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天,恐龍複活了...

作者:大科技雜志社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用蚊子化石中的恐龍血液複活了恐龍,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科學家正在尋找世界各地化石中留下的恐龍DNA,希望能達到同樣的壯舉。雖然目前看來這不太可能,但如果有一天恐龍真的複活了,它們能适應現代社會嗎?

環境已更改

根據考古發現,恐龍生存的侏羅紀至白垩紀時期的大氣組成與現代社會的大氣成分顯着不同。當時的含氧量是今天的130%~150%,這意味着今天平地上的含氧量,如果放在侏羅紀時期,相當于高原以上3000米左右。那是什麼意思?對于人類來說,一個從未在高原上生活過的人,突然來到高原地區,頭痛頭暈,胸悶的高原反應很正常,有些人還會出現更嚴重的肺水腫、腦水腫等病變,甚至導緻死亡。

有一天,恐龍複活了...

如果在恐龍身上看到高地反應,它們比人類嚴重得多,因為大多數恐龍的體重遠遠超過人類,它們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能力也超過了人類對氧氣的需求。恐龍科學家估計,一條體重3萬公斤的迷茫龍每次呼吸時都必須呼吸1,700升空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氧氣水準下降,他們呼吸更快,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更多的氧氣,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死亡循環。恐怕現代生活中的恐龍終生離不開氧氣罐。

除了氧氣,侏羅紀時期産生的二氧化碳水準也比現代高得多。據估計,二氧化碳水準比工業時代之前高出六到七倍。二氧化碳的減少對呼吸的影響很小,但對溫度的影響很大,直接導緻侏羅紀時期的溫度比今天高出3到4攝氏度。你可能認為這是微不足道的,但溫暖的動物恐龍并非如此。恐龍的現代近親鳄魚害怕寒冷,冬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冬眠,捕食的速度比夏天慢得多。此外,溫度甚至可以決定鳄魚的性别,溫度在30°C以下,所有年輕的鳄魚都是雌性,高于30°C才能生下雄性。溫度會像鳄魚一樣影響恐龍嗎?

恐龍生活在那個時代,氣候也與今天大不相同,當時地球上有大量的熱帶雨林,濕度非常大,潮濕的高溫氣候使恐龍等魚水。縱觀今天的地球,大部分平原都被人類占領,高層建築和城市中心往往幹燥炎熱。從片狀到點狀的野生環境,熱帶雨林的面積正在急劇縮小,取而代之的是稀疏的溫帶灌木和幹燥的草原,似乎不适合恐龍生活。

植物非常不同

很難知道吃植物的恐龍更喜歡哪種植物,但很明顯,與侏羅紀和白垩紀時期相比,現代植物物種發生了巨大變化,曾經主導侏羅紀時期的裸體植物被亞植物完全抑制了。也就是說,不管當時吃植物的恐龍喜歡吃什麼,到了現代,恐怕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口味,但這件事似乎并不像想象的那麼容易。

蘇鐵是一種古老的裸植物,在恐龍生命時代,蘇鐵也達到了它的巅峰:在白垩紀的地層中,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最豐富多樣的蘇族鐵化石。由于生命時期如此相似,可以推測,蘇特應該是恐龍經常吃的食物之一,而能夠以蘇特為食物的恐龍應該進化出獨特的特技,至少人類很難抵抗薩廷的"毒性"。

有一天,恐龍複活了...

恐龍時代的動物

蘇替辛中較常見的毒素是葉子、球狀果實和種子中的硫酸鹽,以及吃索丁種子、光,這會導緻腹瀉和嘔吐,吃得太多甚至有肝衰竭死亡的風險。而且根據動物實驗,煙灰也具有緻癌作用,大鼠經口喂食可緻肝腎癌。更獨特的"毒藥"是與蘇鐵共生的念珠菌,它會産生一種潛在的神經毒素,這種毒素在更長的時間内被植物吸收。長時間過量服用蘇汀的人可能會患上帕金森病或分期(通常以肌肉無力和萎縮為特征,這是一種延緩脊髓炎的運動神經元疾病)。

當然,蘇鐵本身并不想成為人類的食物,也不期望依靠人類的生命,它和恐龍是合作的夥伴。一些研究已經清楚地表明,蜥腳恐龍吸收了酸菜的嫩葉和種子,并且蜥蜴紅色肉的外皮進化成吸引大型蜥腳恐龍。恐龍們拿下并消化了肉質的皮膚後,便将裡面的種子排洩開來,于是蘇特跟随恐龍的腳步,傳播到世界各地。

銀杏是蘇族鐵的近親,在侏羅紀時期也茁壯成長,具有類似的特征,銀杏種子的儲存組織含有4-甲基甾醇(MPN)和氰化物等毒素。MPN也是一種神經毒素,過量食用會誘發癫痫和抽搐,氰化物水解會産生劇毒氰化物。加熱和烹饪可以使氰化物等有毒物質通過熱分解,但不能使MPN失活,是以如果我們生吃銀杏種子,我們應該做好急救準備,即使煮熟,銀杏種子也不能多吃。然而,恐龍對此毫不猶豫,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高大樹木之一,銀杏的存在足以滿足大型食草恐龍的飲食需求。

有一天,恐龍複活了...

恐龍喜歡裸體植物

但是,就像恐龍一樣,它們能忍受被子植物的毒性嗎?為了适應不同的環境,被子植物産生許多不同的代謝物,例如與抗低溫相關的多元醇,抵抗幹旱環境的生物堿和單甯,許多鹽堿植物中的甜菜根和脯氨酸。這些代謝物中的一些具有劇毒,對食植物動物具有"血封喉嚨"作用,其中一些可能隻是具有氣味或特殊味道,使動物不舒服。但是沒有辦法推測它們對恐龍的效果如何。另外,被子植物也會有真菌和細菌與它們共生,恐龍能耐受它們的代謝物嗎?如果恐龍直接被養在野外,它們可能就像古代人類品嘗過草一樣,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樣的草毒害了它。

動物也發生了變化

不僅植物,甚至曾經在同一片土地上與恐龍競争或被恐龍單方面碾壓的動物也發生了變化。

如果恐龍複活了,他們的第一個想法可能是來到小國度。這是真的,因為白垩紀的氣候和生态環境、大氣中含氧量高等因素,當時的動植物體型非常大,甚至蚊子、蒼蠅等小昆蟲都比現在大2~3倍,有的蜻蜓可以長到一米多長。更不用說巨型爬行動物,可以與恐龍相提并論,通常重達十噸,相當于幾頭甚至幾十頭大象的重量。

動物變小了,對食肉恐龍的第一個主要影響是食物短缺。一般來說,哺乳動物每天消耗體重的10%左右,例如一頭4噸重的大象,每天吃300多公斤。大多數恐龍可以重達數十甚至幾百噸,如果用同樣的标準來計算它們的食物消耗量,那麼一隻恐龍一天要消耗幾噸甚至幾十噸的食物,同樣相當于幾十頭甚至幾十頭大象。現代社會能負擔得起這樣的"大胃王"嗎?如果它像藍鲸一樣生活在海洋中,可能不是問題,但生活在陸地上,生态平衡很可能被迅速破壞。

有一天,恐龍複活了...

恐龍在現代能活得好嗎?

由于體型較小,現代動物可能沒有與恐龍作戰。非洲象的平均重量約為3.1噸,是目前非洲安哥拉記錄的最重要的大象,淨重為13.5噸,相當于九輛汽車的大小。然而,非洲象作為現代最大的陸地動物,隻是霸王龍面前的一個小點。由于陸地上有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下颚,殺死大象很容易,而且更常見的是大象甚至可能沒有機會逃脫。除了大象之外,其他動物都較小,犀牛和河馬就像抓騾子的老虎,而斑馬和羚羊就像老虎抓兔子和老鼠一樣。一旦恐龍在野外廣泛出現,像屍體一樣在野外蔓延很快就會出現。

這樣,即使恐龍真的複活了,它們也隻會像電影一樣在人類為它們建造的動物園裡生存下來。但即便如此,這種模式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恐龍消耗了太多的資源。随着恐龍在繁殖後數量的增加,它們會像侏羅紀公園一樣威脅人類社會嗎?為了自己的安全,人類會想要再次消滅它們嗎?

對于恐龍來說,也許複活不是一件好事,讓它們強大的身影隻活躍在想象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