。在家也能看電視,然而氛圍不同,時有打擾,和影院的感覺不能比。

  我和對象看的第一場電影是《飛越迷情》,主演是張學友和張曼玉,那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劇情片,很感人。電影散場時,人多擁擠,對象拉了我的手,我心裡“嘭嘭”地崩米花一樣,至今記憶清楚。

  回家的時候已經快九點了,天完全黑了下來。那時候條件能好些,村子的地被曲江水廠占用,作為回報,水廠給我們村修了柏油路,但沒有路燈。村口的坡依然在,推得平緩了一些,沒有那麼陡了。我們推着自行車上了坡,他說下坡好騎,讓我坐上去。我美滋滋地坐在後座上,他刹着閘往下溜,柏油路面平整,按說沒有事兒,偏偏不知誰給路中間丢了一塊石頭,黑燈瞎火三心二意的我倆,翻了車,跌得把臉都擦破了……

  我們結婚後就到了城裡打工,雖然沒有住在電影院隔壁,但電影還是看了不少。後來工作忙碌,加上有了孩子,看電影那點小情懷,也就被遺忘了。但讀書和在電視上看老電影的習慣,我一直保留着。

  村子裡人聚人散,一個一個老人去世,一茬一茬孩子出生,電視機也越換越大,越換越輕巧,我們漸漸步入了中年,而父母也在不知不覺中老去。随着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城市擴建,我們村的地理優勢凸顯出來,2009年村子整體拆遷,納入城市規劃之中。

  沒幾年,我們村的地盤上建起了高檔住宅,村口通了地鐵4号線,随着大型休閑購物廣場的開發,我們村口入駐了影城。

  影城開業那天有優惠活動,我們全家人有史以來第一次一起看電影,這事兒可不小,十點半的電影,我爸不到十點就開始催催催。孩子們急了,幾步路就到了,爺爺嚷什麼?我爸說去早了好占座位,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影城裝修豪華,走道是軟軟的地毯,座位是獨立的沙發,影廳比原來小,但銀屏特大,音響效果一流。優惠活動隻限于卡通片,我們看的電影是《第七個小矮人》,七十多歲的父母,年過四十的我、弟弟弟媳,還有兩個半大侄子,我十八歲的兒子,三代人八個座位,占了快一排,老老少少津津有味地看卡通片,自得其樂。

  從此我們家人看電影成為平常事,感謝好時代,讓我們在自己的村口就能享受電影藝術帶來的好心情,讓我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出門和老太太們張口就谝中國機長,讓我圓了自己年輕時的電影夢,讓我們的孩子,能和城裡孩子一樣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得到藝術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