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冷漠局外人的“原罪”

一個選擇躺平的年輕人,他對親情、友情、愛情都比較冷漠,他沒有宗教信仰和道德追求。他會是這個社會的毒瘤、是十惡不赦的惡人麼?加缪的《局外人》用小人物默爾索的意外殺人案件用荒謬的手法為我們展示了在宗教綁架法律、主觀判斷替代客觀分析的時代中,會出現怎樣荒謬的結局。

我們無法說默爾索是一個好人。他對母親的生死漠不關心、冷淡的面對周邊的鄰居,對愛情既沖動又懦弱。而社會的道德審判将他釘死在死亡的十字架上。我們不僅要問,個人道德上的瑕疵為何能成為對他行為的評判,對宗教所謂“贖罪”和“忏悔”的不認可為何讓他成為惡魔的代言人。置身事外看熱鬧的“局外人”們,在開心觀摩死刑行刑的同時,是否會反思他們的以訛傳訛終結了一個年輕人的生命。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當然可以對一個人進行主觀判斷。但面對事件,我們不能以主觀的好惡來推測事實背後的客觀原因及動機。我們的法律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而非基于對當事人的主觀印象進行道德和思想上的審判。我們的社會要包容多樣的聲音和信仰,不能由宗教綁架社會普羅大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