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動漫迷們迎來了一次恸哭。
世紀神話完結了。
它曾是日本動畫史上三座豐碑之一,以一己之力,将日本動畫的思想内涵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2009年,日本文化廳所舉辦的“日本傳媒藝術100選”中,它被票選為史上最經典動畫,沒有之一。
即使離開播已經過了20多年,全世界追随的粉絲隻增不少。
這一次,它的終章來了——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

前些日子,劇場版在亞馬遜上線。
豆瓣實時電影榜上,這部片子立馬沖上首位。
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口碑——
豆瓣9.2。
這部劇場版,今年3月8日在日本上映。
即使在疫情之下,它也創造了系列的票房之最——
100億日元。
導演庵野秀明創造了新記錄。
日本擁有這個檔位票房的導演,隻有6位,包括他自己。
《新世紀福音戰士》是一部非常有門檻的劇集。
首先,它是一部關于機甲的動畫,這就勸退了一大批女性觀衆。
其次,它的故事裡融入了大量神學、宗教、哲學意像,又勸退了另一大批觀衆。
1995年,這部劇的TV版播出的時候,收視非常低迷。
最後兩集,甚至沒有預算制作了。
于是,出現了大量的草圖,幾乎靜止的畫面(如下,仔細看在動)。
但是,和當年的《大話西遊》一樣。
雖然在商業上的成績一般,但因為其作品所突破性的内容表達,在完結後反而累積了越來越多的粉絲。
它的主題,它的故事,它的背景,成了動畫粉絲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它延伸出的概念,比如LCL液體,生命之樹,AT力場.......幾乎讓每一個初看的粉絲驚歎——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仿佛被導演奪走了童貞。
今天,為了讓沒有看過這個系列的童鞋入坑。
鋪子,就簡單介紹一下這部作品的大概脈絡。
《新世紀福音戰士》分為TV版,舊劇場版,新劇場版(還有一個重制版《死與新生》,内容和tv版和舊劇場版的重制)。
TV版和舊劇場版的設定,很多來自猶太教《舊約》,由于裡面涉及的宗教因素過多,就不一一解釋了。
但是,這劇基于宗教,延伸出了很多原創的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應該就是「人類補完計劃」。
這個概念的出現,幾乎串聯起整個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題——
人類的孤獨和隔閡。
人,何以為人?
在劇集中,它指向一種特殊的力場——AT力場(Absolute Terror Field)。
這是一種能讓靈魂物質穩定的力場。
無論是使徒還是EVA,都可以展開這種力場,讓靈魂物質遊離到身體周圍的一定空間内,形成一種隔絕外部的絕對領域。
這種領域,幾乎能抵擋所有正常武器的攻擊。
而人之為人,也是因為AT力場。
它讓人類的靈魂物質保持穩定狀态,于是我們才有了皮膚,骨頭,毛發,各自缤紛的神态。
它是将自身與自我(ego)和客觀世界分割開的一堵牆。
而在劇集後期,引申出了更心理學派的觀點——
AT力場,也是人類互相隔絕,互相争鬥,互相猜忌的緣由。
劇集中的神秘組織SEELE,一直秘密籌備着「人類補完計劃」。
這是一個消除人類的AT力場的計劃——
打破人類互相隔絕的心之壁壘,身體消亡,地球生命合而為一,成為更高形式的單一生命體。
新世界裡,人類意識再也無分彼此。
所有靈魂,都重回人類之母莉莉絲的懷抱。
劇集中,SEELE已經得到了能讓人類永生的S2機關。
但他們卻沒有将人類永生當成組織的願景,而是緻力于世界人民意識的統合,隔閡的消除。
這可比滅霸的「可持續性發展」理論調性高多了。
舊劇場版的結尾,主角碇真嗣成為決定世界走向的人。
在現實的痛苦裡,他一度下意識地開啟了人類補完計劃,潛意識中,世界大同的夢幻能讓他從孤獨的世界中得到救贖。
巨大的反AT力場釋出,人類身體紛紛消亡。
消亡之前,他們都看到了自己此生最想看到的人——妄想中的美夢。
但在最後時刻,碇真嗣決定選擇繼續待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擺脫幻境和妄想。
他第一個,從人類肉身泯滅的血海中脫離出來。
而變成一灘液體的人類,隻要真心想要重回這個殘酷的世界,都可以随時找回肉身。
是以,舊版《新世紀福音戰士》一直在闡述一個事實——面對“幸福的夢”和“殘酷的現實”時,能夠不被虛假的幸福之夢迷惑,正視現實的殘酷,超越自我的痛苦。
劇集雖然在最後做了一個非常大的升華,但是結合90年代日本的社會背景來看,這依舊是一部世界觀非常灰暗的作品。
劇集裡的人物做出了正确的選擇,但他們的靈魂沒有被拯救。
世界依舊冷酷,内心依舊如死狗一樣悲哀。
而這一次《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作為系列的完結,則展現了此前作品從未有過的感情色彩。
新世紀福音戰士這個系列,其實非常的硬科幻。
場景出現的,大多是地下城,天空,戰艦,機甲......
生活化的場景很少,出現的話,也沒有什麼太多帶人情味的畫面。
但這一次的終章,鏡頭算是第一次将視角對準了普通群眾的生活。
世界連連遭遇沖擊,這是一個在死亡夾縫中努力生存的小村莊,隻有1000多人,卻形成了診療所,信用組織,運輸組織等多重社會組織。
村莊和村莊之間,互相溝通扶持。
幸存的人類,無法獨活。
血色世界裡,人們依舊在孕育新生兒。
連淩波麗這種複制人,都開始體驗生命的曆程。
在火車鐵道裡,觀察從未見過的貓。
和村婦們一起種地插秧。
在辛勤的勞動中,完成世界末日裡的生命延續。
村莊場景的故事,不長,但意義非凡。
以往,EVA是一個主觀的世界。
每一個重要角色,都太過沉溺于自我内心的痛苦,而忽略了整個世界。
而這一次,終章的感情色彩明朗了很多。
每一個人,都打開了自己的心扉,有了相對完滿的結局。
明日香,不再是那個死鴨子嘴硬的傲嬌美少女。
她終于,說出了自己的愛意。
淩波麗作為複制人,一直不具備人的情感和行為回報模式。
但這一次,她體驗了普通人類的生活曆程。
她,有了感情。
碇源堂,所有悲劇的罪魁禍首。
終于坦誠了自己的内心,完成和兒子的和解。
當然,最重要的人物轉變,還是碇真嗣。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全部故事,都是因為他展開的。
這個主角,非常神奇。
有人稱他是史上最令人讨厭的男性角色,比尹志平有過之而無不及。
劇集裡,他内向、木讷、膽小。
對于愛情,他飄飄忽忽,無法确定自己的心意。
對待責任,他懦弱退卻,戰友血戰之時,他常常躲在一邊瑟瑟發抖,無法接受駕駛EVA的重擔。
嘴裡默默念叨,不能逃避,不能逃避,不能逃避。
然而,并沒有什麼卵用。
但終章裡,他完成了最重要的蛻變——從一個扶不上牆的脆弱者,主動從絕望的心境中脫離出來,做好了為世界而亡的覺悟。
不再逃避。
而不再逃避的關鍵原因,是因為,他感受到了愛。
即使引發了第三次沖擊,導緻了無數人的死亡。
但是,依舊有人愛他。
碇真嗣這個人,其實就是導演的自我寫照。
1983年,導演庵野秀明作為新人入行不久,就被宮崎駿招去作《風之谷》的原畫。
宮崎駿見到庵野秀明,就将電影裡最重頭的場面巨神兵交給他來畫。
庵野秀明當即就震驚了,這麼重頭的場景讓我這個新人幹合适嗎?
但宮崎駿的回複也很硬核——
愛畫不畫,不畫就滾。
頂着巨大的壓力,庵野秀明創作出了《風之谷》中的巨神兵,出場非常震撼,在業界也留下非常好的口碑,但這件事也造成庵野秀明嚴重的心理陰影。
以至于,他把這個場面插進了EVA的第一集,碇真嗣和父親相見,父親要求他進入EVA,和使徒作戰。
“我辦不到”
“不想幹的話,就滾回去!”
新世紀福音戰士這個系列中,碇真嗣無時不刻地逃避駕駛EVA。
但在最後的終篇中,我們看到了碇真嗣的轉變。
一個無法承擔重任的少年,再次走進了EVA。
終章的結尾,時光過去多年,一群少年都已而立。
那個内向的,總在蜷縮在牆根的少年,也變成了一個自信的職場西裝男。
對于女孩子,他都敢挑人家眼鏡子了。
這,真的是那個碇真嗣?
每一個人,心裡都住着一個碇真嗣。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26年時光,其實也是導演自我投射到主角碇真嗣的26年時光。
一個從自我隔絕,不在意世界,隻看得到自我苦痛的男人,到接受普世微小的幸福,以寬容、慈愛的視角,看待劇集中的各個角色。
不再「因為我痛苦,我便可審判世界」。
這是庵野秀明的成長,也是一代禦宅族的自我轉變。
當年看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朋友,想必也都已和碇真嗣一樣,踏入而立之年。
你們心中的痛苦,消亡了嗎?